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什么意思?

陈多斌


这句话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想要孩子平平安安的,少生病,平时就不要给孩子吃太饱,穿太暖。

很多爸爸妈妈担心孩子吃少了营养跟不上,影响发育,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宝宝多吃。其实宝宝吃太饱反而不利于生长发育。

宝宝肠胃娇嫩,消化能力有限,如果给宝宝吃太饱,容易给肠胃造成过重的负担,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影响健康。

而且促进宝宝身高增长的生长激素,通常在血糖比较低的时候分泌更旺盛,吃得过饱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

营养摄入在质不在量,只要搭配科学,宝宝不偏食不挑食,一般不会缺营养的。

所以,建议每餐让宝宝吃7-8分饱足矣,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再吃东西。

除了不能吃太饱,宝宝还不能穿得过暖。宝宝的很多病都是因为穿太多,捂出来的。

宝宝的皮肤散热差,穿太多容易捂汗,经风一吹,就容易受凉感冒。另外,穿太多捂汗,皮肤透气不好,清洁不佳,很容易造成痱子、湿疹、脓疱疹。

除此之外,给宝宝穿太多,大量出汗以后,没及时补水的话,宝宝容易脱水,出现“捂热综合征”。

如何判断宝宝热不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颈后位置,如果有汗潮湿证明穿多了,如果温热无汗证明穿得刚刚好。


妈咪学堂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就是说想让孩子平平安安,平时要注意孩子饮食和穿衣,孩子的饮食吃七份胞就行,穿衣比大多半件就行。

三分饥,为什么孩子更健康

带孩子我也是边学习边实践,前几天刚写了孩子不生病的秘籍,不积食不生病,孩子胃很少,他自己没有自制力,有时遇到好吃了,不小心就吃饱了,吃太饱很容易积食,积食就很容易生病,所以古话才说,为了孩子不积食,不生病,孩子吃东西尽量控制七份饱,三份饥就行。

三分寒,又是怎么说

经常一变天,家长就给孩子穿很厚的衣服,总担心冻着孩子,这其它是错误的,孩子正常的火力比大人高很多,孩子穿多了容易出汗,出了汗家长不及时擦干,这样孩子就很容易生病,孩子正常穿衣比大人多一件就行。

希望能帮到您!


王书霞19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 是指要想宝宝健健康康不生病,得让他饿着点,得让他冻着点。

一:个人觉得这句话并不完全适合婴儿期的孩子,特别是关于吃方面因为


1:0-6个月婴儿期的孩子,是人一生当中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宝宝一个月就能长好几CM,有的甚至能长10CM左右。这样一个飞速发展期,你要不给他吃饱,怎么长?

2:而且吃不饱就睡不好,没一个小时就饿醒,累死妈妈不说,孩子也折腾的够呛

3:人的生长激素都是在深层睡眠的时候分泌的。宝宝睡不好,分泌的生长激素就少,宝宝就会长的慢。


所以婴儿时期应该按需喂养,宝宝要吃就喂。吃饱了一次睡上三四个小时,这样才好长大。

二:关于穿,这点倒是还好,但也不能把孩子给冻着了,穿的刚刚好才可以。那怎样判断孩子的衣服是否刚好,在孩子没有运动的情况下

1:摸一摸,感觉一下

在孩子的脖子后面,用手指伸进衣服里,摸一摸孩子的颈部、后背,感觉一下

① 感觉温暖,干燥,比较光滑舒服的,说明这时候孩子穿的刚好;

② 感觉有点潮潮的,而且很热,则说明衣服穿的太多了;

③:如果感觉不暖和,还有些凉,说明孩子穿少了要加衣服了。


2:三岁以上孩子就直接问她热不热,冷不冷。

所以虽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我们也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能完全照搬。你们觉得呢?


