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作为家长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卖掉房子提供高等级的教育,一个是选择现有的普通教育,你会怎么选?

教育这回事儿


这个问题要综合考虑,应该分为几种情况:

一、孩子智力超常,学习主动刻苦,人品端方,五行八字搭配好,人格完美,那么你家祖坟冒青烟了,即使是砸锅卖铁捡破烂要饭也要供孩子受更好的教育😂。

二、孩子学习很好,其他方面综合能力中等偏上,这可能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家庭财力尚可,卖一套房子也不至于过不下去,那就卖呗,好孩子毕竟还是要好教育来培养。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维持现状,家庭教育跟上,孩子自己会努力的。

三、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成绩不错,但个性压抑内向,家庭教育不和谐,家庭条件一般,这一种就要有针对性的慎重考虑,因为一步错了就会步步错,那种偏激孩子大多是这样家庭出来的,卖不卖房子倒在其次,家庭气氛和睦,多给予这种孩子关爱与理解其实比学习更重要。

四、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多才艺,这种孩子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倒不一定赶着走一条路,有条件可以考虑卖房子,同时进行特长培养。

五、孩子学习不稳定,性格懵懂,比同龄孩子整体发展都差,但父母不能陪伴,那是你父母亏欠孩子的,不能给予关爱就给钱好了,卖了房子送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去,反正父母有没有都一样,就多花钱交给学校去管理,成不成才看孩子悟性和运气了。

六、孩子成绩很差,家庭又很贫困,这就没办法了,世上总有苦命的孩子,没有好的家庭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基础,得靠他们自己奋斗。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人间烟火中穿行


我认识的一位大姐,儿子成绩不好,考取了二本,她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于是卖了南京市区的一个大套,卖了200万,做为孩子的留学费用。她除了自住房,只余这一套,她对孩子说:“妈妈只能送你更好的教育机会,而没有别的东西留给你了。”

但几年过去,她儿子也许只多了一些人生经历。现在海归太多了,回国后的工资待遇并不高,之前网上说的一个姑娘才1300一个月,比服务生都低。南京的房价在她卖后的一年涨了一波,她卖价不合算。我觉得给孩子留套房才是更实惠的做法。

孩子考个二本,侧面反映孩子能力有限,出国留学最终还是要回到国内讨生活,钱花完了再挣套房子得多久啊?


儿时味道cc


我有个朋友,正好给他的两个孩子各准备了一套房,他们就做了这两种不同的选择。

大女儿学习认真刻苦,顺利考取国内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坚称这不是她想从事的工作,让父母再给她两年时间去学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大女儿最终去韩国学了化妆造型,三年后回国,父母给大女儿一套房子,大女儿自己打理其中两间卧室出租,客厅作为美妆私教工作室,开始自主创业。

二女儿小学即将毕业,喜欢阅读、好交朋友,思维活跃、写作和口才不错,舞台表演主持节目都有兴趣,但数学成绩差。严重偏科可能导致她无法考上国内大学,父母决定用一套房子的钱供她读国际学校将来出国读书。


儿是一颗小橙子


前些年,坐标北京。我一个同事,房子在四惠,地段也不错,可就是没有好的小学,当时他想让孩子上人大附小,于是卖了四惠的大房子,买了个小小学区房去陪孩子读书。当时刚毕业没几年,没结婚,没孩子,着实理解不了,觉得这得给孩子多大的压力。当自己有了宝宝后,有点理解了,毕竟好的学校跟差的学校比,学生整体素质差异还是蛮大的,所以现在很理解那么多家长倾家荡产也让孩子读好的学校。但理解归理解,如果是我,我仍然不会那么做,尽自己所能就好,因为孩子上学问题搞得家里经济紧张,日常生活不宜影响太大,否则适得其反了。


