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分享

更多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在魏國被秦國降服後,徹底成為韓國的難兄難弟。天下出現了一個倒三角的鼎立局面:秦國在西,齊國在東,楚國在南,四極中唯有北方暫缺一角。三個大國分立於地圖的東西南端,而楚國位於兩強之間,如同天平的槓桿一般,左右著天平兩端的沉浮起落。相比於地緣天然不利的齊國而言,楚國的領土,資源和戰爭潛力也在齊國之上。接下來的歷史,就是秦齊楚三國爭鬥的歷史。
  • 這一階段的歷史線索可以概括為:秦韓魏聯盟與齊楚聯盟的對峙、齊楚聯盟被秦國破壞、楚國衰敗之後,秦-趙-齊的鼎立逐漸成型。這一過程中,東北方的燕國是列國劇本的分支線索,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但也加速了主線的進程的發展。
  • 秦入巴蜀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秦國進入巴蜀是對楚國的一次戰略重挫
  • 在擊敗三晉聯軍的第一次合縱進攻後,張儀建議秦國聯合楚國和魏國,一起包弱小的圍韓國和周國,以便獲得中原腹地和周王室的九鼎。這一計劃也有之前魏惠王取代周王室計劃的影子。張儀希望請楚國從南陽盆地北上,威脅韓國都城新鄭。再讓魏國出兵南陽地區,切斷韓國的三川郡和上黨郡之間的聯繫。最後是秦國主力發兵,攻打韓國的宜陽和新城,威脅韓國的西境,並順便緊逼周王室的領土。
  • 但是作為秦人的司馬錯,則更能理解法家那種榨乾資源和民力,進而用國力碾壓對手的雄心。張儀的計劃相當於讓秦國在崛起階段,還沒有積累充足的國力,就把自己變成天下公敵。這種做法可能會重蹈魏國的覆轍。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張儀等人一直渴望獲得的 九鼎
  • 所以在公元前318- 316年,秦國開始介入巴蜀的內戰。佔領巴蜀不僅僅意味著收穫了一個豐富的糧倉和兵源地,而且獲得了沿長江順流而下攻入楚地的水道。在此之前,秦國和楚國之間只有出武關之後,沿著漢江作為交通線。隨後秦國的東進計劃,就在攻擊荊楚和三晉之間來回切換,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性。
  • 當時各個大國的局勢經常變化,有的貴族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也會主動到其他諸侯國求官任職。公元前316年,魏襄王為了得到齊國的支持,使用來自齊國的田需掌握大權,就與公孫衍發生矛盾。經過一番協調之後,魏國決定任用田需之子田文為相國,算是公孫衍的繼任者。在韓相公孫衍和魏相田文的聯合下,合縱局勢一度好轉。
  • 燕國入局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長期孤立的燕國 在很晚才加入到列強競技場
  • 作為合縱連橫的分支線索,蘇秦兄弟為燕國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其實在有意或無意識地利用與配合張儀的動作。但真正和張儀鬥智鬥勇的還是公孫衍。作為四角格局之外的東北一隅,燕國採用的是自保性國策。雖然不直接抗秦,也在靈活利用中原的混戰,最終達成了削弱齊國的目的。
  • 作為周人的蘇秦,最早把周國和秦國作為遊說的主要目標。但周王身邊的人,速來知道蘇秦能言善辯且重視功利心,所以沒有加以任用。而在秦國,因為缺乏經驗,蘇秦的第一次遠行以失敗告終。還順便花光了自己積累的各種鉅額資金。這是因為在秦國朝堂上,三晉的縱橫家正佔據著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周人的民風已經變得奸詐狡猾與秦的民風格格不入。而且魏國就橫在秦國東出的正面戰場上,魏國和韓國的情報對於秦國而言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張儀和公孫衍等人能獲得秦國重用的原因。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進入戰國時代 燕國還鬧出了禪讓大戲
