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作家”是用來諷刺人的

如今“作家”都是從事文學創作的人群,而在古代,“作家”可不是用來形容文人的,並且大詩人王維還曾用這個詞來諷刺過一個文人。

“《晉書·食貨志》中記載說:‘桓帝不能作家,曾無積蓄’,指桓帝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產,所以就沒有什麼積蓄。這裡的‘作家’指的是管家、治家、理家的意思。”華少解讀道,“而演變也是因為王維。《太平廣記·唐朝有個宰相叫王璵,好為人做碑制,有送潤毫者,有一次誤扣了右丞相王維的大門,王維就對其說:‘大作家在那邊。’在王維看來,寫碑文是別人的家事,而不是文人該乾的事,而王璵替人寫碑文是在插手別人家事,便用‘大作家’一次來諷刺王璵好管別人家事。”王維自己也許不會想到,“作家”一詞後來竟逐漸成為了文人的代名詞。

如果你熟悉這兩位詩人,那麼你一定會發現他們之間驚人的相似。二人都出生於公元701年,而王維逝世於公元761年,李白恰好也在隔年溘然長逝。他們都是年少成名的風流才子,又同在長安為官,李白受道教影響頗深,而王維也是好道之人,同時,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至交好友孟浩然。李白和孟浩然是一見如故的朋友,二人曾相約遊歷江夏,把酒言歡,抵足而眠。

後來分別時,在黃鶴樓上李白懷著一腔不捨之情,揮毫寫下了“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的千古絕唱,足見兩人感情之深厚。王維和孟浩然合稱“王孟”,是志同道合的知音,相同的寫作風格,相似的人生經歷,感情同樣好得不行。但歷史妙就妙在這裡,本應該順理成章成為朋友的王維和李白卻彷彿拉黑了彼此的“朋友圈”一般,儘管有這麼多“在一起”的理由,在你在任何文獻都找不到兩個人一絲半點的交集。李白很喜歡道教,年少時曾赴青城山修道,恰巧此時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一為修行二為避開宮廷爭鬥,也在青城山中。兩個人在青城山上的故事雖然已湮滅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但李白與公主關係很好是可以肯定的。

因為當李白遊歷天下來到長安時,他選擇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玉真公主的別館,他還曾為玉真公主寫了一首《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把公主描繪的如仙女一般浪漫。而另一邊的王維,他同樣與玉真公主關係親密。二人首次見面是在公主的哥哥寧王舉辦的宴會上,彼時王維年輕俊秀、氣度非凡,而且精通音樂、文學,剛一見面,玉真公主就被王維吸引住了,在王維彈奏一曲《鬱輪袍》贏得滿座喝彩後更是芳心暗許。

大唐的開放人所共知,三下五除二,玉真公主就把王維“拿下”了。然而公主畢竟是公主,她與兩個大詩人雖然都關係頗深,後來或許是朝廷干涉、或許是個人原因,最終玉真公主與李白、王維都漸行漸遠,不再聯繫。但李白和王維也許就從這裡結下了“樑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