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因为王阳明灭亡的吗?

赵大神说古今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状元出身的魏藻德临危受命,成为内阁首辅,崇祯问他有何对策,一向口若悬河的他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北京陷落,明朝灭亡,崇祯无可奈何煤山自缢。但是崇祯死不瞑目,恨恨地说,“文臣个个可杀”,又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朕误听文官言,致失天下”。



崇祯的怨言不是没有理由,他换了五十个宰相到底有几个能堪大任。崇祯最敬重的“朕以天下听先生”的周延儒,面对内忧外患却无一字之谋,就知道虚报战功忽悠崇祯。

“明末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明朝末年,学风空疏,“束书不观,游学无根”,士大夫们醉心于八股时文,一生以刊刻文集,欺世盗名为主。明亡以后,很多大臣士大夫自杀殉国,称之为“甲申殉难”。“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平时不干实事,只能在大难临头用以死报国的方式解脱。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 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 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 故导致士林无耻, 以至于社稷丘墟。”

张履祥直接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三点:党争、流贼和王阳明的《传习录》。



陆陇其就认为晚明社会的混乱是由于王阳明的心学邪说。王阳明及他的门徒都以新兴的圣人自居,反对古训,败坏了公德。

刘宗周说:“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

王夫之强烈反对王阳明,认为王学使人任性而废学,对导致明朝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王守仁为“祸烈 于蛇龙猛兽”。



顾炎武则痛斥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致使“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东林学派领袖之一的顾允成就说:"吾叹夫今人之讲学?","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快活过日" 。

王阳明是明朝的第一哲学家,在反对僵化的程朱理学,重视主观能动性,重视个人自主性,提出知行合一,重视教育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王阳明心学的出现,确使人们"一时心目俱醒, 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 。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阳明吹响了个性解放的号角,同时也带来了不切实际的清谈之风。王阳明死后,王后心学迅速传播,嘉、隆以后,参禅之风弥漫整个学界,"万历世士大夫讲学多类此"。“顿悟”、“渐悟”,要"从心悟入",便可"一了百当";只要"大彻大悟",便可"破千古之疑" 。净心自悟、面壁禅坐成了当时士大夫最流行的生活。不读书,不探讨实际学问,不研究当代政治、经济、军事;只知谈 心性,诵语录,参话头,背公案。 空谈性命,不务实学,圣人可以悟出来,国家可不是谈出来的。

顾炎武痛心疾首道:"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 谈老庄,今之清淡谈孔孟","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



明朝灭亡有多种原因,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财政困难,后金威胁,党争不断,不能让都王阳明一个人来被这个锅,不能简单说王阳明的心学是亡国之学。但是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的确有弊端,晚明的清谈之风很是厉害。

王阳明心学传人在后来发展到“束书不观”的地步,也就是拒绝一切社会知识和社会实践。和王阳明内圣外王的统帅之才差之万里。

现在王阳明很热,有人认为阳明心学是“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之大成”,“治疗当今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21世纪一定是王阳明世纪”。



总有人喜欢把日本证明王阳明心学厉害的证据,说什么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整个近代的崛起是“以阳明心学为奠基的”,“关键只在实行了‘知行合一’四个字”,是阳明心学“在别的国度的开花结果”。

孙中山第一个否认了“明治维新是由阳明学精神主导”这一观点。 1917年开始发表的《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中,孙中山先生这样写道: 或曰:“日本维新之业,全得阳明学说之功,而东邦人士咸信为然,故推尊阳明极为隆重。”不知日本维新之前,犹是封建时代,其俗去古未远,朝气尚存;5忽遇外患凭凌,幕府无措,有志之士激于义愤,于是倡尊王攘夷之说以鼓动国人。是犹义和团之倡扶清灭洋,同一步调也。所异者,则时势有幸有不幸耳。及其攘夷不就,则转而师夷,而维新之业乃全得师夷之功。是日本之维新,皆成于行之而不知其道者,与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实风马牛之不相及也。倘“知行合一”之说果有功于日本之维新,则亦必能救中国之积弱,何以中国学者同是尊重阳明,而效果异趣也。



孙中山说得很明白,日本明治维新和王阳明风马牛不相及,至于那个“一生低首拜阳明”东乡平八郎不过是个日本军国主义者。

“日本阳明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发生的一场社会运动,既不是中国明代王阳明思想在近代日本的深化和再现,也并非学术思想流派,更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说穿了是几个日本人利用了“阳明”这个名号为自己发动的社会运动取的名字,把王阳明思想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当作了运动的口号使用而已。

章太炎和梁启超初到日本被“日本阳明学”给迷惑了,所以才大加赞叹。 蒋介石原名蒋志清,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他以王阳明的名言“大中至正”,改名为蒋中正。

