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约旦国王敢在伊拉克战争时期,接受萨达姆女儿们的政治避难,并奉为座上宾?

风云一点通


在萨达姆时期,伊拉克和约旦有着非常友好的关系,曾经的伊拉克王室与约旦王室同属一家人所有,尽管伊拉克王室已经不再统治伊拉克,但约旦依旧保持着与约旦非常要好的关系,两国经常进行贸易往来,互相帮助。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约旦其实处境非常尴尬,面对着国际上巨大的压力,约旦无法去帮助伊拉克和萨达姆,直到萨达姆的家人落难时,约旦才觉得必须的出点力才行。

伊拉克战争时期,敢于帮助萨达姆的国家真的是很有勇气。即使是这样,约旦宣布只能收留萨达姆女眷家属,男性尽管年龄再小也不能收留,这无疑是在西方国家巨大的压力下所宣布的。

萨达姆侯赛因的两个女儿和他们的九个孩子在约旦基于人道主义理由得到了庇护,这是阿卜杜拉二世国王批准的。

收留女眷,约旦有着非常充足的理由。约旦在收留时表示,萨达姆的女儿们与他们的哥哥不同,与萨达姆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没有丝毫关系。并称她们也是受害者,萨达姆于1996年下令杀害她们的丈夫。

她们已故丈夫的兄弟贾马尔·卡梅尔(Jamal Kamel)表示,女性“对父亲萨达姆的所在地一无所知。她们对政治不感兴趣。”

约旦也因为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收留了萨达姆的家人而备受尊重。


走进伊拉克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后,他家里的男丁基本都被杀了,女孩子们却躲过一劫,是美国放过她们了吗?当然不是,是她们逃去了约旦,并且约旦王室表示会保护她们的。美国也曾专门要求过要引渡她们,可是被约旦一口回绝了,一点面子都不给。

有人要说了,约旦这么弱小的国家难道不怕美国吗?首先第一个原因,伊拉克和约旦这两个国家关系非常的好,好到能穿一条裤子,萨达姆对约旦特别的好,好多资源相当于白给一样,因此约旦也是非常支持萨达姆的,无论萨达姆干什么他们都是支持,可是萨达姆的死亡已经是必然,他们也没有能力阻止,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萨达姆的遗孀。

第二个原因,约旦心里很清楚,美国不可能为了这些女人和自己翻脸,约旦和美国的关系其实挺友好的,美国不会为了这个破坏两国关系,而且保护女人和孩子本就是人道主义,如果美国强行要杀了这些女人,那么在国际上的名声也不好,大国不屑于做这些事的。

第三个原因,约旦王室保护她们,无疑会增加自己的威信,同时赢得人民的尊重。当然也有阴谋论是这样说的,他们认为在战争时期,约旦虽说一直没有参与,可是他的态度是倾向美国的,萨达姆女儿们去约旦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随时进行监视。

当然这个阴谋论似乎站不住脚,因为如今的约旦已经在替萨达姆女儿造势,他们支持萨达姆之女去参加大选,并且在他们的运作之下,伊拉克已经允许萨达姆女儿自由出入。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约旦王室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想到了,美国不会为此做些什么,至于以此为借口出兵那绝无可能,除非他们真的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我们先看看约旦和伊拉克的建国史

1921年,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建立约旦国;

1921年,费萨尔·伊本·侯赛因建立伊拉克;

相信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两个人的名字很相似,没错,建立约旦国的人和建立伊拉克国家的人是一对亲兄弟!

