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御史,柔腸詩人傅光宅

傅光宅,山東聊城人,字伯俊,別號金沙居士。四歲誦詩,十六歲就學有小成。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參加鄉試中舉人。萬曆五年(1577年)丁丑科考中進士,先是被授予靈寶縣知縣,未到任即丁父憂。萬曆八年,出任吳縣縣令,精心吏治,無有積存不辦的案牘。當時朝廷有丈量土地之令,吳縣的地方官吏互相勾結,傅光宅一一指摘其誤,於百姓則秋毫無犯。

鐵骨御史,柔腸詩人傅光宅

傅光宅

鐵骨御史,柔腸詩人傅光宅

由於在吳縣縣令任上工作成效卓著,萬曆十三年(1585年),傅光宅被拜為河南道監察御史。他上任之初就向皇帝提出了六條建議,受到皇帝的嘉獎和採納。任監察御史不久,又舉薦以前的薊鎮總兵戚繼光,請求重新起用戚繼光。因此而被罰俸兩年,並從御史降為工部郎中,出任重慶知府。時貴州地方土司播州楊應龍叛亂,總督李化龍親臨重慶府平叛,傅光宅受命督理兵馬,供給軍餉,治理得條條是道。播州楊應龍之亂平定以後,傅光宅慰問戰士遺屬,掩埋戰爭死難之士的遺骨,安撫流亡民眾,治療戰爭創傷,修復被損的學宮,對以上事件一一捐出自己的資俸給眾人作出表率。此時正逢遵義府守出缺,朝廷委任傅光宅,遂星夜前去赴任。在遵義安撫夷漢,立下了很大的功績。不久升任遵義兵巡道副使,又升任提學副使,卒於任上。

鐵骨御史,柔腸詩人傅光宅

傅光宅為人剛直不阿,俠肝義膽,平生好雅游,喜歡結交文人義士。他為官一方,堪稱能吏,不僅善於為政,更勇於為民請命。

傅光宅非常重視後輩的教育,博聞強識,貫穿百家,落筆千言,詞采流麗,善於書法,書法模仿宋朝黃庭堅,蒼勁而有韻味,藝術精湛,海內珍之。還曾為明朝熊氏所藏之《三字經》作序。萬曆十四年,又為嘉興刻《大藏經》作募刻序。

鐵骨御史,柔腸詩人傅光宅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

在京期間,傅光宅到遵化湯泉,留下了一首《和王氏詩》:

“玉貌當年從武皇,臨池和淚洗殘妝。詩成謾自含愁思,冷暖人間總斷腸。”詩雖僅僅四句,卻展現了他除為御史時錚錚鐵骨之外,還有關心世間冷暖的柔腸詩人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