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輕武,元朝重武輕文,為何宋朝卻比元朝多延續了221年?

記憶斑駁舊時光-


宋朝重文輕武,元朝重武輕文。但我只能說,相對平穩的社會狀態能延續更久,人民的幸福感會更強,所以宋朝比元朝要延續多200多年。

先說元朝,馬背上的民族生產力不怎麼行,但武力值max啊!戰鬥民族蒙古人依仗強大的戰鬥力優勢橫掃歐亞大陸,武力無邊的結果就是強大的金國攔不住、南宋攔不住、印度阿三攔不住、歐洲人也攔不住。所以說,武力值本就不怎麼樣的南宋,能獨自抗蒙那麼久,已經很厲害了。

但只學會了“馬上得天下”的蒙古人,在面對佔領來的肥沃土地,卻不怎麼會搞生產。甚至有人提議全部搞牧場,我的天!這經濟模式都劃歸為牛羊馬經濟吧?那麼單一真的是有點……所謂“重武輕文”,說到底就是蒙古人不僅拒絕繼承先進的中華文明,還推行種族主義,人分四等,極端鄙視漢人,結果就是不搞生產民不聊生,那自然朝代不會長久。

當初宋朝重文輕武,是用文臣管武將,其實是一種較為先進的中央集權制度,更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這是他的表面現象,而棋高一籌的是,他可以從制度上破除武力的壟斷。制度上,北宋把調兵權、統兵權、握兵權三權分離,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權,卻無調兵權。樞密院掌握調兵權。通過權力分離相互制衡的做法來避免某一方做大,從根本上杜絕了五代武將專權的出現。

然後,宋朝人得以天天沉迷在禮教和文化發展,當然也包括髮展商業貿易。這樣的好處就是文藝點的人都沉浸在文化產業裡,實在點的人都沉迷在搞商業或者生產,各取所需,言論也相對自由,也就沒有人老是想去打仗造反,更多是想著怎麼把小日子過得美滋滋。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彈琴說愛不好嗎?非要去打打殺殺有卵意思哦!

不過,重文輕武的壞處就是一旦打起仗來,就變成吃虧了,太久沒打過了,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誰來指揮哦!豈不是虧大發了。

所以宋朝自然出了很多名人,各個領域都有,文化底蘊是有的,天文學、數學、醫藥學、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船技術都是爆發式的來,但是武不行的短板,但買你對西夏、金、元的進犯,也只能民不聊生,加速了滅亡。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誰說重武輕文就一定能夠讓王朝長壽的?

還有,元朝你確定是重武輕文?

所以,這種假設本來就有瑕疵。

1、先說重武輕文能不能長壽的問題,答案是當然不能。

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了70多年的臥薪嚐膽,終於具備了和匈奴一決高下的能力,然後漢武帝就開始了從反擊匈奴到吊打匈奴的輝煌歷史進程。

然而,在進行了數十年的猛烈打擊後,漢武帝發現,國庫都被曠日持久的戰爭給掏空了,因為窮兵黷武,各地的起義已經愈演愈烈,如果再打下去,大漢的基業很可能在自己手裡斷送掉。所以漢武帝及時發佈了“輪臺罪己詔”,將自己的過失公諸天下,向天下臣民道歉,從此漢帝國開始走向休養生息的道路。

一千多年後,明成祖朱棣也是一個勇武的帝王,在他在位的22年時間裡,朱棣一共發起了5次對漠北蒙古的親征,極大地消滅了北元的有生力量,使其回到了原始狀態的韃靼和瓦剌。

但是朱棣的連年征戰並沒有讓明朝更好過,反而是民怨沸騰,最終在朱棣去世後,明仁宗朱高熾及時修改了大明國策,轉向休養生息,度過了這段危急時刻。

所以說,重武輕文不一定甚至說一定不會讓國家長壽,古語有云:好戰必亡!

所以題中所說的宋朝比元朝長壽,不應該是個疑問句,更多的時候,應該是個肯定句!

2、再說說元朝的重武輕文問題

宋朝重文不假,但是元朝一定輕文嗎?

