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是明朝的皇家陵墓,從永樂7年開始修建長陵,到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前後共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但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以來,共傳16帝,享國276年,但是為什麼明十三陵中只葬了十三位皇帝呢,另外三位皇帝去哪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是怎麼回事。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自然葬於南京,帝陵位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只有“明十三陵”?

朱元璋畫像

第二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明成祖)以“靖難”(明眼人都知道咋回事)為名發兵攻打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疑案,所以自然也就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為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大臣于謙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以後有機會再細說)的操縱下即了帝位。後來瓦剌釋放了英宗被,英中在其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又坐回了皇帝。英宗懷恨在心,認為當初是朱祁鈺為了皇位故意不救他,遂將其被害死,並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

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