  • 在秦魏沒有獲得名位後,蘇秦於公元前334年前後來到了與中原聯絡較少的燕國,並在這裡如願以償。當時公孫衍正好在秦國,作為秦將攻魏。於是蘇秦逆其道而行之,以相對應的合縱策略讓自己得到任用。
  • 雖然蘇秦對於天下列國格局的認識非常精闢,但燕文侯任用他的目的,是希望抑制齊國和趙國對燕國的野心,本質上屬於防禦性的國策。他選擇出資扶持蘇秦,聯合山東諸侯,以保證燕國的安全。蘇秦在列國間遊走活動,在聯合秦國的時也不忘交好各國。按照時間來推算,當時蘇秦參與的主要活動,應當是與魏國方面促成了徐州相王。《史記》裡蘇秦對時局的評價,並不符合當時的局面,卻與30多年後的情況比較類似。而蘇秦在這一時期,僅僅是作為燕國參與合縱的代表,他的作用是在齊燕爭霸中發揮的。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面對國君質問 蘇秦直言自己就是小人
  • 曾經有人遊說燕王,表示蘇秦只是一個不忠不信的小人,不值得委以重任。蘇秦聽後便見招拆招,表示曾參和伯夷那樣的忠義之人雖然高貴,但是他們的獨立人格和王權是相矛盾的。
    所以專制君主需要的,正是我蘇秦這樣不忠不孝的人,只有小人才能成為君主的爪牙。這番辯論是燕國所代表的周禮文化和蘇秦所代表的縱橫家文化的交鋒。證明古老而孤立的燕國,在縱橫家的時代也不能獨善其身。
  • 雖然如此,燕國古老的政治生態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在感受到舊貴族的深刻惡意後,蘇秦主動提出離開燕國,以在齊國為燕國當間諜的方式繼續效力。公元前320年,蘇秦被齊宣王任命為客卿。雖然很受齊宣王的賞識,但其真實目的是把齊國架在火上烤,讓齊國四處擴張。像磁鐵一樣吸收足夠的仇恨,最後整垮齊國。
  • 齊燕之爭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作為老牌強國的齊國 此時也保持著競爭力
  • 在東方各國進行合縱連橫時,北方的燕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公元前318年,公孫衍正在謀劃五國攻秦。此時燕王姬噲也想強國,但他的路線不是變法圖強,而是想效仿上古聖賢禪讓,學習聖王之道。
  • 在野心家子之和蘇秦的弟弟蘇代操作下,燕王果然在這一年將王位讓給將軍子之。子之在燕國的清洗活動和恐怖統治,無疑狠狠地打了復古學者們的臉。甚至作為儒家的孟子都為齊國伐燕造勢,宣稱齊國討伐燕國和周武王討伐紂王一樣正義。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孟子也曾經加入過齊國攻燕的輿論戰
  • 公元前315年,趁著秦國討伐韓國,牽制了各個諸侯國注意力的時候。將軍市被和太子發兵反攻子之,燕國陷入到了內亂之中。在孟子等人的造勢之下,齊國發動五都之兵和北地之眾,討伐動亂中的燕國。燕國的士氣低到極點,在士卒不設防的情況下被輕鬆擊敗。齊國只用了50天,就成功的進入了燕國,子之和燕王都死於亂軍之中。
  • 至此,齊國就同時獲得了兩個大國的國力,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平衡。這無疑引發了三晉,特別是趙國的反對。趙國在東北與東面兩個方向上,分別與齊國和燕國相鄰。現在齊國卻能從兩個方向上包圍趙國。於是樂毅對趙侯趙雍說:如果趙國獨自攻齊救燕,那麼趙國國力肯定是不夠的。不如趙國向齊國提出申請,用趙國的河東之地交換齊國攻取的燕國河北故地。這樣趙齊兩國的關係就會更加緊密。其他各國看到齊國佔領燕國,且與趙國聯合,會畏懼齊國的強勢。這樣趙國就有機會,帶著諸侯伐齊救燕。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趙國非常害怕東面的齊國和燕國合二為一
  • 在完成齊趙換地後,楚國和魏國果然派使節來到趙國,商議討伐齊國復燕的事宜。而齊國在燕國逆行倒施,橫徵暴斂,將國之重器全部運回齊國。這引發了燕人的集體反抗。最終,齊軍被迫撤出燕都。與此同時,趙雍從韓國迎回了燕國公子職,並派樂池護送公子職回燕。這就是後來奮發圖強,幾乎滅亡齊國的燕昭王。
