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迴歸央視黃金檔,為何不煽情卻能戳中觀眾的心?

作為全國首檔運用國家力量和全媒體平臺的大型公益尋人節目,也是與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合作的重點節目,《等著我》開播至今,已經幫助超過19000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當下的熒屏,無疑是“流量為王”的時代。那麼如果一檔節目,沒有大咖明星,沒有熱門的話題,還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嗎?恐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會是否定的。

但在娛樂內容吸引眼球的同時,我們卻不應當忽視,世界上最打動人的其實更應是樸實而真誠的情感。而四年多來,《等著我》節目中每一次的選題故事都能催人淚下。

作為全國首檔運用國家力量和全媒體平臺的大型公益尋人節目,也是與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合作的重點節目,《等著我》開播至今,已經幫助超過19000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2019年5月起,在觀眾的熱切期盼中,新一季的《等著我》終於重回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以全新的選題故事滿足廣大觀眾的收視需求。第五季節目首播時間為2019年5月3日(週五)央視綜合頻道20:00,5月12日第二期開始,將迴歸央視綜合頻道週日20:00檔播出。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科技助力節目升級,更快更有效助力團圓夢

在各類綜藝節目迅速崛起的大環境下,《等著我》依然找尋到了一個得以讓大眾產生“共鳴”的創作切口——在樸實的人生故事中,深挖國人情感中最易觸動的點;在貼合時代脈搏的過程中,讓訪談類節目變得更有溫度、更耐看。

2018年8月5日,第四季黃金檔《等著我》圓滿收官,連續十一期全國收視領先。與此同時,節目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也成績斐然,短視頻總播放量超過2億次,公益H5雙屏聯動訪問量破1200萬,微博#等著我#話題閱讀總量超過34億。在一系列流量大綜的競爭下,這些數字無不在彰顯節目強大的影響力和對觀眾的吸引力。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可以說,與其他追逐話題度、曝光度的綜藝節目不同,《等著我》從始至終充溢的都是平凡人的真情實感,講述的都是普通人所經歷的風雨歷程。

此次,重新迴歸黃金檔的《等著我》,在延續以往節目溫暖、感動的情感基調基礎上,以“科技尋人新起點,媒體共築團圓夢”為主題,在尋人方式、尋人渠道兩方面進行創新,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較以往提升了更高的標準,傳遞了更多感人的好故事。

首先,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公益尋人行動中來,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團圓夢,節目升級增加了尋人視頻發佈環節。在首期節目中,公益大使安英攜手《等著我》融媒體尋人平臺發佈了北大博士金善釗的尋母視頻。除了節目中金善釗動情的講述,觀眾還可以掃描節目中的二維碼,瞭解更多背後的故事。通過這種方式,節目讓觀眾一起聯動起來,引領更多的人加入到尋人的隊伍中。

其次,節目還首次引入AI科技尋人技術。通過採用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警方可以在人海中精準定位這些被拐賣或者走失的孩子。節目中,桂正宏夫婦的兒子桂豪,在“426大案”中被人販子拐賣失蹤,但當天四川警方為夫婦帶來了好消息,桂豪已經在廣東省被找到了。同時,更值得高興的是,在AI科技的助力下,該案中已有10個孩子被找到了。

第三,為了擴大尋人渠道,節目還建立融媒體尋人平臺。節目將聯合百餘家國內主流媒體,旨在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電視、紙媒、廣播、新媒體等媒體可以各展所長,擴大覆蓋面,更快更有效的助力團圓夢。

在求新求變中凸顯主流平臺的熒屏動能性和人文關懷,《等著我》正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激發了人們的志願服務精神,讓全國百姓感受到,公益尋人不僅有公安民警的助力,數十萬志願者的付出,還有廣大媒體共同努力,將公益尋人平臺不斷髮展壯大。

立足國人情感,守護萬千家庭的團圓夢想

作為一檔大型公益尋人節目,每一位求助人的情感故事顯然是節目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如何把故事講好,就成了節目成敗的關鍵之一。

其實近些年來,有不少老牌訪談類節目紛紛停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節目在講故事方面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等著我》卻依然能堅守在黃金檔,靠的正是對中國普通人群的關心。節目把重點放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打動了無數觀眾柔軟的內心。

從內容上來看,節目是在最樸實的人物命運中尋找觀眾的情感共鳴點,雖然定位切口小,卻立足於億萬普通群體的情感訴求。拒絕“假大空”,一個個情真意切的故事平實而動人地展現在熒屏前,群體共鳴效果慢慢顯現。