郭郭亲子


育儿要讲科学,但不能相信“伪科学”!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宝要少吃一点,也要少穿一点衣服,否则容易生病。

貌似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与现代儿科学提倡的“按需喂养”是有矛盾的!只说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因此“三分饥”这句话,不值得家长效仿。

世卫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对母乳喂养的建议是:0~3个月的宝宝坚持“按需喂养”。

按需喂养是什么意思?就是宝宝什么时候要吃妈妈就得什么时候喂,直到宝宝吃饱为止。你不能说我给宝宝喂“七分饱”,孩子饿的“哇哇乱叫”你将奶头拔出来,当妈的也恐怕狠不下这个心来吧?

为什么要强调“按需喂养”,而不是“三分饥”呢?

1、宝宝胃容量小,新陈代谢能力强,胃容量跟不上生长发育的需要,宝宝消化排空的速度很快,所以0~3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8~10次喂奶,且每次都要喂饱才行。否则,宝宝睡眠受到影响,身长发育也会迟缓。

2,母乳需要宝宝不断地吮吸以刺激母乳分泌,特别是0~3个月阶段,否则吮吸减少就会导致母乳容易回奶。同时,坚持按需喂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宝宝提供乳汁,更重要的是满足宝宝安全感的需要。

3、“七分饱,三分饥”会大大缩短宝宝睡眠时间,宝宝生长发育主要依赖睡眠完成,睡眠不足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后果就是诱发宝宝低血糖、饥饿产生的腹泻、绿色大便,以及喝奶太急产生的肠胀气、肠绞痛。

当然,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宝宝营养不良,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的肠壁肌和腹肌张动力不足,最终导致宝宝顽固性便秘,便秘又引起宝宝厌食和拒奶等等一系列症状。

这句话的真相是: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确切地说是一句中医养生的话,是明代医学家万密斋说的。万密斋是湖北人,他的《万密斋医学全书》,对后世中医传承影响深远。

《万密斋医学全书》没有白话版本,“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里的小儿应该是几岁的宝宝没有明确的说明,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指1~9岁之间的宝宝。

古代人称0~1岁的宝宝为“婴”,9岁称之为“九龄”或者“黄口”。比如说《三字经》里面的“香九龄、能温席”和“黄口小儿”指的是孩子9岁的意思。而到孩子15岁则为“童”,比如《宋史·选举志二》中就说“凡童子,十五岁以下”。

按照这个逻辑推测,“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里的“小儿”应该是指1~9岁的宝宝。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这句话就是对的。反之如果推测错误,这句话就是对现代育儿理念的颠覆,纯粹误人子弟!

我是【爸爸不讲理】,一个爱较真的育儿头条号。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谢谢阅读!


爸爸不讲理


作为两个孩子的宝妈,我是这么理解的,要想让孩子好好的,不容易生病,就不能吃的太饱,穿的太多,具体的度还是需要每个宝妈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判断的,“三分”并不是数字意义上的三分,而且适当的,最难把握的就是适当二字。另外,小儿指的是小孩子,而不是新生儿,新生儿所需要的是按需喂养。

如何把握“三分饥”?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过度喂养,家里人多,每个人都想喂点给孩子,不知不觉孩子就吃多了,而小孩子很多处于口欲期,只要喂,孩子就吃,就非常容易积食,我两个孩子从小就容易积食,积食产生内热,内热后一点点风就容易外寒,然后就感冒,然后就被开了一堆的消食药。这种现象直到孩子会走路后稍微好点,因为活动量适当增加了,积食情况会相对好一点。

后来发现了反馈式喂养,就是孩子饱不饱,由孩子自己表达,小宝宝不会表达,但是可以观察宝宝的各种情况来判断,可以找个本子,记上宝宝每天的情况,比如,大便次数及性状、尿尿次数及颜色、口气酸不酸、舌苔厚不厚、手心脚心热不热、晚上宝宝睡觉踏实不踏实。

如果发现大多数症状都指向积食时,第二天就要调整饮食量了,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积食,及时调整。往往饮食量减少一天左右积食症状就会消失。

二、不借助药物,没有副作用,而且从另一方面锻炼了肠胃功能,使孩子的脾胃越来越好。也有人是发现积食后,喂点积食小药丸,其实这是药物帮助消化,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自身脾胃的强健。

如何把握“三分寒”?

