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來自一名工業設計在讀博士的思考

記得在一本書裡看過,設計師可以說是最接近上帝的工作。區別在於,上帝七天創造了世界就是安息日,而設計師每次都是被deadline逼著走,交上設計稿的那一刻會說:哪怕再給我一小時,我都能讓設計更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設計是迭代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言歸正傳,我認為,設計這個詞對於處於不同階段的設計師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設計師去做好每個階段要做的就好了。你對設計的理解也是螺旋式上升的。

舉個例子,就以個人的工作和求學經歷來說。

1、剛讀大學時,我覺得設計就是讓產品更炫酷,看起來更有魅力。我會瘋狂的練習手繪:線條,上色,陰影。我也會瘋狂的學習建模:曲面,漸消面。還有渲染:如何打光,如何給產品賦予最有質感的材料。我也會大量的吸收別人的設計作品:behance、caroflot.(其實當時看的更多的是國內的billwang論壇)

圖:大概10年前大學時我畫的幾張草圖:

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來自一名工業設計在讀博士的思考

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來自一名工業設計在讀博士的思考

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來自一名工業設計在讀博士的思考

圖:大學時候的設計渲染圖 也十多年了:

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來自一名工業設計在讀博士的思考

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來自一名工業設計在讀博士的思考

這個時候,我認為設計的本質就是裝飾,就是外觀好看。可能現在看來是很膚淺的,但是,這個階段讓我在設計方面打下了堅實的(請允許我厚顏無恥的這麼說)基礎知識技能,我會手繪,我會建模渲染。

2、隨著大學課程的繼續,學習了設計史,我逐漸瞭解到了設計師的身上的社會責任感。到現在還記得設計史論課本末尾曾經談到的關於設計倫理方面的討論,設計要求設計中必須綜合考慮人、環境、資源的因素,著眼於長遠利益,發揚人性中美的、善的、真的方面。這個時候,我覺得

設計的本質在於其社會意義,設計是要解決問題。

3、再後來我工作了,去了設計公司。發現工業設計師決斷產品的需求、功能、尺寸、造型、甚至成本。設計師需要綜合考慮功能、美學、成本和易用性。如何通過通過合理平衡藝術、商業和工程,使得產品更加易用,極大的考驗一個設計師的問題解決能力。技術決定了一個產品創意是否可行,商業決定了一個產品創意是否有市場潛力,而人機因素則決定了產品創意的可用性。工業設計師是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行業,這個時候,我覺得設計的本質在於平衡。

4、再後來我又讀研了。讀研正是交互設計熱鬧的時候, 大設計的理念一度被提起。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設計師之戰一直向世界(以及大公司)解釋,設計不僅僅是美化事物: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一種過程,一種方法,可以幫助解決任何挑戰,從微小的可用性問題到嚴重的問題。我逐漸意識到,設計的本質是兼容幷包,一切造物都是設計。

5、再到後來,我讀博了。 就我目前的領域來說,設計是為研究而服務的。研究是在設計之上的,為什麼?由於設計是研究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因此設計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人。而研究是發現一些客觀的本來就存在的規律,研究人,更好的瞭解人,才能更好的為人而設計。就讀博而言,研究在設計之上,設計為研究服務,即research-through-design。對於讀博而言,本身首先是研究者,其次是設計師,設計的原型是為研究而服務的,因此其成本也好,實用性也好,都是居於次位的。這時候,

我認為設計的本質是研究人與物之間關係的工具。

寫到這裡,我覺得自己每個階段,對設計的理解都是侷限的,但是又反映了每個階段的特點。我覺得每個階段就做好每個階段該做好的事,比如學生階段做設計,就要天馬行空,就要為所欲為,到了公司就沒有這種機會了。成本、生產、工藝、客戶的事情,等到工作之後再去考慮。我自己對設計的理解還會繼續變化,希望這個回答,自己能繼續不斷更新。這也是自己對設計的感悟不斷更新的過程。

#關於筆者: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博士在讀/公眾號:“工業設計李存”/知乎專欄:“工業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