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大明王朝的覆滅,是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漢人王朝的再次覆滅,與南宋一樣,都是自己作死作的,不過南宋王朝的覆滅卻可圈可點,畢竟一個將亞洲、部分歐洲佔領的強大蒙元帝國將其滅國,這並非偶然的事情,是的,有人說大明王朝比南宋王朝血性,但是在我看來,那只是戰略需要,當初土木堡事變之後,于謙極力反對遷都,那是在賭,畢竟你皇帝帶頭逃跑的話,那可是對軍隊士氣有很強的打擊性的。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我們再返回頭來看看崇禎帝,你以為他不想活?因為他知道自己帶頭跑的話,那意味著什麼,那意味著他將會成為大明帝國的罪人,下了九泉肯定會被那幫先人狂毆的,若是自己在帝都多撐一會兒,或許還可能有翻盤的機會,他想再造當年土木堡事變後,北京保衛戰的奇蹟,可是他也不想想,當年是軍民齊心,新上任的明代宗,好歹也是個明君,而且身邊又有良臣于謙等人輔佐,何愁不勝利?

回頭再看看你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將軍們外出和李自成拼命,你軍餉不到位也罷了,人家拼的是一腔熱血,而你卻在部分東林黨人的唆使下,拖人家後退,好比孫傳庭,沒了軍餉忍了,固守的潼關還在橫徵暴斂,老孫找來當地官員土豪,讓捐點錢,好讓軍士們有點吃的,這幫人說什麼了?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我們上頭有人,打仗是你們的事情,與我們無關。”

好吧,孫傳庭一怒之下,將這幫人砍了,而且寫了悔過書,說待戰爭勝利了,我自當與皇上請罪。

打了幾場仗下來,孫傳庭發現,這可好,我的戰士死了一個少一個,而李自成呢?死一個則多兩,義軍那邊都是一些只要又吃有喝就給你拼命的人,如今大災之年,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孫傳庭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行!咱別打了,固守潼關,這樣還可能長久一點。

這好!消息傳到了東林黨部分耳中,哭哭啼啼的見到崇禎帝。

“皇上,孫傳庭那小子按兵不動,擁兵自重,恐有謀反之心啊!”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崇禎一聽,我去!這可如何是好,不打仗還向我要餉銀?隧下令讓孫傳庭出城迎敵。

最後孫傳庭不敵李自成,潼關被攻破,李自成樂壞了,有了這幫腐儒,咱們何愁上拿不下帝都呢。

都說魏忠賢是個壞人,但是壞人替皇帝辦事,做點見不得人的事情就是壞人?東林黨部分黨魁貪腐、在民間搜刮錢財就是好人?要知道在崇禎那個年代,在福叔看來,或者在大部分網友看來,做點對帝國有益的事情,應該算是好人吧。

我們再看看當時魏忠賢做了什麼,我們先不說他曾經如何替天啟皇帝削弱東林黨的勢力使出的那些下三濫手段,我們但說說,他在民間做了什麼。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當年魏忠賢深知大明國庫空虛的原因不在民,而在官與商,所以反將老百姓的賦稅減輕,將那些商人的賦稅加重,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重哦,這裡邊那就涉及到了官這一層面的利益了,官這一層面不僅僅有東林黨,還有明朝朱姓的藩王,因為此魏忠賢也曾經得罪了還是王爺時期的崇禎帝,不過崇禎還是比較開明的,畢竟是給他們老朱家辦事,但是終究還是印象不好,當年天啟死後,一些交接事宜全權交給了魏忠賢,指定了崇禎帝當接班人。

魏忠賢深知崇禎帝與東林黨交往甚秘,知道將帝位交給崇禎帝的話,自己下場並不會太好,但是當時的崇禎帝那可是能伸能縮,對魏忠賢雖不至於卑躬屈膝,但是讓魏忠賢開心了,讓魏忠賢認為,此朽木可雕也,結果就沒有結果了,崇禎一上臺掌握了兵權,就把魏忠賢給搞掉了。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魏忠賢一死,民間的收稅方式再次改變,再加上明朝氣運也該絕,連年的自然災害頻發,不過這小冰河也確實會挑時間段,在東林黨的政策方針之下,再次加重賦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官商這邊大降賦稅,一下子見效,比魏忠賢時期,放在崇禎帝兜裡的小錢錢還真不少,崇禎也算是開心了,但是崇禎卻不知道他們在抽盡大明國運的最後一滴血。

黎明百姓沒有吃的喝的怎麼辦?偷、搶、盜無所不為,有大志者乾脆加入了張獻忠和李自成,這二位爺可高興了,來投奔的只需餵飽他們,他們就可以當自己小弟,這成本太低了,低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這也就是為何孫傳庭搞不過李自成的原因。

我們再說說北京城快要被圍之後,崇禎皇帝都做了點什麼,首當是袁崇煥,袁崇煥帶兵勤王,崇禎帝已經實施了宵禁,以為袁崇煥造反,不讓袁崇煥的軍隊進城協防,袁崇煥在一眾軍士的幫助下,爬上城牆,進入皇宮跪在崇禎帝面前以表效忠,但是崇禎還是以謀反通敵(這裡的敵指的是建州女真)的罪名將袁崇煥下了大獄,最後凌遲於菜市場!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再看另一位北山勤王的大人,這位大人就是唐王,當年清軍直逼帝都的時候,這位唐王與其他藩王不同,而是散盡家財,招募了大批軍士,北上勤王,走到半路被崇禎喝退,不過半路還消滅了不少的草寇,也算是為周遭百姓除了大患。

後來清軍撤退,崇禎帝火氣還餘,就找這位唐王出氣,將其下了大獄邊為庶民,後來崇禎帝死後建立南明小政權,唐王才被放出來,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王那時候年輕,血氣方剛,年少不知深淺,自從朱棣以來,藩王傭兵的話,那可是大忌,幾位藩王叔叔大爺們都抱著金元寶整天吃喝玩樂,人家可都是明白人!

大明王朝的覆滅,誰也脫不了關係,自家王朝都不珍惜指望別人?

後世評論,直到崇禎皇帝吊死於煤山之後,都沒有人來勤王,回首想想,鎮北大將軍袁崇煥勤王被凌遲,自家兄弟勤王被貶為庶民,試問誰還敢勤王,這也怪不得當年左良玉拔著脖子眺望北疆,雖麾下數十萬明軍,卻不敢北上勤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