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祕書長”

縱橫家是春秋戰國出現的一種靠辯才成事的

政治活動者。是“百家爭鳴”中的百家之一,也是人們所說的“三教九流”中的“九流”之一。縱橫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發揮過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縱橫家有:蘇秦、張儀、公孫衍等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家喻戶曉的蘇秦了。

一、蘇秦與其早年經歷簡介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期縱橫家,雒陽(今河南洛陽)人。同大多數縱橫家一樣,蘇秦出身貧寒。這一點其實不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翻史料上百度去查,而是從他的名字裡就能看的出來。

“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秘書長”

當時社會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老百姓們給自家孩子起名都很隨意。按照兄弟排行來說,家裡孩子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別稱“伯”、“孟”、“叔”、“季”。所以蘇秦的字“季子”意思就是蘇家老四。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輕鬆地看出蘇秦的出身。

蘇秦雖然出身比較低,但他是很有志向的。在學習上他刻苦用功,並拜當時的名士鬼谷子為師。鬼谷子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兵法集大成者。不要說當時,就是五千年的歷史上,中國可以與其相比的人也寥寥可數。拜了這麼一位大人物做老師,蘇秦出師後卻沒有取得什麼成就。

在外遊歷多年,遊說多個國家卻沒有一位國君接受他的主張。比如他當年曾去秦國遊說,但秦“方誅商鞅疾辯士”,對這些擅長詭辯之術的人並不信任。蘇秦在秦王面前說了許多關於國家利害的事,但秦王不為所動,

最後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併兼”拒絕了他。表面上是說我們現在的思想境界還沒到那個高度,實際上是說我們可不吃你這套。沒有辦法,蘇秦只好離開了秦國。

眼看年齡越來越大成就卻依然為零。家裡人都覺得他不務正業不上進,看不起他。蘇秦痛定思痛後在家學習《周書陰符》一年後再次出門遊說各國君主。這一次他取得了成功,從燕國開始,他成功遊說六國組成了聯盟。

“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秘書長”

二、蘇秦真的位高權重嗎?

合縱成員各懷鬼胎:蘇秦通過“合縱”之術將六國聯繫在了一起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然而每個國家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每個成員國表面上齊心抗秦,給與合縱最大的功臣蘇秦自己國家的相印,但並沒有把實際權力交給蘇秦。

實際上,在合縱之前六國已經有過各種聯盟,由於利益的不同,聯盟建立後不久就解散甚至互攻的現象時有發生。與其他國家結盟攻打別國後反過來與對手結盟攻擊盟友的事情也已司空見慣。而六國合縱,實質上就是一次比較大型的聯盟活動而已。看似蘇秦領六國相印大權在握,而實際上,蘇秦其實只是扮演一個“吉祥物”的角色而已。

第三次合縱攻秦之戰:六國的聯盟使秦的擴張戰略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秦國軍隊被迫據守函谷關而無法出戰吞併他國。於是秦國準備採取反間計來瓦解六國的“合縱”聯盟。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秦王自稱

西帝,並向齊王上尊號東帝,凌駕其他各國君主之上。

因為六國聯盟中齊國國力最強,且秦國離齊國最遠一東一西。齊國不會受到來自秦國的直接軍事威脅,必然存在消極心理。果然,齊王接受了東帝的稱號。此時齊國雖未宣佈退出合縱之盟,實際上已經不在聯盟之中。齊王沒有聽取蘇秦這個“國相”的意見,就接受了東帝的稱號,已經在實際上脫離了蘇秦合縱的六國聯盟。蘇秦知道此事後,緊急出使齊國。

“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秘書長”

通過一番分析利導,齊王聽從了蘇秦的言語放棄帝號,同時答應派兵與其他同盟國家組建聯軍進攻秦國。看上去蘇秦是影響力很大,又因為自己齊國國相的身份甚至是六國宰相的身份使得齊王放棄了東帝的稱號。實際上齊王放棄東帝的稱號和舉兵伐秦和蘇秦的齊國國相併沒有直接關係。這個國相的身份只是為蘇秦提供了一個面見齊王、勸說齊王的機會。

假如蘇秦沒能見到齊王,或者蘇秦的一番利害分析沒能打動齊王,單看在他的宰相身份上齊不可能放棄與強大秦國的較好。所以蘇秦,他實際上只是位高,但並不權重

各國出兵組成了聯軍,蘇秦相六國應為總指揮,卻被派了一個人來分走了他的權力。這個人就是趙的相國——李兌。從這裡來看,蘇秦的相國也就僅僅是名義上的罷了。儘管有這麼一個名頭,也獲得了各國的賞賜,但實際上蘇秦仍然沒有什麼實權。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向秦國進發了。

