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二人聯合唐、蔡二國出兵伐楚,楚國竟不能抵擋吳軍攻勢,五戰五敗,楚昭王逃亡雲夢澤。

這場千里進軍的經典戰役吳王闔閭實現了稱霸的目標,孫武實踐了自己的兵法,伍子胥最大的目標——復仇。

進入郢都的伍子胥抓不到楚昭王,乾脆派兵挖開已經故去的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以發洩仇恨。是什麼讓伍子胥不惜代價故意倒行逆施報仇,堂堂楚平王身後也不得安寧?

春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

伍子胥原本是楚國椒邑人,伍家在楚國地位顯赫,其父伍奢為太子太傅,其兄伍尚也擔任高官,伍子胥本人也是深通謀略,勇武過人。如果不是楚平王一念之私,伍子胥也不會成為楚國的毀滅者。

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費無忌出使秦國,為太子建向秦國提親,迎娶秦國公主為太子妃,這個費無忌可不是什麼忠臣,為了巴結楚平王,‘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史記·伍子胥列傳)。

春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

楚平王竟聽信費無忌,也真就不管不顧,自己娶了秦國公主,另選太子妃。這邊費無忌卻也想了,雖然自己現在得寵於楚平王,風光無限,但因此也得罪太子,一旦有朝一日太子登基還會有自己好果子吃?

一不做二不休,只有除掉太子自己才能高枕無憂,便日夜向楚平王投訴太子,說太子因為秦國公主的事,不可能不抱怨,況且太子領兵在外,結交諸侯,恐怕是要造反啊。

春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

伍奢身為太子太傅,知道這是費無忌為自保故意陷害太子,‘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無論怎麼解釋楚平王哪裡聽得進去忠言,於是囚禁伍奢,派司馬奮揚去誅殺太子,太子建得到消息,趕緊逃跑到宋國。

費無忌不肯罷休,要對伍奢趕盡殺絕: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楚平王一味聽信讒言派人招來伍奢二子:來,汝父生,不來,今殺奢。長子伍尚為人仁廈,明知去了也是死路一條,仍舊義無反顧慷慨赴死,次子伍子胥為人剛戾忍詢,能成大事,不甘束手就擒,也為了日後復仇,出逃宋國投奔太子建,隨後又流亡鄭國。

春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

為了復仇,伍子胥、太子建煞費苦心。太子建報仇心切勾結晉國,打算為晉國做內應合謀滅鄭,被鄭國發現後誅殺太子建,伍子胥帶著太子建之子逃離鄭國,逃奔吳國,一路上風餐露宿,為過昭關,一夜白頭,沒有盤纏,一路要飯到吳國。

伍子胥運氣不錯,很快進入吳國受到重用,幫助公子光殺王自立是為吳王闔閭,隨後又舉薦孫武,訓練吳軍,多次出兵侵擾楚國。吳王闔閭九年,伍子胥、孫武認為時機成熟,大舉進攻楚國,在兵聖孫武統帥的大軍面前,楚軍毫無抵抗之力,吳軍順利進入郢都。

春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

這才有了伍子胥大仇得報,鞭屍楚王的一幕。楚平王聽信讒言,誅殺忠臣,伍子胥借外國力量以報父兄之仇,幾乎覆滅母國。

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含辛茹苦,隱忍負重,成就了自己,對已故楚王極端報復手段,不惜倒行逆施,究竟是復仇英雄?還是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