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作为全国首档运用国家力量和全媒体平台的大型公益寻人节目,也是与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合作的重点节目,《等着我》开播至今,已经帮助超过19000个家庭实现团圆梦。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当下的荧屏,无疑是“流量为王”的时代。那么如果一档节目,没有大咖明星,没有热门的话题,还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吗?恐怕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否定的。

但在娱乐内容吸引眼球的同时,我们却不应当忽视,世界上最打动人的其实更应是朴实而真诚的情感。而四年多来,《等着我》节目中每一次的选题故事都能催人泪下。

作为全国首档运用国家力量和全媒体平台的大型公益寻人节目,也是与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合作的重点节目,《等着我》开播至今,已经帮助超过19000个家庭实现团圆梦。

2019年5月起,在观众的热切期盼中,新一季的《等着我》终于重回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以全新的选题故事满足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第五季节目首播时间为2019年5月3日(周五)央视综合频道20:00,5月12日第二期开始,将回归央视综合频道周日20:00档播出。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科技助力节目升级,更快更有效助力团圆梦

在各类综艺节目迅速崛起的大环境下,《等着我》依然找寻到了一个得以让大众产生“共鸣”的创作切口——在朴实的人生故事中,深挖国人情感中最易触动的点;在贴合时代脉搏的过程中,让访谈类节目变得更有温度、更耐看。

2018年8月5日,第四季黄金档《等着我》圆满收官,连续十一期全国收视领先。与此同时,节目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也成绩斐然,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2亿次,公益H5双屏联动访问量破1200万,微博#等着我#话题阅读总量超过34亿。在一系列流量大综的竞争下,这些数字无不在彰显节目强大的影响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可以说,与其他追逐话题度、曝光度的综艺节目不同,《等着我》从始至终充溢的都是平凡人的真情实感,讲述的都是普通人所经历的风雨历程。

此次,重新回归黄金档的《等着我》,在延续以往节目温暖、感动的情感基调基础上,以“科技寻人新起点,媒体共筑团圆梦”为主题,在寻人方式、寻人渠道两方面进行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以往提升了更高的标准,传递了更多感人的好故事。

首先,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寻人行动中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团圆梦,节目升级增加了寻人视频发布环节。在首期节目中,公益大使安英携手《等着我》融媒体寻人平台发布了北大博士金善钊的寻母视频。除了节目中金善钊动情的讲述,观众还可以扫描节目中的二维码,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节目让观众一起联动起来,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到寻人的队伍中。

其次,节目还首次引入AI科技寻人技术。通过采用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警方可以在人海中精准定位这些被拐卖或者走失的孩子。节目中,桂正宏夫妇的儿子桂豪,在“426大案”中被人贩子拐卖失踪,但当天四川警方为夫妇带来了好消息,桂豪已经在广东省被找到了。同时,更值得高兴的是,在AI科技的助力下,该案中已有10个孩子被找到了。

第三,为了扩大寻人渠道,节目还建立融媒体寻人平台。节目将联合百余家国内主流媒体,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电视、纸媒、广播、新媒体等媒体可以各展所长,扩大覆盖面,更快更有效的助力团圆梦。

在求新求变中凸显主流平台的荧屏动能性和人文关怀,《等着我》正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全国百姓感受到,公益寻人不仅有公安民警的助力,数十万志愿者的付出,还有广大媒体共同努力,将公益寻人平台不断发展壮大。

立足国人情感,守护万千家庭的团圆梦想

作为一档大型公益寻人节目,每一位求助人的情感故事显然是节目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如何把故事讲好,就成了节目成败的关键之一。

其实近些年来,有不少老牌访谈类节目纷纷停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节目在讲故事方面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等着我》却依然能坚守在黄金档,靠的正是对中国普通人群的关心。节目把重点放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打动了无数观众柔软的内心。

从内容上来看,节目是在最朴实的人物命运中寻找观众的情感共鸣点,虽然定位切口小,却立足于亿万普通群体的情感诉求。拒绝“假大空”,一个个情真意切的故事平实而动人地展现在荧屏前,群体共鸣效果慢慢显现。