  • 公元前314年,趁著齊國和燕國大打出手的時機,秦國也加緊對韓魏的戰爭。面對秦軍的攻勢,韓國丞相公仲朋建議割讓一都給秦國,換取與秦國聯盟。然後兩國一起禍水南引,聯合起來伐楚。韓國只要取勝,就可以從出國身上挽回損失。
  • 在得到消息後,謀士陳軫建議楚懷王一面讓部隊調動起來,假裝讓戰車佈滿前往中原的夏道。同時以非常鄭重的禮儀告訴韓國使節,表示楚國一定會救韓,請他們不要輕言放棄。但韓宣惠王卻被被楚人套路,結果與秦國絕交。繼而遭到了秦國的瘋狂報復,在岸門第二次被秦軍擊敗。韓國被迫交出太子到秦國做人質,此事才得以喘息。
  • 楚國的衰敗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此時的楚國依然處於極端自信之中
  • 截止公元前312年,秦國在中原地區已經有了兩個向東方挺近的基地,一個是河南淅川一帶的商於之地,一個是函谷關東北的曲沃。在進一步獲得了地緣優勢之後,張儀延續了之前“聯合韓魏討伐齊楚”的謀略。由於韓魏已經降服,下一個對手便是楚國。
  • 此時楚國還比較強大,先後擊敗過魏國、齊國與越國,自認為同時有秦齊巴結。所以有唯我獨尊的優越感。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雄心有餘而謀略不足的 楚懷王
  • 在意識到局勢有變後,楚國與齊國聯盟,開始了多線佈防。楚懷王派三個大夫帶領九軍,向北圍攻曲沃和於中,讓景翠 帶兵防禦韓魏的南方。然後,景翠率軍圍攻韓國的雍氏。作為回應,秦軍東出函谷關以救韓。作為齊楚聯盟的另一支柱,齊國出師配合楚國,攻打原屬魏地的曲沃。為了配合楚國在西線的行動,分散魏國的注意力,齊國軍隊還聯合宋國襲擊魏國的煮棗。齊楚聯盟咄咄逼人的攻勢,讓秦惠文王十分擔憂。秦國要取得與齊楚爭霸的有利態勢,就必須先打散齊楚聯盟,然後各個擊破。
  • 此時巴蜀歸秦不久,土著勢力還十分頑強,秦國在巴蜀的統治基礎非常不穩定。從西面攻楚的條件尚不成熟。而與韓魏的聯盟,卻為秦國從中原-南陽盆地攻擊楚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於是秦惠文王決定好好利用這一優勢,派張儀出使楚國,實行騙楚決齊的策略。這就是張儀用商於的600裡地為誘餌的計策,讓楚國與齊國斷交。並建議秦楚兩國制衡齊國,一起稱霸天下。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商於古道
  • 商於之地大約位於今日的商洛到淅川之間,既是秦國南下的要道,也是楚國北進的戰略基地。如果能奪回這裡,對楚國實現自己的雄心大有幫助。
    而且戰國時代在此之前,各國的換地或者割地,都是言而有信,不會輕易毀約。但是屈原和陳軫等人依舊指出,如果秦國能夠先割地給楚國作為信物,楚國再與齊國絕交也不遲。但是楚懷王急於取得秦人的土地和信任,於是不顧一切的與齊國絕交。
  • 但秦國遲遲不給出正面回覆。在張儀吊著楚國的3個月裡,秦人表面上用各種藉口搪塞楚人,其實已經做好了對秦國人的動員和一系列大戰的準備。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楚王親自上陣也挽救不了自己的軍事頹勢
  • 發現上當了之後,陳軫建議憤怒的楚懷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割讓一座名城給秦國,換取秦國的援軍和自己一起伐齊。這樣可以從齊國身上割肉,彌補損失。但是正在氣頭上的楚王只想對秦國出氣。更何況,外來的士人在楚國向來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和重視度。楚人向來都是優先兼顧自己,再考慮外來人才。這對於楚國的敵人反而是一個大優勢。
  •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秦楚戰爭中打的丹陽之戰和藍田之戰。楚國徹底喪失了對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控制,楚國一度從武關殺入關中。但是正如秦惠文王所預料,楚國的後路被韓魏所騷擾。而且韓魏趁機攻破了楚國在南陽盆地的防線,導致了楚國西線防禦局勢的極度惡化。連續的戰敗,讓以屈原和景翠為代表的仇秦派,受到子蘭和靳尚為首的親秦派的壓制。
