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上海為辛丑條約的談判做出了哪些努力?

前文講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前後,慈禧太后急召李鴻章進京議事,但是他提出各種理由延緩進京,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那麼李鴻章葫蘆裡到底賣了什麼藥呢?他在上海滯留期間為辛丑條約的談判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慈禧太后忽視了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擊敗的事實,不自量力的想利用義和團向萬國宣戰,實際上是十二個國家,但是當時只有十一個國家,因此作為老牌勁旅英國,被宣戰了兩次,畢竟宣戰書印出來了送不出去可就是你奴才的問題了!因此綜合雙方的實力,李鴻章或者說不傻的人都知道結果會如何,因此在反對戰爭無果的前提下,李鴻章不得不考慮如何給慈禧擦屁股。下面我們從公私兩方面來看他進京前滯留在上海期間的工作。

李鴻章在上海為辛丑條約的談判做出了哪些努力?

於公來說,他清楚的知道各帝國的鬼胎,沙俄意圖佔領中國東北地區不是一天兩天了;老牌帝國英國對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覬覦已久;德國對中國山東也是虎視眈眈,意圖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認為這是“發展東亞商業最大的希望”;新興帝國日本也想攜甲午海戰的餘威全面進入中國。李鴻章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一直上書勸說議和,因為一旦開戰就給了帝國們入侵的理由,可惜“肉食者鄙”。他在給袁世凱的信中說“亂不靖,則瓜分之勢必成”因此領土不被瓜分是他談判的前提!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只有美帝沒有任何割地的想法……其實美帝一直都是這樣……

另外李鴻章極力保護慈禧太后,因為各國一直希望慈禧歸政光緒,這也是慈禧宣戰的一個原因之一,在慈禧立儲時照會各國使館,受到了極大的冷遇。李鴻章不希望慈禧的地位受 到威脅,他開脫道“太后訓政兩朝,削平大難,臣民愛戴,此次拳匪發難,只恐禍起肘腋,不得已徐圖挽救。”在後來的談判中他也堅持這個觀點,慈禧太后宣戰並非本意,而是被義和團脅迫不得已而為之。據說李鴻章知道中國局勢有大變,他問英國人卜力:“我聽洋人說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殺了,那麼列強就有權進行干預,並宣佈要立一個皇帝,如果是這樣,你們會選誰?也許是個漢人?”卜力感到李鴻章暗示自己想當皇帝,便說:“西方大概會徵求中國最強有力的人的意見,看他認為誰最好。” 李鴻章眯起眼睛,過一會兒才說:“慈禧是中國最強有力的人。”至於李鴻章維護慈禧的原因我想按照人的壽命看,光緒接班早晚的事情,不要因為繼承人的問題再一次天下大亂,他還是想維持現狀。

李鴻章在上海為辛丑條約的談判做出了哪些努力?

於私他必須拿到尚方寶劍才行!說白了就是戰局越不利對他個人越有利,當時朝中由主戰派把持,宣戰後殺死朝中五位主和大臣,難道他不怕嗎?怕,那是相當的怕!他滯留上海期間朝中還有人彈劾他。所以李鴻章奏摺中說“鴻章客寄江南,手無一兵一旅即使奔命付闕,道路險阻,徒使亂臣賊子做菹醢(zuhai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之資”因此他必須要到足夠的權利作為資本。清政府於8月14日授予其全權大臣頭銜,9月7日電旨“上諭全權大臣李鴻章,著準其便宜行事,將應辦事宜迅速辦理,朕不為遙制”此時他才可以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權大臣。

另外李鴻章除了防備朝廷還要防備義和團,義和團知道李鴻章要談判後,下場可想而知,畢竟都是一群沒腦子的人!在他抵達上海的第二天,7月22日,李鴻章就接到了其子李經述的電文“天津十八日五刻失守,裕逃不見,潰勇拳匪沿途搶劫,難民如蟻……伏望留身衛國,萬勿冒險北上。”你說嚇人不嚇人?

李鴻章在上海為辛丑條約的談判做出了哪些努力?

苦行人點評:有人說李鴻章不是個好東西,因為他不應該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應該讓他早點滅亡,我認為對他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維持現狀,不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李鴻章曾經出使過美國)裡面的世界多麼混亂,畢竟讓一個古稀老人且受過八股三常五綱教育的老頑固轉變也是很難的,況且他還是既得利益者。因此他能做的就是儘量保證國家領土的完整,這也是他一直不同意割地只同意賠款的原因,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覺得他簽署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其實他只是個背鍋的而已,沒有他會更加喪權辱國!張元濟曾力勸李鴻章不要再給清廷效力,李鴻章說;“你們小孩子懂什麼!我這條老命拼得過。”李鴻章以77歲的高齡挑起關乎整個國家命運的和談重擔,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歡迎大家來我公眾號:逆旅苦行人,查看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