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王”像“都城”,南阳黄山遗址到底是什么

有“大王”像“都城”,南阳黄山遗址到底是什么

黄帝同时期的“大王”是谁?黄山遗址是否与华夏“首”都有关联?保存如此完好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否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玉石器制作聚落?遗址的下一步发掘如何进行?又该如何保护,为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助力?

4月29至3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专家论证会”在南阳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的20余位新石器时代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现场考察、调研黄山考古现场,召开论证会,为黄山遗址考古新发现寻找答案,为其性质及意义进行论证,并为其下一步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提出意见。

黄山遗址,极有可能是中国玉文化的摇篮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城北十余里,东与蜿蜒流淌的白河相依,北与蒲山丰山遥遥相望,西南与“玉山”独山相邻……遗址除北部陡峭暴露山石外,整个山顶与周围坡地皆是遗址分布区,文化层厚1米至3米,龙山时代晚期、屈家岭时期、仰韶中晚期、裴李岗时期等多层次文化叠压。

上世纪50年代,文物部门曾在此试掘1600平方米。在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除了预料中的玉、石器及加工玉、石器的各种工具外,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发现了仰韶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和一个“大王”。

专家们一致认为,黄山遗址是南阳盆地新石器时期的大型遗址,对研究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意义重大;已发现的仰韶时期房址、工棚、活动面、废料堆等遗迹,丰富的玉石器制作工具和标本,形成了玉石器制作的完整流程,填补了中原和汉水地区玉石器制作的空白。

“那个时候的一个玉石器作坊,相当于国家工业重中之重的东西,一定是带有国家高层权力支配意志的控制。这样一个以作坊为中心的地方,如何管理,如何取得效益,产业链是什么样的,运输贸易是什么样的?需要更多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希望在遗址里找到揭开一系列疑问的‘钥匙’,找到答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

这个“大王”有权势,这个遗址像“都城”

截至目前,考古团队共发掘清理出仰韶时期大型房址2座,中型房址2座,工棚类建筑1座,翁棺葬56座,土坑墓45座以及大量玉、石器制品和加工工具。遗址周围还发现了由4条古河流和东部宽大的白河滩交汇而成的近环状水系,但尚未发现城墙。文化学者因此推断,这些河流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壕沟,而壕沟作为城市的外围防御措施,要早于城墙。目前,在我国已发现许多原始城址,其中最完整、最具典型意义的要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该城距今有4600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掘出土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而黄山古城址与其相比较,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年代更早。

其中18号大墓发现木质单棺,出土的一具骷髅骨左手持弓箭,右手擎象征权力的玉钺,脚下铺有18块猪下颌骨,随葬玉器、石器、陶器,表明墓主人生前拥有权力、武力和财富,应是一个“大王”或氏族首领。这是目前在豫西南乃至汉水中游地区发现的屈家岭文化最高等级氏族墓葬。此外,这次发现的墓葬已经有了明显的社会分层,人群分化。这里的人群关系、聚落结构和社会形态是什么样的?聚落遗址里的人是奴隶、战俘?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的平民?还是社会的上层?需要通过田野考古的第一现场去收集信息,需要仔细考察和研究。

4条古代河流和白河滩交汇而成的近环状水系,再结合历史文献的一些记载分析,这里很有可能是一座“都城”,也许会是华夏“首”都?

专家呼吁,建一座国家遗址公园

新一轮发掘出的遗址及出土文物令专家们震撼,惊叹于这一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及玉器加工遗址,体量之大、结构之复杂,国内罕见。而且房址等遗迹保存完好,其墙体残存高达78厘米,功能分区明显,可观性强,是新石器时代难得一见的重要发现。

黄山遗址的发现难得一遇,保存完好,具备极高的向公众展示宣传的价值。专家们建议,制订缜密的长期的考古工作计划,建设考古工作站,继续推进考古发掘工作,并积极调查研究黄山周边同时期遗址所发现的玉石器成品,争取找到它们与黄山遗址的联系。作为南阳市核心文化遗产,将黄山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建设有特色的国家遗址公园,边发掘边研究边展示。考古遗址最终要回到社会,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遗产去惠民,使其用于考古学术研究以外,实现更多的社会应用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