而从形式上来看,节目采用了“演播厅访谈+VCR+短视频”的形式,对不同的选题故事和情感进行挖掘。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当事人的讲述、VCR的穿插、当事人采访等方式,节目有悬念、有节奏地将故事传递给观众,极大提升整体节目的“荧屏感染力”。

在首期节目中,求助人马文平以姐弟共同种植的香樟树为起点,讲述了姐弟间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弟弟走失后家人始终不放弃寻找的决心;而在四川经营酒铺生意的桂宏正夫妇,10年来坚守在原地,从未离开过,只希望能撑起这个家,等到小儿子桂豪回来的那天。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普通人之间所具有的温情力量。因此,节目既注重起承转合,又强调自然不煽情的叙事结构,为观众带去了最容易接受的心理触动,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口碑效应。

在新一季《等着我》中,节目在情感故事的选择上也较以往更为丰富。

新一期节目求助人中有一位91岁的老兵袁林昌,他来寻找已经64年未见面的战友周国民,而这一段寻人故事无疑最能引爆观众的泪点。两位在战场上同甘共苦的战士,因为工作紧急调动而分隔两地,也从此音信全无。在希望之门打开的那一刻,老战友未能献身,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机前观众,大家的心都揪在了一起。袁林昌爷爷颤抖的向李七月询问老战友的身体,“2004年的时候,周爷爷已经走了”她含泪回答,这不禁让所有人潸然泪下。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不难看出,升级回归的《等着我》在情感切入角度上更加丰富多元,首期节目就为观众呈现了姐弟情、父子情、战友情等多个维度的情感,快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而作为一档黄金档的电视节目,《等着我》抛弃了以往同类型节目中“将观众煽情到泪如雨下就是成功”的传统观念,不试图拉低泪点。观众能从每一期求助人中找到情感的共鸣点,每一次落泪都是情到深处的自然而然。节目在以一种服务的理念帮助百姓切实妥善地解决问题,通过挖掘平凡故事中最易触动人的内核,传递和表达着国人的淳朴真情。

求新求变+价值引领,传递荧屏“正能量”

把视角放在平凡人和普通家庭,《等着我》走出了访谈类节目创作的瓶颈,不比拼明星排场、不刻意煽情抹泪,只注重展示普通人的情感故事,让访谈类节目也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着眼于制造浅显娱乐话题的节目不同,《等着我》并不是娱乐大众,而是以节目为纽带联合多方力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截止目前,节目已经帮助超过19000个家庭实现团圆梦。可以说,节目是以一种充满温度的方式,传达节目对社会公益的责任担当。

一直以来,社会公益责任都是电视媒体应当坚守并践行的方向。电视的表达方式也应一直处于探索当中,因为更有效、更生动、更有明确问题意识的节目类型,永远是社会所强烈渴望的。目标定位为集合国家力量全媒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的《等着我》,无疑是最能够直接体现电视媒介现实作用的表达。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就正如节目的口号“为缘寻找,为爱坚守”一样,《等着我》恪守内容真实为原则,通过传递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的寻人团成员还会为观众解读相关政策、传递相关法律知识,在传播人心向善的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注重培养百姓的公共意识和法理观念。

贴近百姓生活,将公益、民生与故事融为一体,《等着我》让我们在当下得以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感悟。更重要的是,在具体寻人故事的背后,节目还有着更深刻的考虑和用意。它试图引导社会关注人口贩卖、呼吁大众重视亲情,用真实、真诚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回归,真正承载起作为大众电视媒介的使命。从这一点上看,《等着我》这档节目对行业起到了较强的样板示范作用。

如果说“等着我”的传统含义更多是一种守望和牵挂,那么《等着我》全新赋予的是一种坚守和团圆:感动常在,温暖长存,让真善美的正向价值观得以呈现。尤其是在当下“娱乐至上”的大环境下,《等着我》节目背后所承载的正能量精神、社会价值正在逐渐发酵,成为泛娱乐时代下的一种特别存在。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