眾所周知,元朝在文化上保持了鮮明的蒙古特色,對漢文化的吸取非常不到位,這才導致了得國不過100年,但是作為一個入主中原的王朝,漢文明的意義對他們不言而喻。

所以蒙古人不可能完全忽視漢文明的存在。

忽必烈作為元朝的開國皇帝,對於蒙古人的漢化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甚至元朝的國號都取自易經。

在很多時期,為了顯示自己有文化涵養,很多遊牧民族都會以漢化為榮,元朝也組織了數次科舉考試,雖然不多,但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對漢文明的重視,否則,元朝連幾十年的國運都不會有。

而所謂元朝重武,似乎更站不住腳,忽必烈在位時,元朝東征西討,滅南宋、討伐安南,遠征日本,看似是個重武的存在,但是忽必烈之後,元朝內鬥多於外戰,再也不復往日蒙古的榮光,說重武真的言過其實!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strong>


靜夜史




不得不非常遺憾地告訴題主,整個問題的描述基本上只是網絡改史的結果



關於元朝只活了九十八年的說法,來自公元1271年十一月元世祖忽必烈發佈建國號“大元”詔至1368年八月明軍入大都,這樣簡單地做減法真的好麼?



蒙古~元朝在中國地區的發展與演變

1206年(金泰和六年)鐵木真“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元史.卷一》,1205~1209年前後三次出兵西夏,使其臣服

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發動對金復仇之戰

1227年,西夏降


1234年,金滅
~1233年,宋蒙聯合
時的“大”金國

幫宋朝說句題外話:這個時候的金國,神仙也救不了,“復仇+摘桃子”是宋朝無奈和明智的選擇


1240年,吐蕃依附

1253年,大理降

1254年,西南夷附

即便用最嚴格的標準,元朝的歷史也應該追溯到忽必烈稱帝


~忽必烈登基時形勢圖


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稱帝,建都開平;四月立中書省,頒即位詔,全面採用中原王朝官制


以國禮展開對宋外交和貿易
五月,建元“中統”



釣魚認為,忽必烈在1271年的這份改國號詔書更象是一份統一動員令

詔書中強調的“乾元之義”與1260年建元詔書中的“體大易之乾元”毫無區別,政權也還是那個政權,只是疆域更遼闊





正經史界對元朝的壽命定義為
1206~13
68年,壽元163歲


正經史界對宋朝的壽命定義為
北宋:960~1127


年,壽元167歲

南宋:1127~1276(恭帝以臨安降)~1279年(崖山海戰),壽元149歲+續命3年




另:對兩宋的標準很寬鬆,除續的3年外,從建隆元年年趙匡胤“受禪”到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滅北漢基本完成“宋朝的統一”這19年也被納入宋朝的壽命,趙構解散朝廷,對金稱臣這些事也被忽略



如果承認宋朝享國319年,就不得不承認宋朝至少被滅了三次



所以還是按正經說法說事比較好,免得又有人說宋朝碰瓷

蒙古~元朝,換了個馬甲別以為我就不認識

北宋~南宋,明明就是爺倆




為國釣魚


北宋加南宋,一共持續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比較長的了。而元朝,雖然實現了空前的統一,但元朝持續的時間並不算很長,從元朝消滅南宋算起,持續了就是多年。而從忽必烈建元國號算起,不到一百一十年。從成吉思汗斡難河邊稱汗,也只有一百六十年。相對來說,在大一統的王朝之中元朝是比較短暫的。那麼元朝為什麼會比宋朝短命呢?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元朝及四大汗國

首先,元朝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組成的王朝,構成這個王朝的不同民族之間,始終沒有能夠實現有效的融合。元朝建國後,推行了民族不平等的政策,以蒙古人為首,其次是色目人,第三是漢人,即北方地區的漢族百姓。第四是南人,也就是原南宋統治地區的百姓。這樣的民族歧視政策,顯然是不利於鞏固元朝的統治。畢竟,構成元朝百姓的主體是漢人。如果漢族百姓對這個政權不接受,想長治久安是比較困難的。