(唇齿相连)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量杀伤性武器作为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可最终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找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然而美国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反美人士,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此获取自己在中东地区的更多利益,因为这场战争进展太快,完全是压倒性的胜利,好在萨达姆有先见之明,他做了一个男人最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安顿好自己的家人。

(萨达姆和家人)

萨达姆有在2003年3月15日,与家人见了最后一面,从此阴阳两隔。

萨达姆有4个妻子、2个儿子、3个女儿、1个孙子;

当时萨达姆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别的国家给予帮助,希望他们能接纳自己的家人,最初的想法是去英国,要知道英国怎么会同意?他们还帮助美军打击伊拉克,所以这一要求很快就被拒绝。

之后又将目标转移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但是同样遭到拒绝。

最后在2003年7月,约旦国称可以接纳萨达姆家属,但是有几个条件,那就是只能接收女性,男性一律不留;另外还有萨达姆的家属在约旦不能参与政事。

(萨达姆)

最后萨达姆只能答应,毕竟能躲一个是一个,只是剩下自己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塞以及年仅14岁的孙子穆斯塔法,最后在抵抗抓捕的过程中被美国大兵歼灭。

这里要提出的是,为何在全世界都不愿与美国为敌的时候,约旦国为何敢同意萨达姆家属前去避难?

这里除了文章开头说的两国关系不一般之外,其实还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人道主义精神

这是约旦国国王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最终决定让萨达姆家属前去避难,这样既可以不被其他国家舆论,又可以博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约旦合适

其实选择约旦无论是对美国还是伊拉克或者是约旦,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当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约旦国并没有反对,有的人还更倾向与美国。

(萨达姆女儿在约旦)

如果说萨达姆的家人在约旦国避难,美国同样可以监视他们的行动,当时美国最怕的就是他们去了利比亚或者叙利亚,这样的话,美国对他们就没有丝毫的监视。

约旦国自身需要

当时有人提议让萨达姆家属来此避难,主要是为了防止国内舆论压力太大,因为当时很多人都表示出亲美的姿态,现如今如果接纳了萨达姆家属,可以赤裸裸的打脸那些不满的人,约旦国即亲美、又用接纳萨达姆家属来缓和调节,可以说做的非常充分,国内人也没有话说。


羽评郡主


约旦国王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收留萨达姆遗孀,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拉好感的事情,原本约旦和伊拉克关系就非常铁,铁到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那种,后来是分道扬镳。但是伊拉克在战争前,还会每年向约旦提供550万吨的石油和相关制品,半送半优惠,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两国关系再好,在当时伊拉克战争那种局面下,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约旦国王就真的是只考虑“感情”吗?显然不是。




第一,约旦亲美,利于监视。

约旦和伊拉克关系是不错,但是他也亲美,这并不矛盾,美国以前不是也支持过伊拉克吗?到了伊拉克战争时期,伊拉克和美国闹翻,萨达姆的女儿选择约旦,对你美国来说,更容易监视他们,如果他们去了利比亚或者叙利亚,能不能接收不敢说,但是如果接收了,那么一定会不会向美国提供她们的信息,不利于美国掌握其动向,所以约旦是也可能是在美国授意之下接收她们。



第二,舆论需要。

约旦很多人认为伊拉克的萨达姆是个大英雄,所以对于亲美的约旦国王来说,其国内必定会有声音反对约旦国王亲美,所以约旦国王此时如果能收留“英雄”的遗孀,那么一定会赢得国内的支持,而且就以往两国人民的亲密关系来看,如果约旦国王不同意,那么约旦国内也一定不会太安稳,所以此举是舆论需要。




第三,从情感出发。

虽然对于国与国之间,在面对国家重要抉择时有多少感情在里面,但是我还是不太有把握认为约旦国王一定是从同情出发才同意了她们的避难,但是至少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才敢掺杂个人感情,既然能接受她们,美国也没有十分反对,那么不如就尽量让她们过的好一点,毕竟除了这个,他们也不能为自己昔日好友的遗孀做点什么,不管是不是为了拉好感,但至少萨达姆的女儿和外孙们得到了保护。


不管这种保护是否存在监视,或者存在其它因素,现在萨达姆的大女儿,已经着手准备2018年的伊拉克总统竞选,并且呼声很高,虽然有部分人不想因为她的回归让伊拉克更糟糕,但是如果她的女儿继承萨达姆那些好的遗志,能再让伊拉克回到以前那种高福利国家,结束伊拉克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不过,萨达姆争取本也是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种,家族贪污腐败严重,大肆敛财,和古代皇室一样,但是和伊拉克现状比,孰轻孰重,每个人要求不同吧。


