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禽养殖靠经验还不够 听听四川九寨沟的养殖农场主人李苗怎么说

特禽养殖靠经验还不够 听听四川九寨沟的养殖农场主人李苗怎么说

养殖场一角

从最初的占地2亩发展到如今的30余亩;

从最初饲养的1个品种红腹锦鸡发展到现在饲养的蓝马鸡、白腹锦鸡、孔雀等13个品种;

从最初的60只发展到总存栏2600多只,年销售从负支出到现在年收入将近20万元。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双河镇上甘座村佳怡特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农场,特禽专业养殖步入正轨,初见成效,走上了科技养殖的创富之路。

走进养殖农场俨然进入了一个小型"珍禽展览馆": 农场内盖满一排排"铁丝网房","铁丝网房"内被隔开数个小房间,在郁郁葱葱的林地里,壮实的鸵鸟昂首挺胸,美丽的孔雀悠闲漫步,色彩斑斓的红腹锦鸡和蓝马鸡嬉戏觅食,憨态可掬的鸸鹋、能产出绿皮蛋的绿壳蛋鸡随处可见......

创业艰辛

6年前,怀揣致富梦想的农场主人李苗迈开了特禽养殖专业的步履,从养殖红腹锦鸡入手,"起初养殖时是120只,可等运到农场,只存活了一半,当时经济损失达7万余元。"

面对困难李苗一直坚持下来,他说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

接下来不到两年光景就发展到存栏300只的规模,让李苗又看到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瞬间将他的致富梦击得粉碎,仅一天工夫,鸡舍内的红腹锦鸡只剩下100只。现在李苗仍清晰地记得,那天一趟一趟往车上搬运病死鸡的时候,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他回忆道,那天用于焚烧病死鸡的汽油就花了200多元,连同给鸡用药的费用,这一年他一共损失了20余万元。

坚定执着

倔强的李苗不甘心就这样认输。通过在网上查阅大量养殖致富信息后,他认准了"特种珍禽养殖"这一行,即使是遇到困难,也从未放弃最初的决心,在反复琢磨之后,他明白了林下养殖光靠自己的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

2014年,李苗先后前往成都、济南等地,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积累创业所需经验后,用身上仅有的3万元买回了8对红腹锦鸡,起早摸黑地伺候着。

2015年4月,红腹锦鸡、蓝马鸡、白腹锦鸡孵化成功,第一批鸡苗开始顺利出栏,净赚5万元。

将个人的幸福建立在事业成功之中

与这些美丽的生灵朝夕相伴,李苗的心情每天都是灿烂的。他说道:"每年我都会为刚出壳的小鸡进行自主脱温,然后在温暖干燥的鸡舍中先行饲养,等到小鸡骨骼发育成熟,就会将它们放在林下自主生活,人工投放生态饲料。" 李苗始终坚持鸡的生态标准,保持鸡的生态品质。

2016年至2017年,李苗持续获得州、县、乡项目扶持等资金共计70万元,这无疑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苗在林下养殖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州、县、乡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开始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和品种,累计投资近180万元,各类珍禽年出栏达1000多只。

李苗对特种珍禽养殖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孔雀为例,每年清明以后开始产蛋,一年一只雌孔雀能产十几只蛋,孵化后幼崽卖300元一对,两年后成年孔雀可卖到3000元一对,珍禽标本一对也能卖到2000元。现在不只是省内周边城市的一些养殖户来选购,越来越多家里有庭院、具备养殖条件的人也都愿意选择饲养珍禽当宠物,市场前景看好。

争相学习林下养殖生态模式的典范

与山与林为友,与珍禽为伴,这就是李苗的真实写照。在林下养殖的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养殖农场除了养殖珍禽外,还种植了红脆李、核桃等经济林木。如今拥有2600多只13个品种的养殖农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特禽养殖基地,林上结硕果、林下养锦鸡的生态模式也成为了各地养殖基地争相学习的典范。

如今,李苗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和九寨悦榕庄、简阳野民特种养殖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养殖合同,走进了高端市场,并与安徽某标本制作公司签订了1000多只的锦鸡订单。

"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立志打造自己的品牌。建立一个生态产业园,集种、养、旅游、休闲于一体,通过珍禽养殖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李苗如是说。

摘自《四川农村日报》( 20181027期) 苏林 陈静 蒋昕 文/图


【免责声明】国禽乐园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信息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