元世祖忽必烈

其次,元朝的一百多年間,統治階層內部的矛盾始終沒有能夠有效解決。從忽必烈登基稱帝,就面臨著阿里不哥的威脅,雙方為了爭奪汗位而大打起來。後來,元朝始終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權力繼承製度。元英宗被刺身亡,泰定帝去世後,政權又被元文宗奪取。元文宗還曾經毒殺了哥哥元明宗。除了爭奪皇位,其主要大臣之間也始終沒有停止權爭。這也極大地削弱了元朝的統治能力。

再次,元朝朝廷始終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統治路線。在入住中原之初,蒙古貴族甚至想把中原地區改造成為牧場。後來雖然沒有這麼做,但其統治政策一直搖擺不定。朝廷也長期面臨著財政危機。

第四,元朝的吏治少有清明的時刻,元朝的多數時間政治黑暗,貪腐成風。元朝後期曾經有過一首《醉太平》就描寫了元朝的亂象:“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百姓們也說,“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元朝的末代君主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第五,元朝在忽必烈之後,基本沒有過出色的君主,也是元朝沒有能夠長治久安的一個重要原因。元世祖忽必烈之後,元成宗還算是一個比較稱職的守成之君,其他的君主在中國古代皇帝之中,都算不上是明君。


野叟雜談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很不對,或者說問的方式有些奇怪。大概宋朝和元朝給人是那麼一個印象。宋朝因為重武輕文,雖然最後被元朝所消滅,如果比較宋朝和元朝的國祚。宋朝的320年國祚肯定是要超過元朝的近百年的統治歷史。好像正是因為元朝。宋朝的國策相反,元朝是重武輕文,所以導致其提早滅亡。

其實不管是從元朝的微觀歷史,還是從他的宏觀歷史來看的話,這句話是不能相比較的。

如果只比較宏觀的一個方面,元朝還會比就像我們現在人說的那樣短命。1368年,雖然這一年是大明帝國建立。但是在中國的北方面被元朝所控制,後來即便是朱元璋將元朝統治勢力趕回了大漠蒙古地方。可在中國史學界,未必就能說元朝在1368年滅亡了,元朝的皇室血脈依然在蒙古草原繼續延續下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元。在整個明朝時代,就算蒙古部落相互混戰,蒙古部落的各個首領依然希望恢復舊有的大元江山。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爆發了北京保衛戰的原因。

我們假如將北元存在的時間,併入到之前的元朝所統治的時間內。那麼元朝的國祚未必就比宋朝要短。

在微觀歷史中,也不是說整個蒙古帝國或者是後來的大元王朝,在各個方面實行的是武夫政治。從皇子繼承問題來看,元朝還真不是說是重武輕文的那一類王朝。

忽必烈死後,大元王朝就陷入了皇位爭奪戰。而在早年,忽必烈死後的皇位繼承人,毫無疑問的就是真金太子。在真金太子的簡歷中,就有不少漢人大儒作為真金太子的老師,向真金傳達漢人的各種經典文化。

換句話說,忽必烈其實是在推行漢化。就算忽必烈去世,真金太子要是沒有早死的話,元朝其實會像各個朝代一樣。在國內推行漢化政策,培養大規模的儒生,那麼我們就不能說元朝的統治是重武輕文的。

此外,實行科舉制度如果被認為是重文的代表方面,那在元朝滅亡之際,元朝依然有實行科舉制度,

被後人神化的朱元璋身邊第一大謀士的劉伯溫,他就是元朝由科舉提拔出來的元朝官員。

而元朝之所以會短命的一個原因,筆者倒是認為,與其說是元朝是不是在國內推行重武輕文政策,不如說就是元朝的地位爭奪戰的問題,導致了元朝的實力被消耗,以至於農民起義。被後來的朱元璋所推翻,結束了在中原內地的政治。

我這個元朝皇位爭奪戰的慘烈,我們從元朝皇帝的在位時間就能看出來。

忽必烈死後,繼位的是元成宗鐵穆耳。鐵穆耳去世後,之後元朝在位的兩個兄弟皇帝,加在一起,在位時間也不過才十三年。這當中,元武宗海山在位僅僅四年就去世。後來的元仁宗就可以說的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一切國家大事都交給她的母親處理。