桃夭夭之1


这个问题就是给我出的啊,我今天刚刚给孩子定了学区房,不说卖房吧,也没差多少了,负债累累了,孩子说妈妈买个小点,便宜点的吧,能省点钱。但是都离学校太远,一咬牙定了这个,特近,三两分钟就进校园。但我认为值得,我姑娘儿现在学习还可以,班级前三。我并不认为,学的好就给买学区房,也不同意啥智商高低的说法,这都是不定性的,谁能敢保证十年多孩子就不变啊,现在学的不好就不能逆袭啦,现在学的好,以后就不能落后了。我就和我姑娘说了,你现在学习好,不代表你以后也这样,什么都得努力付出才行。我买学区房就是尽爸爸妈妈的责任,让你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以后妈妈爸爸不会后悔!也给你更好的学习环境!一切以你的身体健康,心情情绪为主,其次才是成绩!总之就是为了孩子拼一下,结果顺其自然!孩子努力学习,我们俩努力挣钱,一家人一起努力挺好的😄


丫丫194842656


几年前,身边有很多亲人、朋友,月收入5千元左右,省吃俭用几年存了几万块钱,再找家人亲戚朋友借点交首付,在一二线城市供套房子,目的就让小孩在大城市接受教育,说什么农村教育不好。我就呵呵了,一个月几千块一家人日常开支,还房贷,小孩在学校一些什么补课呀、资料费用,算他一个月还能存一千块钱这样,这种开销应该是精打细算了,一年下来才存一万二,我想弱弱的问一句,买房借 的钱不用还吗?还的话需要还多少年。逢年过节都不敢回一次老家看自己的父母,我们扪心自问,父母省吃俭用一大半辈子,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又对父母回报了什么?今天你们省吃俭用把子女供出社会,以后你们的子女会对你怎么样?我想你们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们的明天。人生短短几十年就这样过了值得吗?


A得之我幸A


女儿四岁,以我自己来说,不会为了学区房失去理智,我小时候是一路重点,小学初中都是第一重点,高中考了第二重点,实话实说,感觉自己不是什么天才,智商中上吧,虽然上了重点高中但学习越发吃力,大学也报考失误,上了中上等的大学,其实也是一般般。相反老公在农村没什么学习资源,但一路考上重点高中,大学考的也是中上等。所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一切都是浮云,补课毫无意义,生活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184732426


教育可不是卖了房子去接受高等教育就能成功那么简单,原生家庭的影响让绝大多数的孩子跳不出家庭固有观念的怪圈。记得我有两个亲戚,生长在不同年代,父母都是农民,学习超棒。一个已经就在了上海,一个硕博连读。我们一起讨论过他们两个不同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勤劳。这种勤劳不单单是早出晚归,而是做什么活都有自己的方法,事半功倍。一个善于思考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无可厚非。

卖掉房子去接受高等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本身的能力在哪?如果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终归打破,最终回归本位;如果孩子能力强,又急需要钱,卖掉房子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孩子能力强的有奖学金之类的,根本不需要卖房。反正我家那俩亲戚家境一般,没有因为孩子上学而卖房子。


洋洋4202


我有一个较年长的朋友,去年孩子高考期间,老公脑梗死在车里了,孩子受影响没有考好。朋友办完老公的丧事,就卖了一套房子200万,供孩子去美国留学。很难用理性去分析父母心态,父母之爱重如山,可以为了孩子牺牲一切,何况是卖套房子呢?比如,我这位朋友母亲说,老公去世,影响了孩子高考,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比什么都重用。如果孩子一生受影响,自己留着房子又有什么意思呢?卖房供孩子留学,至少图个心安。

第一,凡是有经济实力承担能力的家长,一般都会为了孩子卖掉房子的。比如,北京家长,为了孩子上名校,敢于砸锅卖铁买天价学区房。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孩子智商中等偏上,上名校和不上名校,差距会很大。北京西城海淀的名校,已经把各区“尖子”拔了一边,他们的北清升学率有的高达60%,重本率至少是100%。可是在大兴通州等区,一些中学出不了一个北清。虽然与孩子智商有关,但是如果能挤进去名校,就等于上了一个保险。如果有上名校的机会,家长巴不得抓住机会,砸锅卖铁也要去啊。

第二,实际上,冷静地思考一下。要考虑孩子智商问题,如果孩子不是这块料,名校与非名校,没有什么意义。比如,我有一个朋友,花了几十万赞助费,非要挤进名校,结果这孩子也不争气,学习继续垫底,高考也是一塌糊涂。学校都不好意思说这个孩子是这个学校毕业的。你猜我朋友咋说的,钱花了就花了,至少为孩子花掉了,孩子考不好,我们家长也死心了。所以说,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思想认识,简直匪夷所思。

