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人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就是没修养。”对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来说下我的感觉。

我的孩子今年9岁了,在上三年级,身边很多朋友也都有了孩子,但是我的孩子是相对较大的。

很久前参加同学聚会,发现在餐桌上,因为大家不属于一个行业圈子,平时生活上又没有太多交集,所以除了谈论上学时的故事以外,就剩下说自己的的孩子了。

再后来有孩子的同学多了,干脆分成两桌,有孩子的一桌没孩子的一桌。

有孩子的基本都在探讨买什么奶粉、去哪补课、在哪买学区房,讨论过后就开始说自己孩子的故事了。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我发现大家几乎都是自己说自己的,根本不管被人说的啥,所谓的对话往往是:

A:我孩子………………

A还没说完,B马上开始说

B:是啊?我孩子也是,我孩子有一次…………

我认为以上对话形式肯定非常常见。其实我挺反感没事聊孩子的。孩子是自己的,跟其他人无关,其他人也不会真关心你的孩子,自己看管好就可以了。

除非有人问我,否则我不会提任何我孩子的事。同时,也只是在提问回答的范围内回答,不会脑洞一开,天南海北一顿讲。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教培行业于盼


过度肯定让人不舒服,能和你在一起交谈的人,一般都是朋友或同事,不然也很难在一起交谈,更不会深入到具体的问题,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个交谈的机会,让交谈有价值,有营养,最起码不要让人厌烦,这是基本的修养.

说起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己觉得孩子很优秀,到处显摆,例如考上了某名校,或找到了好工作等等,你要谈话一定要把握个度,要看一下听的人有没有兴趣,如果人家根本就没有兴趣,或者人家的孩子刚刚落榜或者有别的原因,再谈下去可能会伤着别人.

不论谈什么,都要考虑听众的感受,在别人不想听的时候,只管自己爽,确实是教养不足的表现,俗话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希望在人际关系中,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让自己的言行更受欢迎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状态.


启蒙的智慧


内心可能有自卑的影子。权当成一种压抑的释放吧,大家可以聆听,也可以选择倾听,不管他怎么表达,可能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做一个好的观众其实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