风云一点通


2003年,伊拉克局势恶化,萨达姆也开始给自己的家人安排后路,但他也明白想把儿子,孙子送出去几乎不可能,因为西方人也看重家族传承。于是退而求其次的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别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约旦,约旦国王接受了“烫手的山芋”并没有因为伊拉克不行了,而将萨达姆的两个女儿拒之门外,并且后来美国几次要求,约旦国王仍然顶住了压力。

之所以约旦国王会这样积极的庇护萨达姆的女儿,首先他和萨达姆的关系当然是一部分。如果说萨达姆在这世界上还有几个站在他这边的朋友,约旦国王一定是一位。这种感情首先基于两国共同的感情,伊拉克和约旦曾经一度准备合二为一,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两国民众都将对方看做自己的兄弟。



美国是约旦的盟友。约旦之所以有这个胆量敢接受萨达姆的女儿,必然是下定决心愿意和美国对抗的,但这种对抗在约旦政府心里,一定是控制在可控范围。其实萨达姆的女儿去了约旦对美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这样美国人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她们的所作所为,如果当初她们去了俄罗斯,就像斯诺登一样,美国人就望尘莫及了。

如今离伊拉克战争过去了16年,萨达姆被绞死也过去了差不多12年,当年在中东盛极一时的伊拉克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往云烟,而萨达姆家族也差不多烟消云散,留在世上的只有几位托于约旦的女儿。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前一阵还传出萨达姆女儿要参选伊拉克总统的新闻,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够有一天继承她老爸的遗志,对萨达姆和其家族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安慰的事情,按照伊拉克现在的样子,还真的不如萨达姆政府。



萨达姆倒台前,萨达姆便把自己的女儿们和外孙们都送到了约旦,约旦为什么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敢接收的孩子,并且把她们奉为座上宾呢?

第一,交情。

伊拉克和约旦都是中东地区的国家,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在历史上关系就一直不错,甚至在1958年的时候直接合并成一个国家,但是因为后来伊拉克国内爆发军事政变,伊拉克的国王被杀死,两个国家便又分道扬镳,但是两国人民对于彼此的认同感非常深,约旦人和伊拉克人,互视对方为自己的亲人,此时伊拉克有难,约旦就出手相助。



第二,政治因素。

萨达姆两个女儿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况且按照她们那时的地位,也不可能掌控伊拉克,美国不会因为他们和自己的盟友美国翻脸,而且只要她们留在约旦,就没有办法回国参与政治活动。一举两得。



不管怎么说,萨达姆已死,局势已变,约旦能在那个危险时刻收留他们,值得表扬。


琅琊利剑


中东枭雄萨达姆,在世界警察的铁拳下,很快被砸了个稀巴烂。在国破家亡前,老萨找到了约旦国王,请他接受自己家人到约旦进行政治避难。当时许多国家大气儿都不敢吱一声,约旦却勉为其难地接纳了萨达姆的两个女儿,着实令不少人为其暗挑大拇哥!

比起伊拉克,约旦已经是个小矮子,但他敢于在世界警察的淫威下,实施仁道援助,堪称勇气可嘉。那么,约旦国王就真的不怕美国报复么?

答案是唯一的:怕!而且很怕!