第三,最后再上升到终极的理性辩论高度。孩子的智商高低、教育质量高低,到底有什么直接关系?高级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什么关系?普通教育就教育不出优秀的人才吗?什么是优秀人才,仅仅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吗?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能成长为精英吗?这些问题,恐怕一辈子也辩论不清晰。

第四,如果用理性观点来分析。如果只有一套房子,孩子资质平凡,不要卖房子去上什么高级学校。如果把教育作为投资,那么,就应该论证投资性价比。如果砸锅卖铁,只是为了图自己心安,还不如把房子留给孩子呢。即使孩子留学回来,如果能力不行,恐怕连套房子也挣不出来。现在社会,虽然有什么这层那层固化,但对于普通家庭孩子来说,能上高级学校固然好,如果不能上高级学校,多学学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未必混不头来。


职场火锅


这个提问涉及一个核心问题:优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名牌学校、私立学校、还是海外留学?什么样的教育达到了优质?是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保证孩子能拿到一个好的学历,将来可以找份好的工作?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反感目前国内的教育方式,选拔、考试、竞争,她觉得国内的孩子处于应试的状态,学习不是为了学到,而是只为高分。(这里就不一一分析学到和高分的区别了),所以她极力要把孩子送出国,宁愿夫妻两地分居,耗费大量钱财。父母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一切为了孩子,我们所有的财富将来都是留给孩子的,早花晚花的事。

真的是国内的公立学校已经落伍于这个时代了吗?这里主要讨论初、高中以及大学。(大部分孩子出国都选择在这几个阶段成行)公立学校不花钱,但是还是一样分三六九等,好的学校挤破脑袋也难进,孩子本身学习拔尖是一个刚需。一样的小学教育,差不多的学习难度,小升初怎么就成了一个跨越性的高度,有的孩子去了重点中学,甚至有的孩子去了重点中学的实验班,而有的孩子则去了普通中学。

有远见的家长,或者是所谓的虎爸、虎妈会选择在孩子小学阶段就抜高孩子的知识体系,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竞赛。可以想象,这跟家长的坚持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分不开。很显然,在小升初的时候,这样的孩子更受重点中学的青睐。别眼红,人家努力了应该获得这样的回报。

从学校的优质办学来看,我觉得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确实存在很大的区别。

第一,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家拨款上。

我曾经听一个普通中学的老师吐槽:普通中学工资低,工作强度一样,当班主任和不当班主任在钱上没有太大价值体现,反而工作量大、责任大。想搞科研课题没有拨款,只能作罢。

是的,重点中学,从老师的待遇上确实能调动他们的教研积极性。学校解决了老师实际的物质后顾之忧,老师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所以最受益的是学生。

第二,重点中学,孩子身边都是优秀的同学,大家在一起谈论学习和人生追求。而普通中学,学生对于学业和自身的要求明显低的多。这就又一次导致下一个升学分级。

回到问题本身:优质学校,确实是比普通学校更能让孩子发挥更好的积极性,也收获更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外的学校就一定比国内优质,也不意味着不上重点中学就不能取得好的结果。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选拔的制度,也就是说,好的学校都会选择相对优秀的孩子。国外也是一样。那么,如果自家的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坚定的毅力和目标,那么家长花多少钱把孩子挤进优质学校都是变化不大的。学习需要內动力,平庸的思想只能造就平庸的人生。

与其选择好的学校,家长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到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上来。否则,卖房也只是耗财的一种状态。

进了普通中学,孩子起点虽然低一点,但是只要解决了学习的能力问题,孩子一样可以凭着努力取得好成绩。因为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事情。再差的普通中学或者大学,都能解决该阶段应该学到的知识体系。我们理解学校和学校的区别、老师和老师的区别,但是在教师的教学资格上还是应该有一个起码的肯定:老师一定可以在专业教学上胜任教育您的孩子。

所以,是否送孩子出国,要区别对待。如果孩子本身优秀,那么家长确实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仅此而已。我一直认为,家长能够提供的是可能的机会,但是最核心的关键是孩子自身的学习驱动力。能不能学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做再多努力,逼迫也好、诱惑也好,不解决孩子内心的发动机,一切都可能白费功夫。

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跟帖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