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公里的黄河画廊

从松巴峡到积石峡,黄河将168公里的身影留给了化隆回族自治县。

168公里创造了青海省县域内黄河最长的纪录。

天下黄河化隆秀

松巴峡是黄河进入化隆县的入口。松巴峡位于贵德县和化隆县的交界处,是滚滚黄河从巴颜喀拉山麓,聚水成溪,汇水成河,一路风驰电掣,借势而下时遇见的又一个险关隘口。

黄河冲出松巴峡后,河面陡然变得宽阔起来,水流也变得平缓了许多。

在化隆县168公里的黄河河道上,修建着7座梯形电站,这7座梯形电站,牢牢控制着黄河的水势,舒缓的水势宛如抒情的慢板,充满了从容优雅的韵味。公伯峡,又叫古什群峡,是黄河自尖扎进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必经之地。

古什群峡出口处河岸仅宽十余丈,自古以来为天然架桥之处。峡口南岸有两处古城遗址,为汉代修建的军事桥头堡和积石峡阿麻岔古城同时代建筑。公伯峡所处的查汗都斯乡一带,土地平坦肥沃,曾为汉代屯田之处,公伯峡水电站为国家规划的黄河上游第四个梯级电站,公伯峡水电站不仅调剂着黄河的水量,还在黄河上游营造出了水天一色,高峡出平湖的人间奇景。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李家峡水电站与西北电网联网,主供陕、甘、青三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系统内承担调峰、调频任务。

库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库区紧邻坎布拉景区,簇簇丹霞奇峰如梦如幻,那如火的红,耀眼的黄和碧绿色的黄河之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了一幅水山呼应的美景。这几年,李家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夏秋时节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冬春季节可观赏高原雪景,让古老的黄河焕发出了时代的风采。

化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玉峰先生说,化隆境内的黄河最大的特点是秀,在化隆百姓口中,很早就流传着“天下黄河化隆秀”的俗语。

河湟谷地的花果之乡

黄河流经化隆时,便进入了河湟谷地人口最密集、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化隆境内的黄河谷道平均海拔不足两千米,宽阔的河谷地带历来就是河湟谷地著名的水果之乡和米粮之仓,这里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是闻名高原的香酥梨、化隆苹果、蜜汁杏的原产地。黄河谷地的百姓,更是世世代代养成了种植果树的习惯。化隆境内的黄河谷道内果树葳蕤,植被交错,加之化隆百姓历来有经营庭院经济的传统,每当春夏之交,黄河两岸的农家院落里,总是玫瑰飘香,蜀葵摇曳,至今仍保持着田园牧歌般的人间胜境。

李玉峰是闻名化隆的摄影人,他说,化隆境内的黄河景色最壮观的河段集中于甘都、牙什尕和群科三处,这里也是化隆县城乡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可这里恰恰是化隆境内,黄河生态保存的最良好的地方。 “祖祖辈辈的化隆人敬畏黄河,呵护黄河,所以越是人多的地方,黄河越是保持了‘原生态’。”李玉峰说。

四时更迭,美景不断

化隆黄河的美景因四时的更迭而变换,每到四月,化隆县就进入了杏花开放的季节,粉色的杏花开启了黄河两岸古老的花事。

那时候,黄河岸头云蒸雾霭,团团白,簇簇红,层层粉,将黄河两岸装扮得宛如仙境。半个月后,杏花谢尽,紫色的丁香成为了黄河两岸的主人。紫霞仙子的光临,让化隆境内的黄河呈现出了一派珠光宝气。丁香尚未卸妆,梨花转瞬登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隆两岸便是万花齐放,一派绚烂。古老的花事,诉说着化隆人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也昭示着化隆境内的生态向好,环境优美。

即便是在冬天,万物萧索,天地岑寂,化隆的黄河也绝不寂寞。李家峡,黄河上游最伟大壮观的水利工程之一,宽阔的水面,温润的气候,吸引了众多水鸟的光临,就连珍贵的大天鹅和黄嘴白鹭,在这一水域也不鲜见。水天一色,百鸟翔集,化隆大地在隆冬之际,依旧呈现出了一派生机。

李玉峰说,这样的景观在冬季的化隆黄河十分常见,冬日“打鸟”是化隆的摄影人最大的乐趣。

花事带动致富梦

化隆自古便有种植蜜汁杏的传统,化隆乡间杏树密布,树龄逾百年的杏树屡屡可见。

时序进入四月,天地转暖,万物复苏,杏花枝头蓓蕾初绽。50岁的赵玛才让是化隆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的村民,他们家族在安达其哈村已经居住数代,赵玛才让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杏树,粗壮的杏树大多数已高达数米,它们黧黑或是黛青色的枝头上缀满了沉甸甸的花蕾。这样的情景在安达其哈以及黄河岸边的村镇中十分常见,每当杏花开放的季节,群科镇就会处处被杏花装点,每当蜜汁杏成熟的季节,化隆境内的黄河两岸,又处处洋溢着水果的芳香。

赵玛才让说,他家的每棵杏树,每年都能产数百斤杏子,因为每年的收购价不同,产值也不一样,但卖水果始终是他家一笔不少的收入。前几年,县里开办了杏花节,每年杏花节期间,都会有不少人来村里游览参观,村里的旅游经济也发展了起来。

如今,化隆杏花节已经举办了五届,春观花,秋摘果已经成为化隆旅游的保留项目,不断提升“大美青海·山水化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

化隆的黄河之秀不仅在于山水之胜,更在于人文之美。

李玉峰说,他认为化隆黄河最精彩的一幕是在夏琼寺河段。夏琼寺坐落在化隆县查甫藏族乡境内的黄河崖壁上,这座始建于1349年、是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站在离夏琼寺山门不远的山崖上远眺黄河,见古老的黄河一路东去,蜿蜒的身影硬生生地在天地间写出了一个草体的“天”字。

位于黄河北岸的夏琼寺,是宗喀巴大师的剃度地,在藏传佛教史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阿河滩清真寺位于黄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始建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明万历年间进行了扩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是河湟地区古建筑的代表。

化隆的黄河岸边聚居着回族、汉族、藏族、撒拉族等十二个民族,在历史的更迭中,这些民族休戚与共,共同缔造了化隆的繁荣,在化隆县168公里的黄河诗画长廊中营造出了一道璀璨夺目的人文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