蒋介石讲了一辈子王阳明心学,既没有救中国,也没有救自己,他从来也没有做到过知行合一。对蒋介石而言,王阳明的心学真成了亡国之学了。


非常道毕延河


拜《明朝那些事》所赐,王阳明被塑造成了一个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等诸多头衔和名号于一身的“完人”,他所谓的“致良知”之学,也成为了很多“网络明史学家”所推崇的“能够挽救大明”思想良药。实际上,王阳明的思想在当时,根本难以挽救 已经夕日欲颓的大明王朝,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有一个误区,需要注意,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将王阳明放在朱熹的对立面之上,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王阳明和朱熹的差别,只在于方法论上的差异,而世界观上是相同的,并且通过阅读《传习录》可知,王阳明对于朱熹的观点非常推崇,当弟子问他某个朱熹的观点是否错误时,王阳明都会详细地为朱熹“辩护”,从头到尾,王阳明都没有反对过朱熹的任何理论观点。

再说王阳明,他的“知行合一”,往往被用来与“理论结合实际”相等同,这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这两者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仅限于道德哲学方面,论证对于所谓“三纲五常”的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叫人从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并且再次通过实践去验证,而仅仅是让人将所谓的道德付诸实践,并且在此过程中王阳明反对知识,学习的作用,因为他强调“理在心中”。如此,信仰王阳明的人,便不必去古代的书籍中汲取知识,而仅仅通过内心的自省,便能获得所谓的“良知”,这造成了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流行空谈,不注重知识等现象。

试想,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毒害有多深:不注重知识,仅仅依靠自己的反省,造成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根本难以从学术,知识,思想领域得到真正的提升;再者,崇尚空谈的社会风气,造成了魏晋浮夸之风再起的趋势。当然,后来王阳明的诸多弟子纷纷开宗立派,各自主张不同的思想,而这些实际上已经不是王阳明的最初主张了。

王阳明思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中国本土儒学面对佛教思想的入侵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接受佛教中的一些关于“心”的理论,过度宣扬道德的作用,试图以此来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至于思想本身,对改革当时明朝社会的各种积弊没有丝毫帮助。

最后提一句,很多人用东乡平八郎等人信奉的日本阳明学,来论证王阳明的伟大。实际上,日本的这个学派和王阳明的思想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联系就是借助了王阳明的名字而已,这和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一样,假托孔子,来阐述自己的主张,日本的阳明学派,也是同样的目的。


庭州行者


这一问题过高的看中了王阳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变化也要有物质变化作为前提。明朝的灭亡和之前的其他朝代一样都是亡于“吏治不修”“皇权旁落”“内部矛盾”,至于清地方政权入关、从地方政权升级为全国性政权,只是得了便宜。

(1)王阳明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相对于占主体地位的“理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王阳明的“阳明之学”是儒家学派之一,晚明的“阳明之学”大盛,只不过是“心学”在与“理学”的竞争中起到优势地位而已。“阳明之学”属于心学,心学上推孟子,北宋“二程”为其开端,到王守仁(阳明)时属于明朝的心学两大流派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那时的儒学、佛学、道学都在互相吸收,自北宋开始“三教”(儒释道)间相互吸收相互竞争的思想就已经比较浓重,心学的对立学派理学也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由此,从文化史上看“阳明心学”的脉络很清晰,因此,该思想并非横空出世有其前因,何以不再前因导致明亡,偏偏在王阳明死后大兴,是有其原因的。

王守仁死后,其弟子逐渐分出所谓的“七学”,七门可分左右,左派弟子又分为“泰州学派”“异端”等多种。人们所说的“王阳明灭明”其主要是指“左派”,这一学派宗旨就是坚决反对理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无为、反对忠君思想、倡导物理价值观竭力为商贾利益和价值呼号等。

由此可见,王阳明思想确实对儒家主流思想起了消融作用。再加上古代中国只有家族宗族观念、政权朝廷观念等,大量儒家子弟降清也有受其影响的因素之一。

陈献章:明朝江门心学开创者

但其影响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人性和物质利益分化。

(2)真正让明朝灭亡的是商品经济畸形发展下,人性本身的丑恶导致“皇权旁落”

为何心学在明宪宗时期开始兴起?陈献章和湛若水的岭南学派(江门学派)、阳明心学先后兴起?其创立者都是广东、浙江等省份?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思想的形成是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凭空开创出一个理论,没有现成案例去说服他人是不可能的。

因此,“阳明心学”在兜售反对君权的同时,社会上已经有了相当一批人具备这种思想。这不过因为他们的地位或知识能力无法表达清晰或者不敢表达一样。

中国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历程都是一样的:

陆九渊:陆王心学开创者

建国之初肚子问题最重要,开始重农抑商——肚子饱了,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或家禽,同时进行小商品的交换,从而形成交易中介市场——随着经济作物发达,各行各业开始兴起——各种青楼业、腐败问题开始广泛出现——权臣出现、皇权陷落——内部反叛或地方政权强起。

肚子饱了人们就开瞎琢磨了,思想开始分化后,再加上统治者引导不力,自然产生混乱。恰巧中原政权从来不缺少内忧外患,又赶上千年一遇的大灾荒,明朝就这样倒在了自己的怀里。


坐古谈今


王阳明的所谓“知行合一”,其实是“心知肚明”的意思,而其中的“知”是“知道”,“行”是“心行”,即,“知道”后“心动”,而非“行动”。

从这一点来看,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绝对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意词,而只是相对于“格物致知”的对立面!