这个真的要看自己孩子的体质了,不要看别人孩子穿的多就给自己孩子加衣服,也不要看别人孩子穿的少就给自己孩子脱衣服。越是小宝宝,体温调节能力越差,特别是有的孩子从小就穿的比其他宝宝要少一点(可能是体质偏热),自己的孩子有可能从小就穿的稍微比别的孩子多一点(可能孩子体质偏寒),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减增衣物。

如何减增衣服?可以通过摸颈部温度来判断孩子是否穿的合适。如果温温的,就刚好,如果有点黏热,那就表示穿的可能有点多了,穿多了不要立马就脱衣服,此时孩子已经出汗,可以用汗巾把汗擦去,然后把扣子解开,待汗落之后再脱衣服。另外如果孩子要运动了,可以提前脱件衣服,防止运动中出汗。汗巾可以在出汗时放在后背处,防止出汗弄湿衣服贴在后背上。


我是米小兔,一个二胎妈妈。大家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家庭育儿,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等资讯,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我们一起讨论.


米小兔谈育儿


这是一句老古话,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一句话概括了,幼儿时期,把孩子照顾好的核心思想。

简单的概括就是:想要孩子健康,就不要让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暖。

你可以留意到,早几十年的农村人和城里人,农村人的体质比城里人好的不是一个当次,虽然吃和穿的都缺乏,但是人家能锻炼一身好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



三分饥,能充分锻炼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人都是有保护作用的,如果觉得人体需要营养,需要食物了,你大脑会反馈信息给你,告诉你饿了。然后小儿就会哭闹,要求吃东西,这时候给他吃东西,食物能充分的吸收,又不加重他脾胃的负担,不用怕食积。还能增加脾胃功能的消化能力。

三分寒,这个能充分锻炼小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其实很多孩子的生病都是晤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大多好动,一出汗一吹风,变着凉了。

所以在冬天,都提倡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想要把孩子照顾好的妈妈们就照着这句话去做吧!


暖暖育儿经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应该从两个层面上讲。



一是说小孩子要想健康不生病,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穿得太暖,尤其是婴幼儿。这个问题涉及到“隔辈亲”的老人,就会犯错误。我已经是过来人了,我们老俩口带孙子的时候就有此“毛病”。爷爷最怕孙子饿着,因为男人不会带孩子,只要一哭闹,就喂牛奶喂水,反反复复,结果让婴儿积食,好长时间不吃东西了。奶奶最怕孙子凉着,只要一变天、换季节或一早一晚的时候,她总是将孙子裹得严严的,把孩子捂了一身汗,动不动就会感冒,为此,当奶奶的没少遭儿媳妇的埋怨。



二是涉及到孩子教育层面上的问题。现在不是提倡“穷养”孩子吗?尤其是男孩子。由于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成天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把孩子养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导致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缺乏自信、懒惰、不思进取等等毛病滋生。这样,丰衣足食的孩子不成器、多败儿、多娇儿。因此,在生活上要适当让孩子受点“罪”,物质上不能太满足,要让孩子从小能体验“苦”的味道。长大后,知道热爱生活、珍惜幸福,善于努力、勇于拼搏。




言劝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一句话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医学全书》,意思是要想让孩子平安健康少生病,就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


这是经过世代医师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老人家总是担心孩子没吃饱,经常追着喂饭。


天气一变冷,赶紧把孩子的厚衣服拿出来穿,但由于孩子吃得太多太好,穿得太厚太暖和,反而更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给孩子讲过一个绘本,名字叫《肚子里的小火车》,就是说吃到胃里的食物要通过小精灵的分解变成营养,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但运送营养的小火车是有限的,如果吃得太多,胃里的食物堆积成山,不能及时地消化分解,就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造成积食、口中异味、睡眠不好等不良后果。