在決定誰繼位以前,如果不是這對母子三人和解,就會有一場骨肉相殘,

這以外,更不用說元朝可謂是特產的權臣名單了。各種各樣的勢力,打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題外話,這句可不是玩笑,之後元朝爆發兩都之戰,說到底就是兩個千里之外的都城在角鬥。而且,因為皇位更迭的關係,一些皇位繼承人根本就不在京城,而是從遠方“請”來的。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宋朝能前後延續三百多年,確實是一個異數!我認為宋朝有此國祚,原因有三:其一、遼金二國是蠻夷爆發而起,雖處上風,但持久力不足,因此無法徹底吞併宋朝;其二、宋朝經濟發達,用錢可以續命兩百年;其三,金滅遼,蒙古滅金,給宋朝了緩衝時間。

元朝儘管武力值爆表,但是不足百年而亡,原因有三:其一、元朝內政不穩,矛盾尖銳,國內起義不斷,勢難持久;其二、蒙古軍在中原花天酒地,戰鬥力極速下降,遠不能跟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軍相比;其三、朱元璋天賦異稟,能在短時間內積聚實力,掃平割據勢力,驅逐蒙古。



宋朝一直沒有統一華夏,北方一直有強敵存在,但是強敵內部有反叛勢力,且武力值都爆表!遼國與宋實力相當,相持之下宋朝必被滅亡!但是遼國境內的女真人快速崛起,數十年就攻滅了遼國,建立了金國。儘管金國實力強大,但是短時間也滅不了宋朝,時間一久金兵戰鬥力下降,又被興起的蒙古攻滅!


宋朝儘管戰鬥力弱,但是它十分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宋朝打不贏別人,就用錢腐化別人,這是宋朝能苟延殘喘數百年的利器所在!遼國、金國都是在宋朝的糖衣炮彈下腐化墮落的。

元朝的各種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在中原的花花世界裡安逸久了,戰鬥力也嚴重下降。紅巾軍起義遍地開花,元朝鎮壓不過來,朱元璋又是千年不遇的奇才,因此元朝在起義之中土崩瓦解!



大秦鐵鷹劍士


重文輕武總比重武輕文好,兩宋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重文輕武著稱的王朝。但在事實上,文武共濟之道才是治國安邦的根本之策,宋元各得其偏頗,若論何著為上,自然是文治更佳。

宋代能夠維持重要的原因在於,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市民文化開始興起,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再加上趙匡胤的相互制衡之策,宋國的國力空前發展。又有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蘇軾、韓琦、富弼等大臣輔佐,所以雖然文弱一點,但是國立強盛,遼金夏一時也奈何不得,包括後面的元朝,也在釣魚城和襄陽城吃了閉門羹。

元代則不一樣,元代作為少數民族政權,馬上奪天下,但是統治藝術和漢人王朝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元朝整個治國體系,可以說完全是一個剝削型的,讓蒙古人去劫掠,讓色目人經商,必然引起民怨沸騰和人心思變。一旦軍事強人去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就會大大減弱,這個時候再剝削就必然會官逼民反,甚至二世而亡。


青年史學家


第一,比元朝多延續了221年的宋朝指的是北宋加南宋。北宋的存在時間是960年到1127年,男生的存在時間是1127年到1279年。兩宋相加,才能說比元朝多延續了221年。元朝如果從1206年開始算到1368年結束,那麼它存在了162年。這只是算法的不同。

第二,元朝的存在時間短是因為元朝的內部權力鬥爭激烈,政權不穩定。中國傳統皇朝的做法是多設幾個類似於宰相的官職,進行權力之間的互相牽制。例如,唐朝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宰相的數量多了,皇帝的權力自然就穩固了,即三省之間互相牽制以加強皇權。但是到了元朝時期,破壞了三省六部制,廢除了尚書省和門下省,只留下中書省。 不僅宰相的數量減少了,而且宰相的權力又加強了,不僅能掌握行政權,還能掌握決策權。相權加強了,皇權自然就削弱了。元朝時,宰相竟然能決定皇帝的廢立——這種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就使得元朝的內部不穩定。一個內部不穩定的政權怎麼可能長久的存在下去?!