而從形式上來看,節目採用了“演播廳訪談+VCR+短視頻”的形式,對不同的選題故事和情感進行挖掘。通過主持人的引導、當事人的講述、VCR的穿插、當事人採訪等方式,節目有懸念、有節奏地將故事傳遞給觀眾,極大提升整體節目的“熒屏感染力”。

在首期節目中,求助人馬文平以姐弟共同種植的香樟樹為起點,講述了姐弟間快樂的童年生活,以及弟弟走失後家人始終不放棄尋找的決心;而在四川經營酒鋪生意的桂宏正夫婦,10年來堅守在原地,從未離開過,只希望能撐起這個家,等到小兒子桂豪回來的那天。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普通人之間所具有的溫情力量。因此,節目既注重起承轉合,又強調自然不煽情的敘事結構,為觀眾帶去了最容易接受的心理觸動,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口碑效應。

在新一季《等著我》中,節目在情感故事的選擇上也較以往更為豐富。

新一期節目求助人中有一位91歲的老兵袁林昌,他來尋找已經64年未見面的戰友周國民,而這一段尋人故事無疑最能引爆觀眾的淚點。兩位在戰場上同甘共苦的戰士,因為工作緊急調動而分隔兩地,也從此音信全無。在希望之門打開的那一刻,老戰友未能獻身,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機前觀眾,大家的心都揪在了一起。袁林昌爺爺顫抖的向李七月詢問老戰友的身體,“2004年的時候,周爺爺已經走了”她含淚回答,這不禁讓所有人潸然淚下。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不難看出,升級迴歸的《等著我》在情感切入角度上更加豐富多元,首期節目就為觀眾呈現了姐弟情、父子情、戰友情等多個維度的情感,快速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而作為一檔黃金檔的電視節目,《等著我》拋棄了以往同類型節目中“將觀眾煽情到淚如雨下就是成功”的傳統觀念,不試圖拉低淚點。觀眾能從每一期求助人中找到情感的共鳴點,每一次落淚都是情到深處的自然而然。節目在以一種服務的理念幫助百姓切實妥善地解決問題,通過挖掘平凡故事中最易觸動人的內核,傳遞和表達著國人的淳樸真情。

求新求變+價值引領,傳遞熒屏“正能量”

把視角放在平凡人和普通家庭,《等著我》走出了訪談類節目創作的瓶頸,不比拼明星排場、不刻意煽情抹淚,只注重展示普通人的情感故事,讓訪談類節目也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

更重要的是,與其他著眼於製造淺顯娛樂話題的節目不同,《等著我》並不是娛樂大眾,而是以節目為紐帶聯合多方力量,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截止目前,節目已經幫助超過19000個家庭實現團圓夢。可以說,節目是以一種充滿溫度的方式,傳達節目對社會公益的責任擔當。

一直以來,社會公益責任都是電視媒體應當堅守並踐行的方向。電視的表達方式也應一直處於探索當中,因為更有效、更生動、更有明確問題意識的節目類型,永遠是社會所強烈渴望的。目標定位為集合國家力量全媒體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的《等著我》,無疑是最能夠直接體現電視媒介現實作用的表達。

《等着我》回归央视黄金档,为何不煽情却能戳中观众的心?

就正如節目的口號“為緣尋找,為愛堅守”一樣,《等著我》恪守內容真實為原則,通過傳遞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帶給觀眾心靈的震撼。在這個過程中,節目的尋人團成員還會為觀眾解讀相關政策、傳遞相關法律知識,在傳播人心向善的社會正能量的同時,注重培養百姓的公共意識和法理觀念。

貼近百姓生活,將公益、民生與故事融為一體,《等著我》讓我們在當下得以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感悟。更重要的是,在具體尋人故事的背後,節目還有著更深刻的考慮和用意。它試圖引導社會關注人口販賣、呼籲大眾重視親情,用真實、真誠呼喚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迴歸,真正承載起作為大眾電視媒介的使命。從這一點上看,《等著我》這檔節目對行業起到了較強的樣板示範作用。

如果說“等著我”的傳統含義更多是一種守望和牽掛,那麼《等著我》全新賦予的是一種堅守和團圓:感動常在,溫暖長存,讓真善美的正向價值觀得以呈現。尤其是在當下“娛樂至上”的大環境下,《等著我》節目背後所承載的正能量精神、社會價值正在逐漸發酵,成為泛娛樂時代下的一種特別存在。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