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毕业生进:就业选大公司,对你到底有何影响?

几乎所有毕业生都想去大公司工作,大公司薪水高、福利待遇好,大公司工作环境好、发展好、稳定性更高...但你有没有想过,它真的适合你吗?大公司对你来说真的是“好公司”吗?

大公司能为你带来什么?

1.职场镀金

这应该是大企业最直接的吸引力了,大公司里的员工都带着“光环”,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大公司工作“有面子”、“发展好”的原因。知名企业的履历确实能为你做背书,在之后的求职中会为你的简历加分。

2.优秀的管理方式

大公司的管理水平一般都是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的,在大公司工作,优秀的管理方式和人性化的制度会让你更快的适应工作。而且,没有生存压力的大公司有能力招纳新人并给予其三个月到半年的学习期。

3.与优秀的人同行

在大公司,优秀者的数量,相较一般企业还是多些的你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共事,学习到优秀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如果你自己也足够争气的话,还可以积累一定的优秀人脉。但千万不要妄想,你个人的业务能力不行,却拥有优秀的人脉。

4.提升眼界

眼界是“知名”大公司能带给一个人最内在的价值了。我们经常会问,一个出身于社会高级阶层家庭的小孩,相较于一般阶层,到底有何优势?其实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眼界,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高度。

大公司就好比你职场出身的“家庭”,为你眼界的提升,提供了品牌、行业地位、资金、客户、供应商、伙伴资源等等的加持。

但这个眼界的提升受限于你在公司的职位,职位越高加持越多,因此如果只是一颗螺丝钉的话,那提升就非常有限了。

在大公司可能面临的问题

1.边缘部门的赌博

2011年北邮硕士毕业的小R,校招拿到了BAT某家的Offer,入职后发现,自己所在部门属于边缘部门。日常工作是负责公司内部OA系统建设,日常就是:「我的账号怎么又登录不上了」、「给 XXX 开个权限」。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一个IT管理员,「就差找我修电脑了」他自嘲道。

入职前畅想的:能够感受公司的技术氛围,搭建自己人脉的想法也随之破灭。

据了解,进入BAT的边缘部门,最后导致离职,也是很多应届生进入BAT之后比较常见的离职因素之一。应届毕业生面对大类招聘时候,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业务部门,但由于向往BAT的光环,还是选择「赌一把」。那些进入边缘部门的应届生往往很快就发现和自己预期所想差距太大,最终选择了离职。

2.晋升出现“瓶颈期”

13年硕士毕业的石头,毕业后进入了某大厂的核心部门。在一家几万人的巨头企业,几乎每个人都是普通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只有两条路径:一个是专业能力晋级,一个是管理职能晋升。

所有人都能在专业能力通道上打怪升级,努力成为这个小领域的“专家”。但在管理通道,坑位就那么几个,大企业管理层的人员流动性远远低于普通员工。有不少人已经工作十多年,但还在基础岗位徘徊。

身边的朋友在创业公司混的风生水起,而在大公司遭遇晋升瓶颈的人,常常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今年X月有一次晋升机会,如果还升不了就跳槽”。

3.项目解散

2014年海外留学回国的小K,进入了某大厂。以管培生身份进入了一个全新项目组。项目没有完成0到1的过程,在年底时,整个项目直接被砍掉,全项目组解散。

本来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项目,却和项目一起被裁,人力没有找他商量转岗的事宜,直接进入了补偿流程。

大公司的平台很广阔,随时都会搞出一些新花样。但是新花样也可能会死的很快。在大公司工作,你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所以,进入大公司后可能才会发现,大公司的光环很大,但却有可能不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进大公司只是因为它“钱多”、“有面子”、“发展好”,可能就只是为你的职场经历镀了一层金而已,实际收获并没有多少,出了这个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只有你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才算是进对了公司。你在一个项目中学到的技能比你拿的薪水更有价值。大公司也许很好,但对于个人发展来讲,可能并不是一家 “好公司”。

什么样的公司才算是好公司?

1.能让你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工作之前,你以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是不错的。但你入职了一家公司后,在一个case上,当你目睹过别人几分钟写的文案可能会比你打磨了很久的文案还要好,你就会感受到你与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或许你认为自己擅长的东西都不值一提。那时你会觉得,自己需要提升的空间真的还很大。

好公司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能让你感受到巨大的落差感。

这个落差,不仅是工作能力上的落差,更是眼界与格局上的落差。看待同一件事物,你是从三层楼的高度看,还是从十层楼高的地方去看,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样的环境下,这种落无形中会变成催促自身成长的压力与动力。这个压力不需要别人说出来,也不需要写进公司的任务KPI里,它就弥漫在周围同事的交流和行动中。你一旦落后,就会感到愧疚和自责,然后想尽办法迎头赶上。

一个优秀的公司应该具备这样的工作氛围。维珍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

“当别人提供给你一份绝佳的工作机会,但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胜任的时候,先说Yes,然后学会如何胜任它。

2.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标杆”

假如一家公司做了一份正经的营销方案,内容却前言不搭后语,找不到亮点;或者一场新闻发布会,办得漏洞百出,嘉宾体验极差。也许这家公司的名声很大,但如果项目组是这样水平,建议你不要去。

因为这对你的成长毫无帮助。以一个低于行业平均水准持续进行产出的公司或项目组,永远成不了大器。有句玩笑话:一流的公司定标杆,二流的公司做品牌,三流的公司做产品。

玩笑归玩笑,但“定标杆”确实是好公司与差公司的区别。而只有了解到一个行业的标杆到底是什么,才有机会去打破这个标杆,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星巴克一直被“碰瓷”?因为它制定了咖啡行业的用户体验标杆。无论是店面设计,还是咖啡制作,甚至是市场营销,这些都给其他咖啡品牌树立了榜样和标准。后来无数模仿者想要打破这个标杆,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你有幸在一家能够制定行业标杆的企业里工作,那意味着你有机会接触到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和技术。而这都将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巨大帮助。

3.公司与你有相同的价值观

很多人以为价值观是个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切实际的是“口号”,切实际的是“价值观”。价值观阐释的是一个公司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它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它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客户,对待这个社会。

如果不认可公司的价值观,哪怕待遇再好,工作也只会越做越痛苦,错误的价值观甚至还会改变和扭曲你的人性。而正确的价值观,会帮你树立积极的做事方法和态度。哪怕将来离开了这家企业,这些思想和习惯也能够让你受益无穷。

去看看这家公司的员工精神面貌如何,做事方法怎样,如何对待客户,就能了解这个公司对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比如一家以狼性文化著称的企业,它的员工在与人交谈或日常工作中就会显示出极强的争取心,有着不解决困难誓不罢休的气势。你是否能认同这种沟通方式?

再比如一家文艺气息浓厚的企业,虽然近几年在商业发展上没有很大的建树,可它却坚持不作假、不刷分。这种发展准则,你是否能够支持?

企业和员工是互相成就的。最终能让双方长久走在一起的,一定是价值观的趋同。当你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一致时,你的才华才能得以施展,你才能做出成绩,你所在公司才能成为行业的标杆。

近期热门

准毕业生进:就业选大公司,对你到底有何影响?
准毕业生进:就业选大公司,对你到底有何影响?
准毕业生进:就业选大公司,对你到底有何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