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为何徒然变色?

小白的文化之旅


面对黛玉直言“卿何薄命”,是咒她早死。宝玉心无城府,口无遮拦,一句话说出,触动了心上人敏感的神经。林黛玉本就病恹恹的,听了这话,自然会多想。

不过贾宝玉一语成谶,将来葬黛玉时,果然是在一条黄土垅上。“它年葬侬知是是谁”,不是宝玉又能是谁呢?“一年三百六十日”,黛玉尸骨饱经风霜,宝玉心里念念难忘,一旦见了,悲痛难抑,自会再做一篇诔文。

二玉是姑表亲,是封建社会标准的婚姻关系,所以有婚约是自然的。然而因为元春被冤,牵连贾府,更兼恶子“保不定日后做强梁”,使一大家子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宝玉被掳去嶽神庙,黛玉无力回天,自缢身亡,盖警幻之命数也。

林黛玉在宝玉梦中返魂而来,自然有批语里说的“证前缘”一回。贾宝玉恋恋不舍,绛珠草呜呜泪尽,前世的一段恩情了如春梦。一觉醒来,那久冷之白骨历历在目,贾宝玉在热毒的薛宝钗帮助之下,亲手埋葬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如此回想,当日芙蓉树下,林黛玉听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的话,怎么能不动容呢?


雏凤清


見《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贾宝玉祭完晴雯后,林黛玉就《芙蓉女儿诔》其中两句“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显然是林黛玉错用了《芙蓉女儿诔》中“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馀衷,默默诉凭冷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汝南泪血”:说宋汝南王宠爱其妾刘碧玉,曾作《碧玉歌》。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贾宝玉以汝南王暗喻自己,碧玉比作晴雯,似有夫妾之意。

“梓泽余衷”用的是石崇和綠珠的故事,石崇有别馆在河阳金谷,一名梓泽,这是说宝玉悼念晴雯心之哀,如同石崇悼念绿珠一样,应该说这两个典故用在这里乃恰到好处。

绿珠和石崇的故事,可参照《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林黛玉所作《五美呤》之一《绿珠》之七绝。绿珠之死,也很惨烈,跳楼而亡,有点和晴雯受近害而死,类似。不同的是晴雯死于王夫人迫害,而绿珠之死则与孙秀有关。

林黛玉的错用,显然是作者曹雪芹的有意按排,改来改去终不满意,最后竟改成意思完全相反的两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两句似乎又脱离了《芙蓉女儿诔》原意,不仅是叹惜晴雯,似乎又瓜葛上了林黛玉,黛玉听了徒然变色,也就有情可原了。


老兵4200


“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芙蓉诔》是贾宝玉祭奠晴雯的诗句。

晴雯是贾宝玉房中一个聪明伶俐的丫头,不但长相神似黛玉,更是深得宝玉喜爱。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虽然有红绡帐中的多情公子对你顾盼有加,可是奈何女儿薄命,归于黄土。

就在宝玉祭奠晴雯时,被黛玉听到,二人对这篇祭文进行推敲之时,就有了下半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有一种说法是“袭为钗影,晴为黛影”,袭人的贤惠可人确实与宝钗相似,而晴雯的率真也与黛玉相近。

这种相似,贾府的人未必不会拿来做比较,只是谁也不拿在明面说而已,但是王夫人却在惩治晴雯前就表达了这种意思,“眉眼像你林妹妹的丫头”,这一句话就表现出来,晴雯就是黛玉的另外一个分身。

宝玉的性格太过多情,他能为所有姐姐妹妹流泪

晴雯终究只是一个丫鬟,哪怕宝玉是宠爱她的。

宝玉不仅仅为她的离去伤心过,还为金钏的离去流过泪,他不是为任何一个人停留的人。

即使他对林黛玉是有感情的,但是他身上还是有贵族子弟的习气,他喜欢在女人堆里流连,他喜欢美丽的事物。晴雯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美丽的事物,虽然有悲伤,可是终究也是过眼云烟。

晴雯如此活泼的一个女子,还是牺牲于封建礼教之下,黛玉知道,自己又怎能逃过这样的命运,也许就真的是无缘呢?

晴雯的命运未必不会落在自己身上?以黛玉敏感的性格,未必不会多想一些。

黛玉对宝玉的情感,让她心中有了疑虑

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她敏感多疑。在宝玉做《芙蓉女儿诔》时,她也许联想到了自己以后的命运。

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本来婚姻大事就成了一个“心病”,也没有人提起自己最后的归属该是哪里?会不会自己也与晴雯一样的命运呢?

其实黛玉的心中也没有一丝把握,虽然宝玉和自己有情,可是终究没有一个可以作主的人,本来与宝玉青梅竹马长大,后来有来了宝姐姐,瞬间让这段感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那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是不是就是自己的写照呢?

婚姻没有着落,前途没有定数,黛玉的忧愁不是没有道理的,连她身边的丫鬟紫鹃都为这件事情忧虑,黛玉自己又何尝没有这样的忧思。

本身就“娇袭一身病”,再加上情感的迷茫,黛玉未必不会多想,虽然最后他们把一件祭奠的事情,改成了讨论诗词,可是这也许就是黛玉心中的烦恼,与其一直想着这件烦恼的事情,还不如顾左右而言他。

黛玉的性格是敏感的,她未来的生活也是不明朗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不明确的时候,突然出现一句悲观的诗句,她又何尝能淡定下来呢?那“金玉良缘”的谣言在贾府已经盖过了“木石前盟”,是否自己最终的命运也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