如果约旦不怕,就不会仅仅收留萨达姆的两个女儿及她们的孩子,而是会连萨达姆一并接走,不惜与老美兵戎相见。然而,约旦国王也很无奈,他虽然有为自己大哥两肋插刀的冲动,但毕竟还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可能拿约旦的国运做赌注,况且是一次必然失败的赌局。

约旦收容萨达姆的两个女儿,也算不上与老美为敌。因为,这两位女性在中东的政治影响极低,也影响不到老美。在关键时刻为其提供政治避难,也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况且,约旦与伊拉克两国在历史上关系深厚,萨达姆之前对约旦也不差。

事实上,萨达姆一共有三位女儿,但仅有两人被送往约旦,另一位女儿的下落至今不明。至于萨达姆留在国内的几个儿孙,后果可想而知,算是为国捐躯了。

从老美的角度来看,约旦的行为也不算出格。毕竟,约旦国王的分寸拿捏的很准,自己既找不出对其动武的理由,也没有实施制裁的必要。所以,老萨最后还算比较幸运,毕竟保住了一些血脉。

不过,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伏虎无犬女,萨达姆女儿也开始涉足政坛,并参加伊拉克总统大选。这一后果,或许老美当初还真没有想到。只是,在世界警察的干预下,伊拉克估计也很难再轻易变天。


史海烂柯人


从古代历史来看,国际关系从来都是大国舞台,小国、弱国是没有能力外交的。在古代,中华是东方的天朝上国,周边的国家必须是中华的藩属国,必须唯天朝上国马首是瞻,否则就很难立足。而二战后也是如此,美国成为世界警察,因此谁也不敢说敢于挑战美国,违背美国的意愿。

而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达姆也在随后被抓,并在2006年12月30日被绞杀。而萨达姆的遗孀,包括萨达姆的妻子,还有3个女儿,以及十几个的外孙子女,却被一个小国收留。而且拒绝了伊拉克的引渡和抗议,也不给美国面子,将其视若上宾。这个小国为什么会敢于如此呢?

这个小国就是约旦,萨达姆的遗孀在萨达姆被推翻,被绞杀后,也被列入通缉,列入罪犯名单。伊拉克也向约旦要求引渡,但是,约旦不但拒绝,而且还允许萨达姆女儿在约旦为萨达姆重新立雕像,并且时常发表支持萨达姆的言论。那么问题来了,约旦弹丸小国,为何敢于如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铁哥们。

如果说伊拉克在世界没几个朋友,但是约旦绝对是最铁的一个,而且铁的程度基本达到亲兄弟的程度。当年两国就差点合并成阿拉伯联邦,而且,为何说约旦铁,在任何事物中,约旦都支持萨达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全世界都谴责,但是唯独约旦却是表示支持,这关系铁到什么程度!因此,萨达姆死了,约旦只能尽力的保护萨达姆的遗孀了。

第二,跟美国的关系。

在中东地区,约旦也是美国比较重要的盟友,而且约旦跟美国的关系一直不错。正是因为如此,约旦敢于收留萨达姆遗孀,而不怕美国翻脸。因为约旦知道,美国不会为了萨达姆遗孀而跟自己翻脸的,所以才敢于直接拒绝伊拉克的引渡。即使被控犯罪,照样将萨达姆遗孀看作是重要客人。现在,萨达姆的妻子和女儿在约旦过上稳定富足的生活,而且还时常跑到皇宫和约旦国王会面,可以说是约旦的新贵族。


weinu小悟空


我来回答。

战争带来最可怕的东西不仅仅是恐惧与死亡,还有家人的逝去,尤其是被推翻的领导人更是如此,而萨达姆在伊拉克战争后也是如此。萨达姆总共有五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乌代,二儿子库赛和三个女儿。

在萨达姆时期,这五个孩子可谓是萨达姆的掌上明珠,也代表了当时伊拉克的未来,尤其是乌代和库赛,还进入了伊拉克的管理层。直到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乌代和库赛跟随着萨达姆一起逃亡,但是被叛徒所出卖,萨达姆被捕,而他的两个儿子也不幸遇难。萨达姆仅剩的三个女儿随着萨达姆的妻子逃亡到了约旦。

(上图为萨达姆的大女儿和二女儿)

直到现在,萨达姆的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在约旦,只有小女儿不知去向。那为什么约旦敢拒绝伊拉克的引渡和抗议,也不顾美国的面子,不仅敢接收萨达姆的遗孀,还将其视为座上宾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约旦和伊拉克是铁哥们,互相帮扶是无可厚非的。

