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赤壁之戰”壯大的高明之處

劉備的激情歲月應該算是赤壁之戰前後。

在此之前,身無長物,居無定所,四處依附,寄人籬下,經常要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

“皇叔”名號,雖不乏激情,終究有名無實,處處充滿危險。逃到荊襄一帶,劉備更是心灰意冷。眼看山窮水盡,“桃園結義”時的誓言就要化為泡影,卻不料受到“水鏡先生”的點撥,才知道此地還有高人蟄伏。像是看到了救命的稻草,劉備立即帶上關羽張飛前去討教。

劉備借“赤壁之戰”壯大的高明之處

既然是討教,自然就要放下身段,躬身下問。“三顧茅廬”,屢屢造訪,似乎也只有劉備能做得出來,這要換上關羽張飛之流,恐怕早就沒有這個耐心了。好在劉備有韌勁,即便最後一次諸葛亮還不出山,相信劉備還會去第四次、第五次……,既然已經瞄上了,哪裡還會輕易放手。後來,諸葛亮對南王孟獲曾“七擒七縱”,或許就是受了劉董事長的啟發。

劉備的“三顧茅廬”也好,諸葛亮的“七擒孟獲”也罷,異曲同工,看起來只是一個數字,其實這也正是創業的激情所在,沒有這個激情,一切都是白搭。

有了諸葛亮的策劃,劉備集團的局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劉備集團底子太薄,一時半會也不能立竿見影、起死回生,當下還是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荊州雖大,終究不是自己的地盤,因此只能偏安於新野小城,以待時機。即便是這樣,劉司令還是惶恐不安,蔡師兄妹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時時欲以加害。“馬躍檀溪”的教訓讓劉皇叔深切感受到:沒有自己的地盤,便沒有自己的一切。

劉備借“赤壁之戰”壯大的高明之處

就在劉備的日子極度難熬的時候,機會來了,曹操二十萬大軍殺奔荊州,劉琮開城投降。曹操不費一兵一卒,輕鬆佔領荊州要地。勝利來得太突然,曹操的速戰驕傲情緒迅速高漲。既已至此,何不順便把劉備消滅,然後揮師南下呢?此時的劉司令儘管有諸葛亮出謀劃策,但力量太弱,一戰下來潰不成軍,差點把老命搭上。既不能戰,那就逃跑,於是一邊走一邊打起了遊擊。

遊擊好玩但不好打,往哪裡跑是個大問題。好在諸葛亮總是有辦法,就這樣邊打邊走,一路把戰火引向了江東。既然曹軍已經到了大江北岸,戰爭就不是劉備一家的事情了。面對曹操大軍,諸葛亮提出了聯合孫權、共據曹操的戰略思想,並親自到江東做說客。初到東吳,諸葛亮不辱使命,舌戰群儒,智說周瑜,智激孫權,最終達成共識——聯合抗曹。

實際上,劉備諸葛亮很清楚,你東吳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戰火都燒到了江邊,是戰是和,孫權哪裡還有更多的選擇。將禍端轉嫁給了東吳,劉備集團的壓力頓時消除了不少。而孫權,也從坐據江東的戰略防守,一下子成了抵抗曹操大軍的主力部隊。赤壁之戰,孫權部隊都是正面作戰,而劉備卻只是派出數支人馬,埋伏起來打游擊。等孫權與曹操殺的差不多了,劉備的部隊也就出來了,以逸待勞,收拾這些殘兵敗將自然容易得多。

劉備借“赤壁之戰”壯大的高明之處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赤壁之戰,孫權最虧。劉備從無到有,借勢佔據荊州,搞得孫權好不煩惱。有了立足之地,劉備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到處打游擊的游擊隊長了。他要做的就是開脫疆土,發展壯大。於是趙雲收桂陽,關羽戰長沙,張飛取武陵。面對劉備集團的咄咄逼人,孫權如坐針氈,是怎麼也睡不好覺了,反覆派人前去討要荊州。到了此時,劉備的嘴臉馬上就變了,賴著不還不說,還一再玩弄人家於股掌之中:險中迎娶孫夫人,設計三氣周公瑾。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中,孫權反倒成了欠賬的。

沒有飯吃的時候,吃什麼都香。一旦有了基礎,對眼前的狀況就不那麼滿意了。既得荊州,劉備馬上就想取西川。看大片大片的土地落入劉備之手,孫權是後悔莫及,趕走了曹操這隻虎,卻引來了劉備這隻狼,江東從此再無寧日。

劉備借“赤壁之戰”壯大的高明之處

在公司尚未做大的情況下,借雞生蛋是經營的一貫手法。

劉備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趨利避害,藉助別人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一旦有兵有錢有地盤,誰還能說自己是個賣草鞋打工的呢。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