  • 在此之前,楚-齊-秦在版圖上是一個穩定的倒三角格局。但是被張儀一番訛詐之後,楚國不僅失去了西部的山川之險,還要不斷的用大量兵力去填補缺乏自然險阻帶來的防禦優勢。而且楚懷王的一番操作讓天下人嘲笑楚國的謀略,進一步損害了楚國的威望。楚國由能夠主動向西向北方出擊,變成了被動地向東線退縮的不利態勢。
  • 挺進中原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六國的每次互相拆臺 都會引來秦人的下一輪東進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贏蕩即位後繼續執行東出天下的戰略。由於勇武好鬥的秦武王不喜歡狡詐的張儀,所以張儀主動選擇離開秦國。秦武王主動將張儀送到魏國,一年後,他死在魏國,也算是落葉歸根。
  • 綜觀張儀的一生,其最大功勞就是進一步打通秦國東進中原的崤函通道,還有以拉低下限的方式拆散齊楚聯盟。雖然楚國因此損失慘重,但是秦國的國家信譽隨之降到新低,各國對於秦國不講信用的印象深入人心。這既減少了秦人以外交方式巧取豪奪的可能性,也從反面加強了兼併戰爭的烈度。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張儀的成功 也給秦國積累了惡劣名聲
  • 總體來看,蘇秦和張儀的一生是缺乏直接關聯和交集的。蘇秦主要出現在齊燕趙的故事劇本里。而張儀的主場是西邊的秦韓魏楚。而新登基的秦武王雖然不喜歡張儀,卻還是撿起了張儀的早期思路。東入三川,並監視周王室,找機會奪取九鼎。
  • 相比於張儀時代,此時秦國的地緣條件變得有利了很多。所以在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丞相甘茂聯絡趙魏,猛攻韓國的宜陽,以便打通進軍周王室的道路。宜陽依山帶水,有澠池和崤山作為依託,是韓國西陲的軍事要塞。韓國在此屯兵十萬,城高而且兵多。雖然僅僅是一個縣,但卻頂得上一個大郡。甘茂在得到秦武王完全信任的保證之後,於當年秋天發動了對宜陽的圍攻戰。秦軍猛攻宜陽半年之後,以斬首六萬的戰果奪取宜陽,並順便攻佔了韓國的武遂,自己開始築城防守。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為了裝逼而舉鼎慘死的秦武王
  • 在宜陽之戰期間,楚國派柱國景翠聯合韓國對抗秦軍,但是楚軍還沒有趕到就在路上被東周君攔住了。周人認為秦國猛攻宜陽的目的就是要奪取周王室領土,而且秦武王還和甘茂以息壤盟誓,證明秦國不奪取城市誓不罷休。所以周人建議楚軍等到秦軍拿下宜陽後氣喘吁吁,再出手抗秦。
    結果,突然出現的楚軍,迫使秦人將煮棗城送給楚國。而韓國和周國因為感謝楚人的出手干預,也紛紛送禮。
  • 但佔領宜陽,意味著崤函通道已經完全被秦人打通佔據。秦人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態勢,終於獲得了在中原的立足點,實現了數百年前秦穆公的理想。秦武王在位時間很短,成就卻不可小視。
  • 在中原得志之後,秦國又把火力對準了楚國。在楚國打輸了丹陽和藍田兩場戰役後,秦國和魏國一起設局捉弄楚懷王,懷王再次上當。秦軍原本計劃與楚軍一起,攻擊魏國的皮氏。於是魏王準備將太子送到楚國當人質,勸說楚王與秦國斷交。還說秦國怕楚國背盟,肯定會獻地於楚。秦相樗裡疾聽說之後,拒絕給楚國獻地,反而決定順勢教訓楚國。他沿用了張儀的計謀,表示只有楚國驅逐了魏太子,才會將地獻給楚王,並一起進攻魏國。但是在魏太子被驅逐之後,魏國順勢和秦軍一起攻楚人。
  • 楚國人的反覆被騙,不僅僅因為楚懷王的利慾薰心。楚人一貫傲慢自大,蔑視外國人才,不重視收集敵國情報有關係。而親秦派的得勢,則與秦國的外交戰略的高效密不可分。
  • 齊國的極盛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吞滅燕國後的齊國 暫時達到了軍事實力的巔峰
  • 齊國攻克燕國後,因為各種逆行倒施而激起了燕人的頑強反抗,
    還引發了趙國、魏國和楚國等勢力的警惕。這限制了齊國對諸夏北方邊緣地帶的擴張。