第三,宋朝掌握的經濟資源要遠多於元朝掌握的經濟資源。從南宋開始,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也就是說南方的經濟比北方發達。兩宋掌握了南方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與兩宋同時存在的遼、西夏、金等政權控制的北方,經濟不發達。打仗打的就是錢,有錢的肯定比沒錢的堅持的時間要長。元朝統一了中國之後雖然也是控制著中國南方,但是朱元璋等起義軍起義以後,實際上元朝就失去了對南方的控制。也就是失去了賦稅的主要來源地——一個沒有錢的政權是註定要被消滅的。



第四,蒙古人不重視儒家文化。不管我們現在如何的批判儒家文化的落後與不合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小農經濟、專制制度和儒家思想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想要穩固統治就必須任用學習儒家思想的儒生掌控國家政權,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也就說宋朝的統治階級在進行對外戰爭的時候大體上是能夠形成合力的;而元朝並不重視儒生,雖然說有儒生在政府擔任要職,但從全國範圍來講儒家的儒生是不受重視的。也就說當發生了農民起義的時候,漢族地主是不會全力幫助元政府的。



第五,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個以少統多的一個全國性政權。蒙古族與漢族的力量將相差太過於懸殊,漢族只是被一時的軍事力量征服。如果元朝想要長久的控制中國,就必須主動地融入到中華文明之中,成為漢族的一部分。但我沒看到蒙古族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一個沒有民族認同感的民族建立的政權必然不能長久。鬥爭的本質是看力量的強弱,力量強弱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看人數的多少,漢族的人數遠遠超過蒙古族——也就是說蒙古人建立的政權必然被推翻。與之相反的是,宋朝是一個純粹的漢族政權——有天然的民族認同感。

第六,中國發展的是小農經濟,而蒙古人發展的是遊牧經濟。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之後,支持商業的大力發展。這就與中國的傳統政策和傳統習慣發生了衝突,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小農經濟。而小農經濟又是專制制度存在的基礎。基礎被破壞了上層的政權還能穩固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蒙古人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催生出民主制度來,至於當時元朝的專制制度是不相符合的。既然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就要被推翻。

第七,元朝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屠殺政策。蒙古人決定一個民族地位的高低是通過武力值的,武力值高民族地位就高,反之就低。在蒙古做政府的所有民族中,漢族當時的戰鬥力是比較低的。所以蒙古人對漢族一直是瞧不起的,實行一種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政策。並且,元朝恐懼於漢族人數的眾多,對漢族實行屠殺政策。這種反人類的做法會加重民族矛盾,時間長了必然會遭到強烈的反彈。在這種反彈下,元政權滅亡了。

綜合上述,元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單的概括為重文輕武或重武輕文。研究歷史要用摒棄情感的客觀的綜合性的方法。


人類社會教育


首先明白,是外患,蒙古大軍推翻了南宋。

宋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直到南宋趙昺跳海,宋亡。960年一一1279年。歷十八帝,319年。

宋朝重文抑武是有原因的,趙匡胤軍伍出身,歷經戰火,也深知後唐藩鎮割據勢力,攪亂了統一的中華版圖,特別是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皆是持有軍權,軍隊的諸候,割據一方的勢力所為。為保證政權的穩定,為拯救深受荼毒的百姓,以防後世的將軍專權。為避免發生藩鎮的割據和宦官的內亂,採取了重文抑武的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的兵權。



設立樞密院,負責軍隊一切事務,直接對皇帝負責。樞密院無統兵權,這也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將軍無軍權,對部隊不熟悉,對軍隊的兵員,物質,訓練,更是無從知曉。導致,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困境。我們從各種小說中也能深知一二,比如水滸中就有此描寫,將軍一人一馬,到州郡才能領取兵馬去征討梁山。

宋汲取了五代十國的教訓,免徭役,重商貿,特別是在宋太宗繼位以後,統一中國,推崇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政治開明,經濟繁榮,百姓富庶。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民安江山固。流傳下來的清明上河圖,就很能說明一切。華夏民族文化歷經數千年,在宋時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文化立國有了進一步前進。文化學者比前朝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湧現可觀的,截至後世也稱頌的政治家,文學家,詩詞歌賦在兩宋時達到了頂峰。宋朝立國叄百壹拾玖年,兩次覆國,被滅,皆是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成吉思汗在1206年,統一漠北,成立大蒙古國,先後三次發動西征,馭十萬鐵騎,撗行歐亞大陸,使版圖罕見地擴展到接近北冰洋的地域,稱霸歐亞大陸。