“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秘書長”

五國的軍隊名義上都服從總指揮的管理和指揮,卻在軍隊行至滎陽時停下了。五國各自紮營觀望,誰也不願意先行出擊面對強悍的秦軍,折損了自己的戰鬥力。蘇秦的指揮權和影響力此時也沒什麼作用了。你指揮你的,我行動我的。整個聯軍軍隊已經陷入了一種互相懷疑、互相觀望的狀態了。秦也發現了這種端倪,主動去掉了帝號,並將之前佔得的溫、軹、高平等地歸還給了魏國,將王公、符逾歸還趙國。這下正和聯軍的心意,第三次合縱攻秦聯軍未戰即散。蘇秦的高位低權在這次行動中體現地淋漓盡致。

三、“聯合國秘書長”蘇秦

我們現在的聯合國,是各國參與的一個組織。聯合國很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阻止戰爭的發生。聯合國秘書長就是從這些參與國中推舉出來的一個影響力比較高,號召力比較強卻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為成員國之間和平而奔走的一個人物。單從這方面的屬性來看,

蘇秦當時在六國中扮演的角色,正是這麼一位“和平大使”。

“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秘書長”

除了前面說的秦齊稱帝事件,蘇秦也在很多事中扮演了“和平大使”、“聯合國秘書長”的角色。公元前333年,燕國國君燕文侯逝世,太子即位,即燕易王。齊國趁燕國舉喪之際防備大減進攻燕國,奪取了燕國的十座城池。燕國在戰國七雄中總體實力最弱

,而齊國是除卻秦國外最強的。燕國不想與齊國開戰卻又放不下這十座城池,於是派蘇秦入齊。

蘇秦入齊後拜見齊王,見到齊王之後先祝賀齊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燕國的十座城池。以後又向齊王行了哀悼之禮。齊王很奇怪,追問他這樣做的原因。蘇秦回答道:“人就算餓死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喙,因為吃的越多,反而死的越快。您今天吞掉了燕國的城,使得燕和秦都不高興。燕因為自己的城池被侵吞而不高興。雖然燕的實力對齊構不成太大威脅,但燕畢竟是秦的女婿(今燕雖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長與疆秦為仇。今使弱燕為雁行而疆秦敞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烏嚎之類也)。”

齊王本來只是想貪個小便宜,現在一聽這小事竟然牽扯到了秦國,當即“恨然變色”,連忙問蘇秦該怎麼辦。

蘇秦建議齊王把那十座城還給燕國。不僅能夠交好燕國秦國,還能撈一個好名聲:“王誠能聽臣計,即歸燕之十城。燕無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已之故而歸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謂棄仇雒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莫敢不聽。是王以虛辭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縱橫家”蘇秦是六國宰相嗎?不,他只是“聯合國秘書長”

當然,他後面的話都是誇大的,這十座城本來就是燕國的,燕國失而復得,不僅不會對齊感恩戴德,反而會對齊更加警惕,更不可能因為這件事而“事齊”。秦與燕的聯盟並不穩固,不可能因為燕的城池伐齊。即使秦國假借該理由想要出兵,也是不可能對齊造成威脅的。秦在最西而齊在最東,中間相隔三晉之地不可能放強大的、極具野心的秦國軍隊過境。

無論怎樣,蘇秦的所做所為還是保護了六國之間的關係。因此可以說,蘇秦在與各國的活動中,其實更多地就是解決合縱各國的矛盾,執行了一種“聯合國秘書長”的任務。

四、總結:

從蘇秦說約的歷程來看,蘇秦所做出的行動都是為了推進六國聯盟對抗秦國而努力,從開始的遊說各國君主闡明利害促進建立合縱聯盟,到說齊去帝號,主持合縱攻秦,維護六國聯盟,都可以看出這一點。蘇秦的權力有限,並不是實際上的六國宰相。風光的背後實際上是對各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無奈。在這場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複雜鬥爭中,蘇秦能夠擔當的,也就只是一個普通的“聯合國秘書長”所能擔當的罷了。


參考文獻:

1、《史記·蘇秦列傳》

2、《戰國縱橫家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