  • 在向東北方拓張受阻後,齊國將主要的擴張方向對準了位於比較富庶的中原國家--宋國。但齊國又擔心秦楚等大國出面干涉,所以汲取之前的教訓希望先抑制齊楚,然後再吞併宋國。燕國方面的間諜蘇秦和蘇代等人,也順勢利用這一機會,計劃讓齊國成為眾矢之的。隨著秦國政權的更迭和新王上臺,韓國和魏國則希望左右逢源,通過和齊國的聯合挽回部分從秦國和楚國那裡失去的土地。新一輪混戰也就開始了。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齊國在不知不覺中 將擴張冒頭對準了中原的宋國
  •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攻克了宜陽之後,來到了天子的所在地周國。結果因為炫耀武力,舉鼎而死。新即位的秦昭襄王的母親羋八子,就是楚王室偏支。秦昭襄王又與楚王室進行聯姻,讓秦楚獲得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公元前304年,秦楚會於黃棘,重修舊好,將上庸還給了楚人。隨後秦國集中兵力東出中原,攻取韓魏的土地,奪取了武遂和封陵等地。
  • 齊國之前與楚國有合縱盟約。現在齊國藉口楚國背叛聯盟,投靠秦國而聯合韓魏討伐被秦國輪番打壓的楚國。楚懷王通過派太子熊橫入秦為人質的方式,換得了秦人的出兵救援。但在一年之後,太子熊橫在秦國因為決鬥中殺死秦國大夫,秦楚關係再次惡化。而齊國則希望進一步離間秦楚關係。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匡章時代的齊軍 還可以和列強正面抗衡
  • 於是齊王決定聯合韓魏出兵伐楚,攻打楚國防線的要衝,正對韓魏的南陽盆地。楚軍和齊國聯軍隔著泌水對峙,彼此都擔心對方趁著過河發動襲擊,所以對峙6個月都沒有先動手。匡章頂住齊王的重重壓力,拒絕浪戰,而是耐心地尋求對手的破綻。後來匡章從樵夫口裡得知,楚軍重兵佈防的地方水流非常淺。於是趁著月色度過淺灘,發動出其不意的突襲。在垂沙之戰中重創楚軍,導致了南陽盆地裡的宛、葉等地都被韓魏奪取。在趁火打劫後,秦昭襄王以邀請楚王來武關相會為理由,趁機扣押了楚懷王。
  • 齊國在垂沙之戰中取得的輝煌勝利,讓秦國也感到十分震驚。於是秦國也選擇派出人質入齊的方式,又在公元前299年請孟嘗君入秦為相與齊國連橫。從公元前307年開始,隨著趙國開始胡服騎射的變法,秦-楚-齊的倒三角格局,開始向著秦-趙-齊-楚的四強格局演變。而齊國和秦國的連橫,對計劃開擴胡地的趙國是非常不利的。於是趙侯趙雍向秦王陳述齊國的野心和威脅,讓秦王相信與趙國結盟好過與齊國結盟。於是秦昭襄王選擇趙人樓緩為相,解除了齊人孟嘗君的職務並將後者囚禁。齊秦聯盟變成了秦-趙-宋VS齊-韓-魏聯盟的對峙。
  • 未來的伏筆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靠著雞鳴狗盜之輩出逃的孟嘗君
  • 在孟嘗君通過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成功脫身,對於秦國的無故扣押非常不滿。於是在公元前298年,齊韓魏聯軍大舉伐秦。而趙國正是希望齊秦交惡,為自己贏得發展空間。宋國此時則滿足於當一個富庶的貿易中心,不願過分捲入諸侯混戰。
  • 趁著秦國本土被齊韓魏圍攻,趙武靈王以雷霆之勢滅亡中山國,消滅了心腹之地的百年大患。而憑藉著孟嘗君對秦國和崤山通道的瞭解,持續三年的合縱戰爭最終是聯軍攻破函谷關,開始試圖威脅咸陽。這是自秦孝公變法和秦楚藍田之戰以來,秦國腹地受到的第二次威脅。最後,戰爭以秦國割地給韓魏告終。經過一番操作,齊國在正面戰場上兩次擊敗秦楚兩大國,聲望和威信都達到了頂點。
亂世攪局者:戰國縱橫家集團的鼎盛時代


  • 趙國乘勢滅了中山 成為了列強中的新一代勢力
  • 此時,計劃復仇的燕國正在燕昭王的計劃下,收集各路瞭解齊國的人才,為新一輪的齊燕戰爭磨拳擦掌。趙國方面則因公元前318年-317年的五國合縱的失敗,識到聯盟作戰的不可靠。所以趙雍通過對草原戎狄的戰爭,有了從北地向西迂迴,繞開函谷關天險滅秦的大膽計劃。
  • 此後的燕趙兩國,將取代衰敗的楚國和好運不久的齊國,成為維持諸夏世界平衡的新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