王阳明首先强调的是“心外无物”,然后才倡导“知行合一”。

因为王阳明已经倡导“心外无物”了,就不可能涉及到什么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行动”都要与“外物”相关,显然,这与王阳明自己提出的“心外无物”是相矛盾的。

在王阳明看来,世上所有的问题,都只能是“心心相印”的问题,与外界无关!

这也正如王阳明本人去“格竹七日”却无任何收效一样,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对物而言的,而非王阳明所倡导的“心外无物”。

王阳明:“凡知觉处便是心”!他的心学立足点在于心,在于人,而非理,非物。

可见,王阳明的所谓“知行合一”绝非“理论联系实际”,更不是什么“想到做到”。

《道德经》 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就一定要从天地万物演化的角度谈,但如果以心学这个角度去论证,则肯定是错的。

所以,学阳明心学,必须要有前提,即,“知”是心之体,而不是从万物看世界。如果你站天地万物角度去读心学,也许只能是风马牛不相及!

王阳明曾提出一个观点:一大片无源之池塘,还不如一眼活泉。“根”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根在了,那行为就自然生成。

可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本质上是“知+识”的合一,或者说是“心与忄”的合一!其精髓仍然只不过是“我与吾”的心理斗争而已!

(未完待续,更多的交流可关注“定慧堂”)


定慧堂


大秦亡于秦始皇吗?我认为不是,秦始皇在位时除了重用法家,其余没做过什么坏事,阿房宫和圆明园比谁更祸国殃民?

大秦主要是亡于秦始皇太心软,六国后裔没有全部镇压,导致他们有反水的机会,只不过最后被刘邦捡了漏。

大明亡于皇帝吗?也不是,纵观中国历史,有那个朝代敢于二十年不上朝,金銮殿都长蜘蛛网了,国家还正常运行,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有这个情况,但是他们不敢停摆二十年。

都说大明黑暗,老百姓民不聊生,那么我想知道,为什么老百姓总想反清复明呢?八国联军来了,还为他们搞后勤。

至于把大明亡于王阳明,那是诬蔑。恰恰是文官集团借用王阳明的理论做自己的龌龊勾搭。

王阳明讲究实事求是,讲究知道了还不算,更要实践,这是传统儒家反对的。如果大明的文官都学心学,做心学,大明就不会灭亡。


魏小道


到万历年间,通过一系列改革明朝有了一个短暂的复苏期,历史上也有“万历中兴”之说, 不过后来随着明神宗的步步堕落甚至近30年不上朝,以致国家发展停滞,朝堂一片混乱。本来可以停止明朝灭亡的脚步,或者打一个反转牌的,最后还是昙花一现。再往后的“一月皇帝”,就更别说了,再有满心的抱负,做皇帝后你只活了一个月什么也白搭。

其他的就不细说了,最后说下崇祯皇帝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崇祯皇帝是最后一个皇帝,但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懒政怠政的皇帝,他也是一个满心抱负,想把国家整好的一个人。只不过他接手时,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满身疮痍,可能任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你说的王阳明和明朝灭亡的关系,应该是考虑到后期一些人对王阳明心学抨击吧!其实这个很好解释,比如现在我们学的一些正规知识,这些知识被不同的人学习领会后,会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而运用这些知识去做什么事,谁都决定不了。

希望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一个朝代的兴衰岂能是一个人的责任,这是这个朝代所有人的责任!一个人可以兴一个朝代,但一个人绝不能让一个朝代颠覆!


胡德鑫HDX


有点扯,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调调。

按这个推理,清朝是因为曾国藩灭亡的

。。。

宋,是因为朱熹?

汉,是因为董仲舒?

哗众取宠

吃饱撑的

😂😂😂😂


观沧海GCH


以下几点:

一、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大量流民

二、朝廷赋税增加,农民苛捐杂税沉重 

二、朝廷赋税增加,农民苛捐杂税沉重 

三、军队纪律涣散,严重害民扰民

四、攘外安内军事失败

五、用人和策略上失误,军事将才被冤杀罢斥,自毁长城错过良机

皇帝昏庸无能,尤其是明朝后期皇帝都是荒淫无能之辈,后来导致民心涣散,并且伴随着天灾,所以最终导致灭亡


亦师亦友亦君子c


大明朝是因为秦始皇灭亡的,秦始皇是因为商纣王灭亡的,以此类推就是历史的真相,若一直推论下去,若一直保持原始社会,也就是原始的共产社会,那有大明朝的灭亡啊!王阳明等等大神,也就是度人度己,展示一番人世间的阴阳变换,看见的就看见,听见的就听见。老子不会只教你规律,为人处世的办法,如此老子也不会给你展示行为艺术,骑牛跑酷,。人人早晚都成佛,佛传法岂不是啰嗦老太婆。就一点,这些大神说的,自己都做到了,不仅是自己说道做道,而且是心证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