虽然说约旦只是一个小国,其领土面积也只有9万平方公里。但是约翰和伊拉克可是关系十分牢固的朋友(还没有到盟友的份上)。当年的伊拉克和约旦可是差点就合并就组建成阿拉伯联邦,虽然到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合并计划没有实施,但是两国仍然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约旦也依旧跟伊拉克是好朋友。

(萨达姆的妻子参与游行)

况且当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谴责萨达姆,但唯独约旦顶着国际舆论和可能的美国的制裁表示支持,这关系难道还不够铁吗?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约旦国王才会接受萨达姆的遗孀。况且伊拉克国内政治稳定,皇室和萨达姆还有很亲密的关系,接收并视为座上宾也无可厚非。

第二点,美国是约旦的盟友,约旦明白美国不会为了这一点小事而跟约旦翻脸

有人就会问,难道美国不管吗?难道美国就这么会放过萨达姆的儿女们吗?当然是yes,美国已经达到其目的,不需要再大费周折再去迫害他的儿女,一是没必要,二是会受到国际谴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美国才不会干。约旦也明白这一点。

在中东地区,约旦其实也是美国比较重要的盟友,而且约旦和美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正是因为如此约旦才敢于接收萨达姆的遗孀,所以约旦知道美国不会因为接受萨达姆的遗孀而和自己翻脸的。

第三点,美国需要约旦收留萨达姆的遗孀来防止日后伊拉克的独裁统治东山再起,即便是到了现在也依然如此。

现在,萨达姆的妻子和女儿在约旦过上这稳定和富足的生活,并且还常跑到皇宫和约旦国王见面,可以说是约旦的新贵族。他们也无需再回到现在的伊拉克,这对美国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这样美国就无需担心类似萨达姆政权的事例在伊拉克再次出现。(由于萨达姆遗孀的特殊身份,因而其政治含义比较重。而现在的伊拉克人民也终于知道谁对他们好,如果他们真的回到了伊拉克并接受当地民众的申请成为了新的领导者,那就意味着伊拉克将不再受到美国的管控,甚至可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地位)

(上图为约旦的民众抗议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攻击)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约旦碍于和美国的盟友关系未明确表明其态度,而约旦国王为萨达姆家人提供的避难方法,对于当时的布什政府也十分合适,如果萨达姆的家人去约旦避难,美国是可以掌控他们的一举一动的。而美国国务院官员也曾经表示:“他们本来可以前往利比亚或者叙利亚,但是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妙了,因为在那里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对他进行监视。”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讲,约旦国王收留萨达姆以妇女和儿童为主体的家人的行为无疑是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是约旦国王富有同情心的表现,这样的国家会受到国际的关注与尊重!


二战吐槽君


约旦和伊拉克之间关系非常特殊。

伊拉克和约旦同属于哈希姆家族统治,亲属加上互为邻国,两国关系非常特殊。

1958年,伊拉克和约旦组成仅六个月的“阿拉伯联邦”。

两伊战争期间,约旦坚定站在伊拉克身边,为其提供军用设施和派出志愿军与医疗队。

海湾战争期间,当伊拉克成为世界公敌,约旦仍旧坚定站在伊拉克身份,结果遭到西方孤立。

当然,伊拉克是约旦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伊拉克每年为约旦提供的石油中,有一半是免费,另一半是半价优惠。

但到了伊拉克战争期间,约旦国王是阿卜杜拉二世,与其父侯赛因不同,当时约旦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最紧密朋友,阿卜杜拉二世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但“倒萨”有极大风险,一国内人民普遍反美,二国内人们同情伊拉克,三约旦经不起战争。

虽然约旦为萨达姆女儿提供政治避难的理由是“纯粹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时还向伊拉克其他前领导人的家属提供了政治避难。约旦此举,不得不考虑有安抚国内人们的情绪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