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腥、去羶、去臊,異味去除的小技巧

中餐向來重視味道的調和,不僅僅是酸甜苦辣鹹等多味融合、搭配,更是不斷與異味”抗爭”的過程,將異味對菜品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常見的異味,大體可分為腥味、羶味、臊味三類,當然也可能出現因操作不當引起的苦味、糊味等。

今天我們就從原理到方法,瞭解一下去除異味的各種技巧!

選對產地魚要活,魚腥味才少

提到腥味,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魚腥味,其實魚身上的腥味來源比較多。

首先,魚肉在腐敗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變化,如脂肪的氧化、氨基酸的降解,不斷分解出具有腥臭味的物質(三甲胺、二甲胺等)。

整個過程非常複雜,涉及到多個化學反應,但有一條非常關鍵,就是魚不新鮮,死久了就有魚腥味產生,這也是為什麼眾多廚師烹飪海鮮的第一準則就是活的!新鮮的!

此外,魚還會傳遞水中的味道,例如土腥味。江河湖海中的魚腥藻、細菌和真菌等,會產生一種叫土臭素的東西,有典型的土腥味,生活在其中的魚類,可以富集水中的腥味。如果你發現魚即使很新鮮也會很腥,那就說明魚的產地沒選對,或者養殖水域不太理想。

去除魚腥味Tips

除了選對產地魚要活外,去除魚腥味,還有幾種小技巧可以嘗試。

去腥、去羶、去臊,異味去除的小技巧

1.魚腥味主要集中在魚鱗和附著的粘液、魚鰓,因此關鍵是去鱗、去腮和內臟,然後用流水清洗,用抹布擦乾,可以去掉粘液。魚鰭、魚頭的粘液不易去除,也可以在處理時切掉。

2.用鹽醃漬可以去除魚表面的粘液,可以抑制細菌的產生,避免發生產生腥臭味的化學反應。

3.加酒可以在加熱時幫助腥味物質揮發,加醋也是差不多的原理。

4.中餐烹魚時,多會加蔥、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等香辛料,它們並不能從本質上去除腥味,只能通過濃重的味道來掩蓋腥味。

秋冬之際,溫潤進補的羊肉成了很多廚師的首選食材,可羊羶味總讓人望而卻步,無法好好享用這美味。

去腥、去羶、去臊,異味去除的小技巧

要搞清楚這羶味來源,可能我們要轉化下思維,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聊聊。

有研究表明,羊肉脂肪中的一些支鏈脂肪酸可能是導致羶味的最終因素。而這些支鏈脂肪酸,是在羊第一個胃——瘤胃中產生的,微生物將羊吃的食物中的脂質分解,就會產生一些支鏈脂肪酸,最終沉澱、被吸收。

我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找出影響羶味的一些因素,例如年齡長的羊,體能堆積的脂肪酸較多,也更羶了;公羊相比母羊和閹割過的公羊,更羶一些;吃含水量較高飼料的羊,羶味會大一些……

去腥、去羶、去臊,異味去除的小技巧

此外,羊的腰部皮下脂肪、胸部肌肉,沉澱的脂肪酸較多,比其他部位要羶味濃一些。

去除羊羶味Tips

除了有的放矢地挑選好羊肉,還有一些去除羶味的小技巧。

1.食材搭配:羊肉在煮制時可以放山楂或者蘿蔔、綠豆、橘皮,炒制時可以放蔥、姜、孜然等香辛料,都可以有效去除羶味。

2.藥膳去羶:用紗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蘇等,在燒煮羊肉時放入紗布包,不僅可以去羶,風味也會更獨特。

3.冷水浸泡:把羊肉放在冷水中,浸泡2~3天,每天換2次水,可以減少羊肉的羶味。

4.能夠去除羊羶味的食材還有很多,例如米醋、砸碎的核桃(連同核桃殼)、咖喱等。

去除臊味Tips

腥羶之外,臊味也是常見的異味,在豬腰這一類型的食材烹飪中需格外注意。無論是燒烤攤的烤腰子還是爆炒腰花,都需要先把臊味去除。

去腥、去羶、去臊,異味去除的小技巧

在處理豬腰時,先要把內部的白色筋膜去除掉,那是臊味最大來源。

摘去附著物,漂洗乾淨只是第一步。真正去臊味時,可以用白酒拌和、捏洗,再漂洗兩三遍,開水燙過後,便可以去掉臊味了。

也可以用花椒水,鍋中花椒與水同煮三分鐘,放涼後可以倒入豬腰上,浸泡5分鐘左右,這樣臊味便可以去除了。

在處理豬肚、豬大腸時,可以用醋和麵粉或生粉搓揉5到10分鐘,在用清水清洗3到5次直至水清澈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