元朝歷史從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止。元朝在全國結束,共98年。

元朝統始華夏大地,馬上打江山,每攻陷一地,屠城,全城軍民無一辛免,著名的屠殺,嘉定屠城,揚州十日,最後崖山之戰,殺死的何止十萬人,光蹈海酬國者就有十萬之眾。



經過多年徵殺,佔了華夏大地,視漢民如螻蟻,人分四等,撗徵暴斂,百里無一長袍之人。多麼殘忍,文化人基本上被殺光了,所以出現了崖山之後無文化。這類說法。因為是異族統始,漢文化得不到發揚,反遭打擊,十戶人家一把刀,結婚當夜蒙古人入洞房。這都是當時記載下來的。由於殘酷的統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終在起義軍的烈火下,元朝灰飛煙滅。


這兩個朝代沒有可比性,從文化傳統到文化立國,從儒學治國到修學,齊身,平天下。都沒有可比性。在元朝能數得著的文化,戲曲藝術在元代有很大發展,關漢卿,王實甫等人。竇娥寃,西廂記,拜月記,元代的壁畫到是很出色。元代的知識分子,近乎麻木,可以說除卻戲曲,別的乏善可陳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只懂得掠奪財富,滿足私慾,貪汙腐化成風,社會道德淪喪,滛樂成災,漢族百姓本來依靠種田謀生。卻被元軍突然從土地上趕走,淪為奴隸。肥沃的農田成了荒蕪的草原,然後放牧。逼使無地農民造反。據記載,中原地區歷經戰亂,赤地千里,水災,旱災頻繁發生,饑民互相烹食,數十萬災民就是起義的後備力量。




用戶5894663192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這兩個朝代都是如何亡國的。這其中跟“文武”又有何關聯。

宋朝的滅亡,可以說是皇帝對武將的極度不信任,從趙匡胤建國開始,便杯酒釋兵權,極力打壓武將,導致將兵作戰失調,宋軍綜合戰鬥力逐年下降,這是宋軍打不過蒙古大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崖山海戰的戰敗,也標誌著宋朝的最終滅亡,南北兩宋享國共計319年。

而元朝的滅亡呢,則與其常年征戰而不注重管理有關,歷代的元朝皇帝幾乎都是處在戰爭狀態,先是橫掃了亞歐大陸,後又鎮壓國內起義,再後來又是元末起義,元朝享國前後不過百年,共計98年。

這樣來看的話,宋朝軍隊雖說不行,但卻比元朝多延續了221年,這又是為何呢?難道說重文輕武要比重武輕文好?當然不是,這兩者之間並不能說誰好誰不好,最好的狀態應該是文武均衡。

宋朝之所以能比元朝多延續221年,只能說是文的力量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文是什麼?是文化,是治國管理,從狹義上來說,就是儒學。

宋朝的富庶,以及苦撐那麼久,就是因為懂得國家的管理與經營。而反觀元朝,雖有廣袤的領土,但卻缺乏有效的經營和管理,再加上其統治者對蒙古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實行分級統治,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元朝幾乎就是不重視文化的力量。

雖說後來元仁宗也開始提倡儒學,還恢復了科舉選官的制度,但卻因為蒙古貴族的阻擾而變得不倫不類。可以說,儒學和先進的治國理念從來就沒融入過元朝,後期的元朝更是出現了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現象。

至此,元朝皇帝就形同虛設,再也無力迴天,他們只貪圖享樂,逐漸加重百姓的賦稅,頓時起義不斷,社會動盪。這也就意味著元朝走到了盡頭。

所以說,元朝重武輕文,就是導致了他們不能很好地利用先進的中原文化來進行國家的治理,再加上接連的征戰,也使得這個看似強大的國家,實際內部早已傷痕累累。

這就是元朝為何會比宋朝少存活221年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