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班班主任給高中生的忠告:孩子,選專業時至少應該選你喜歡的

重點班班主任給高中生的忠告:孩子,選專業時至少應該選你喜歡的

愛因斯坦說,“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力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1

我是重點高中的班主任,帶過兩屆藝術生、兩屆文科生、一屆理科生,教齡十五年。每次在高二分班選文理科或藝術科時都會遇到不同的家長和學生,常見的是以下兩大類:

一類是民主型的家長和有自我定位的學生

他們以孩子的自我興趣和發展為方向,支持孩子的選擇,並不考慮現實因素,比如冷熱門專業,以後的就業方向、工作等等,這類家長尊重孩子的內心選擇,不過多幹預他們。

孩子對自我的發展定位也相當清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願意發展的方向,學習動力很足,很積極主動,學習效果很好。

一類是隨波逐流(或控制型)的家長和毫無主見(反抗無效)的學生

他們以時下的熱門、易就業方向作為孩子選擇的參考,功利主義明顯,這類家長很重視學業成績,教育以實用性為主,把家長的個人意願凌駕於孩子之上。

孩子屬於乖乖類型(或軟弱服從型),基本是唯父母命,學習動力不太足,雖然學習比較用功,成績尚可(或一般),但對未來的個人定位和思考不多。

2

小A屬於第一種類型的學生,中考的時候從偏遠的鄉鎮中學考上我們這所重點高中,他的成績很不錯,高二分班時直接進入了理科重點班,但是半年後他找到我想轉入藝術班就讀,我當時帶的是美術生和音樂生混雜的藝術班。

藝術生在普高裡是一種另類的存在,大家都認為這是讀書成績差的學生通過藝考進入大學的一條捷徑,這的確是大部分事實,但是像他這樣的學生,學業成績很優秀,不出意外,準能進入較好的大學繼續深造,有著無比光明的前途,卻一時頭腦發熱來讀亂糟糟的藝術班,真是不可理喻。

而且藝考這條路佈滿了坑,選了這條路就意味著要燒很多的錢,光是40分鐘的名校教授鋼琴課1000元-3000元不等,更別提平時上小課的支出,高三美術高考培訓班平行班專業課收費也達3萬元左右。

藝術這玩意玩的就是錢,但是藝術真的能當飯吃嗎?不能!這恐怕也是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們的看法。

所以,當他要求轉班的時候,所有覺得他要毀了自己的人,包括校長、主任、級組長、班主任,紛紛跑來做他的思想工作,除了他在家務農的父母,他們隨他,因為不懂,所以遵從兒子的選擇。

高三時他每天畫上百幅畫,經常畫到凌晨1、2點,而早上5點又起床攻讀文化科。高考的時候術科和文化科雙雙超過重本線將近200分,高分考上了國美(美術界的清華),然後開啟了他開掛的人生。

2019年2月春節前,他回來請我們幾位老師吃飯,席間我們問他現在工作如何,他坦言2017年畢業之後自己在珠三角地區開工作室,主要是承接廣告設計作品,年純收入幾百萬。

因為心中對畫畫的熱愛,他從山區走進了國美,見到了很多的大師級別的作品,受到了最高等級的美術薰陶。

平心而論,我們真的是為這個孩子由衷地感到高興,他深刻地詮釋了我們熱愛的專業不止能養活我們,還能讓我們過上體面的生活,因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們的激情永不褪去,再苦再難的事情我們也能從中獲得樂趣,乃至實現人生的價值。

3

小B是第二種類型的學生,家境比較優渥,從小學到初中一直讀的都是重點學校,是個多才多藝的優生,音樂和美術也玩得很溜。

高二文理分科的時候,他本來想選藝術班,可是遭到了父母和老師的一致反對,他本人又是乖乖仔一枚,非常地尊重師長們的意見,還是留在了理科重點班學習,考大學的時候落到了二本大學。

後來,參加工作又按父母的意願考了公務員,進入體制內工作,經濟收入不高,但勝在穩定。

那年,同學聚會,也叫上我們幾位老師,席間我和他聊天,他就不太滿意自己目前的狀態,覺得自己入錯了行,從高中選科時就選錯了。

言辭間頗有悔意,他說機關裡的工作不光壓力大,瑣事多,人際關係也複雜,而且他被調到辦公室負責黨務工作,經常要寫材料,一個理科生無端端地被當文科生使,做得很鬱悶,這份工作對他來說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可是要是轉行的話,做什麼好呢?他也很迷茫,已經30出頭的人了,美術音樂早已放下多時,又沒有其他技能,只能泡在生活裡,就像溫水煮青蛙,半死不活的,百無聊賴。

施一公教授叮囑他的孩子和身邊的學生:“你自己心裡想的,你信仰的東西,永遠重要過外界別人對你的看法和整個社會的輿論、走向。我們不是簡單的動物,吃飽了喝足了,如果不缺少吃穿,為什麼要這麼擔心少掙幾塊錢,多掙幾塊錢呢?”

是的,用世俗名與利的成功標準去選擇自己的未來的確是不太妥當的事情,也許當初選專業的時候就選自己喜歡的,或許是一舉兩得的最佳辦法。

成家立業後的人生總是有太多現實的顧慮,追夢真的不是太容易,所以我們會羨慕那些勇於拋棄一切、奮不顧身地追逐夢想的人,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難邁出安逸的那一步。

4

讀書的時候,孩子們的專業選擇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而工作以後,每個人的工作和前途就會有很大區別。很多學生會抱怨自己沒有選對(堅持自己喜歡的)專業,以致於工作之後乏善可陳。網上曾經有過這方面的調查:

重點班班主任給高中生的忠告:孩子,選專業時至少應該選你喜歡的

重點班班主任給高中生的忠告:孩子,選專業時至少應該選你喜歡的

這麼多的過來人都後悔了自己當初選擇的專業,是因為他們在選專業的時候是懵懵懂懂,而我們的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沒有盡到正確引導的責任。

學校在分科的時候考慮的是哪些專業更容易有高的升學率,考生能為學校爭光,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學校分科的動員大會基本都是強調理科更容易考上大學(理工科大學多),就業面更廣,而家長也是這種觀點的加持者。

大多數的孩子由於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內長大,乖乖孩子居多,學習目標僅僅只是考大學,考上以後怎麼選,未來又該如何定位都是模糊的,因而中學階段學習的激情和主動性就不太夠,才會導致上面的情況發生。

5

我覺得在向上一級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專業時至少要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一件事,我覺得這樣的情況還是樂觀的,因為要一個人去喜歡一件事情是可以慢慢培養的,但不喜歡一件事情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很討厭的事情一看到就知道不會去做,或者說勉為其難也難做好。

著名記者懷特霍布斯說:“成功就是當你醒來,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年齡多大,你很快從床上彈起,因為你迫不及待的想去做你愛做的、你深信的、你有才華做的工作。這工作比你個人偉大、神聖。你迫不及待地要起床,跳進它的懷裡。”

那麼,孩子,選專業時至少要選你喜歡的。

文 | 清風習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