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的大智慧 真正的高明人都會都會這樣做

對於算不得聰明人來說,渴望做個聰明人是我最渴望的事。為了成為一個聰命人就拼命去讀書,尤其愛讀中國歷史上的的經典圖書,《菜根譚》就是我最愛讀的一本書。

《菜根譚》這本書可以讓你做一個真正的聰明人,它蘊涵著許許多多的做人大智慧,對於渴望做一個聰明的人來說是一本必讀圖書。

《度心術》說:“構人以短,莫毀其長。傷人於窘,勿擊其強。”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陷害他人就要他的短處來攻擊他,不要詆譭他的長處。你想中傷一個人就要選擇在他窘困的時候,不要在他強勢的時候。

好多人都會選擇這樣做,為何呢?因為只有這樣做才可以顯得他比別人高明,只有這樣做別人才不能報復他。但是《菜根譚》認為這僅僅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拒絕這樣的做法。

《菜根譚》的大智慧 真正的高明人都會都會這樣做

《菜根譚》說:“短處化誨頑固,人之短處,要曲為彌逢,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

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有缺點和過失,要學會婉轉的為他掩飾和規勸,假如去揭發傳揚別人的短處,就是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

為他人掩飾過失和短處,這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如果別人沒有過失和短處就不能顯示自己的聰明。如果你攻擊別人的短處,別人也會用你的短處來攻擊你,這就成了互相揭短互相傷害,誰也贏不了誰都成了輸家,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是不能幹的。為別人掩飾過失這才真正的聰明人乾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做人智慧。

人都希望自己受人尊重,希望自己成為人群的閃光點,沒有願意在別人面前出醜,所以人都是好面子,中國人更為嚴重。真正的聰明人都是能夠為他人掩蓋過失和短處,保留他人的面子,以致最後往往是真正的贏家。

《菜根譚》的大智慧 真正的高明人都會都會這樣做


唐朝有一個著名的奸人宰相盧杞,他在唐德宗時期獨斷專權,打擊異已陷害忠良,搞的政昏國亂。但他從未對郭子儀一家下手,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其一郭子儀當權的時代主要唐代宗時期,而盧杞專權是唐德宗時期,盧杞專政期間,郭子儀已經去世了,兩人並無權利之爭。郭子儀是公元781年去世的,而盧杞專政是後來的事。

其二郭子儀很會做人,後代沒有遭受到打擊報復和他做人是密不可分。郭子儀就很懂得掩蓋他人的短處和過失,從而避免了以後的禍患。

史書記載盧杞樣貌非常醜陋,面色如藍像鬼一樣,雖然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但他是能言善辯,唐德宗喜歡他。

有一次郭子儀生病了,盧杞便去探望郭子儀。等盧杞到郭子儀府中的時候,郭子儀便將隨侍的姬妾全部屏退,只自己一人坐在客廳裡接待盧杞。

郭子儀接待賓客從不屏退姬妾,可在盧杞這裡卻不是,於是有人就好奇了卻詢問原因。郭子儀說:“盧杞這個傢伙面貌醜陋,心地險惡,女人見了必然要笑會讓他難堪沒面子,如果以後盧杞得志了,我便舉族無一倖免了,所以我把姬妾全部屏退了。”

《菜根譚》的大智慧 真正的高明人都會都會這樣做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來為他掩蓋短處和過失的重要性,維護他人面子也是在成全自己。所以真正的大智慧者,都是善於掩蓋別人的短處和過失,而不是揭露他人的短處和過去顯示自己的高明。

現在有許多人恨不得取笑別人來贏得眾人關注,可是他們不曾想過這樣會給自己埋下禍患。就算郭子儀這樣的人物都小心翼翼的維護著別人的面子,你又怎麼能夠不維護別人面子給自己挖坑呢!

《菜根譚》是一本智慧之書,它能夠讓你真正的成為一個聰明人,值得你去拜讀和思考。當然文章純屬個人之言,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