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腥、去膻、去臊,异味去除的小技巧

中餐向来重视味道的调和,不仅仅是酸甜苦辣咸等多味融合、搭配,更是不断与异味”抗争”的过程,将异味对菜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常见的异味,大体可分为腥味、膻味、臊味三类,当然也可能出现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苦味、糊味等。

今天我们就从原理到方法,了解一下去除异味的各种技巧!

选对产地鱼要活,鱼腥味才少

提到腥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鱼腥味,其实鱼身上的腥味来源比较多。

首先,鱼肉在腐败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如脂肪的氧化、氨基酸的降解,不断分解出具有腥臭味的物质(三甲胺、二甲胺等)。

整个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化学反应,但有一条非常关键,就是鱼不新鲜,死久了就有鱼腥味产生,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厨师烹饪海鲜的第一准则就是活的!新鲜的!

此外,鱼还会传递水中的味道,例如土腥味。江河湖海中的鱼腥藻、细菌和真菌等,会产生一种叫土臭素的东西,有典型的土腥味,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可以富集水中的腥味。如果你发现鱼即使很新鲜也会很腥,那就说明鱼的产地没选对,或者养殖水域不太理想。

去除鱼腥味Tips

除了选对产地鱼要活外,去除鱼腥味,还有几种小技巧可以尝试。

去腥、去膻、去臊,异味去除的小技巧

1.鱼腥味主要集中在鱼鳞和附着的粘液、鱼鳃,因此关键是去鳞、去腮和内脏,然后用流水清洗,用抹布擦干,可以去掉粘液。鱼鳍、鱼头的粘液不易去除,也可以在处理时切掉。

2.用盐腌渍可以去除鱼表面的粘液,可以抑制细菌的产生,避免发生产生腥臭味的化学反应。

3.加酒可以在加热时帮助腥味物质挥发,加醋也是差不多的原理。

4.中餐烹鱼时,多会加葱、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等香辛料,它们并不能从本质上去除腥味,只能通过浓重的味道来掩盖腥味。

秋冬之际,温润进补的羊肉成了很多厨师的首选食材,可羊膻味总让人望而却步,无法好好享用这美味。

去腥、去膻、去臊,异味去除的小技巧

要搞清楚这膻味来源,可能我们要转化下思维,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聊聊。

有研究表明,羊肉脂肪中的一些支链脂肪酸可能是导致膻味的最终因素。而这些支链脂肪酸,是在羊第一个胃——瘤胃中产生的,微生物将羊吃的食物中的脂质分解,就会产生一些支链脂肪酸,最终沉淀、被吸收。

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找出影响膻味的一些因素,例如年龄长的羊,体能堆积的脂肪酸较多,也更膻了;公羊相比母羊和阉割过的公羊,更膻一些;吃含水量较高饲料的羊,膻味会大一些……

去腥、去膻、去臊,异味去除的小技巧

此外,羊的腰部皮下脂肪、胸部肌肉,沉淀的脂肪酸较多,比其他部位要膻味浓一些。

去除羊膻味Tips

除了有的放矢地挑选好羊肉,还有一些去除膻味的小技巧。

1.食材搭配:羊肉在煮制时可以放山楂或者萝卜、绿豆、橘皮,炒制时可以放葱、姜、孜然等香辛料,都可以有效去除膻味。

2.药膳去膻:用纱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苏等,在烧煮羊肉时放入纱布包,不仅可以去膻,风味也会更独特。

3.冷水浸泡:把羊肉放在冷水中,浸泡2~3天,每天换2次水,可以减少羊肉的膻味。

4.能够去除羊膻味的食材还有很多,例如米醋、砸碎的核桃(连同核桃壳)、咖喱等。

去除臊味Tips

腥膻之外,臊味也是常见的异味,在猪腰这一类型的食材烹饪中需格外注意。无论是烧烤摊的烤腰子还是爆炒腰花,都需要先把臊味去除。

去腥、去膻、去臊,异味去除的小技巧

在处理猪腰时,先要把内部的白色筋膜去除掉,那是臊味最大来源。

摘去附着物,漂洗干净只是第一步。真正去臊味时,可以用白酒拌和、捏洗,再漂洗两三遍,开水烫过后,便可以去掉臊味了。

也可以用花椒水,锅中花椒与水同煮三分钟,放凉后可以倒入猪腰上,浸泡5分钟左右,这样臊味便可以去除了。

在处理猪肚、猪大肠时,可以用醋和面粉或生粉搓揉5到10分钟,在用清水清洗3到5次直至水清澈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