因此,小孩子喜欢吃某种食物,不能任其一味地吃,要控制每次的摄入量。当小孩子不愿意再吃饭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进食。


保持“三分饥”,让孩子的日常进食量满足孩子的新陈代谢需要,减少孩子肠胃负担。


孩子的肠胃功能还在发育之中,要坚持定时定量的一日三餐,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肠胃内的食物。


吃的食物要以清淡、好消化为主,少吃垃圾食品和过凉的食物。


天气变冷的时候,孩子很容易风寒感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来刺激比如冷、热空气反应比较慢,呼吸道发育也未成熟。


如果家长让孩子穿七八分暖,经常受一些寒冷的刺激,可以让孩子产生抗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孩子得感冒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让孩子穿上太厚的衣服,紧闭门窗,这会让孩子缺乏对外界天气冷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抗寒能力弱。偶尔出门吹了冷风,就很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孩子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快,孩子活动量很大,穿得太多太暖和必然会出汗,出汗让毛孔处于张开状态,风从毛孔中渗透进来,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当然,气候变化较大、寒流来袭时,还是应该给孩子增加衣物的,毕竟孩子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是要比成人弱的。


“三分寒”的意思是让孩子穿着适度,根据气候、温度变化循序渐进地增减衣服。


我们应该清楚,“三分饥与寒”的说法并不是让孩子一味地挨饿受冻,而是保持适度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孩子的饮食,及时增减衣物,这样孩子才能保持健康快乐成长。


有书知道


俗语谚语是从民间口口相传的,发展至今有的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而有的只是针对特定的时期而言,比如关于月子期就有很多流传下来的错误坐月子方式,什么月子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出门等等错误方式。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什么意思?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也是属于中医范畴的理论,流传至今,有其一定的道理。中医认为伤食则积热,热则伤阴,故体内阴阳失调,病由之而生。小儿肺脏娇嫩,易受外邪侵袭,若衣着过多,内热从生,灼灼汗出,毛孔时时处于开放的状态,易为风邪侵袭而发病,所以穿的越多的孩子反而越容易感冒咳嗽。

这里说的三分如何把握?

若是听到三分饥与寒这句话,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这里所说的三分是如何把握的?你怎么知道不是四分,五分,万一小孩饿着了或者冻着怎么办!

这里所说的三分饥并不是让你饿着孩子,而是不要吃的太饱。同理三分寒也不是让大家冻着孩子,而是不要穿的太厚。

如果是正在吃母乳的婴儿,无论是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都不要让孩子吃的太饱,如果宝宝的肚子已经明显的鼓了起来,说明已经喂养过度了。吃的过饱会加重宝宝肠胃的负担,这时因为小孩脾胃发育不健全,消化功能没有大人好,就容易出现食积。


三分寒并不是让孩子挨冻。说的不要穿的太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其实如果穿得过厚,不但孩子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而且由于孩子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就容易出汗、受凉,反而容易生病。

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家长将手伸进宝宝背部的衣服里,去感受一下他是否已经出汗了。如果身上已经出汗,说明你给他穿的太厚了。穿衣服应该以宝宝四肢不冰凉,背部又没有出汗为宜。


美妞酷宝儿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老祖是多么地有智慧。意思是说: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吃东西、穿衣服的时候,留三分饥和寒。不能让陔子吃太多太好太饱,也不能让孩子穿太多捂太严实。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生病。那么来看看以下三分饥与寒:

1、饥

由于孩子的脾胃比较弱,如果经常让孩子吃太多太好,他的脾胃运转不过来,孩子反反容易积食。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应该吃7分饱就够了,而且要粗细合理搭配。

2、寒

由于孩子属于纯阳之体,而且孩子好动的天性。如果穿太多,孩子运动后容易出汗,孩子的毛孔打开了一吹风就容易感冒生病。所以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不要让他穿太多太暖。特别是老年人,容易怕冷,以为孩子也会冷,一直给孩子穿衣服。父母需要跟老人家沟通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