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專職的農夫嗎?在家務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心閱讀


現在還有專職的農夫嗎?在家務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你說的專職的農夫,是指只在家種地的農民吧。現在還有很多的,不過絕大部門都是年齡比較大的老人了!50歲以下的很少!

因為在家種地,如果種經濟作物,投資大,打理麻煩,收益還不穩定,動不動滯銷賣不掉,血本無歸。所以在家種地的農民,一般都是種的糧食作物,例如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這類糧食作物,國家有最低收購價,即通常說的保護價,不愁賣不掉,收益比較穩定。

但是這兩年因為環保稽查,種子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較多,而保護價不提反降,所以種糧食很難賺到錢了!

所以年輕的勞動力,都出門打工了,只有老人們出去不好找工作,也適應不了城市生活還在繼續種。

在家務農是什麼體驗?累而踏實

在家務農的都是年齡偏大的老人了,種了一輩子的地了,所以一年四季,春種夏播,秋收冬藏,有條不紊。農忙之時,累歸累,但也都習慣了。比起外出打工漂泊,在家種地,農閒串門,這種生活讓他們更踏實。

城裡人所羨慕的那種帶月荷鋤歸的場景,其實真實去體驗三天,就累跑了,心裡再也感覺到勞動的美了。所以那種農田樂趣的體驗,只適合單純的偶爾的體驗,真正長期體驗到其中滋味的,是農民,對他們來說,這已成為習慣。


阿甘的農場


我親身體驗過的農夫生活,就是到了農忙季節會定期的出去給那些忙不過來的人家打工幫忙,賺些養家餬口的費用。在我小的時候,還有專門從事這項工作的這個農民,到了農忙時節,他就會結隊一起的出去找活幹。也都是乾的辛苦活,十分的勞累。這些農活不只是那些莊稼,還有一些木匠、泥瓦匠等等。如今天看來,這簡直就是一群匠人,他們憑手藝吃飯,只是活躍在農村這樣的一個舞臺裡,沒有被更多的人關注。

如今的農村已經遠遠好於從前,就拿我們北方(山東)這裡的農村來講,以前的時候我們這裡是種小麥玉米居多,一到了秋收、過麥(mei)時節,家家戶戶都忙得不行。那時候機械化還遠,沒有那麼發達。往往秋收、過麥,這兩個時節都要佔用一個月的時間。而如今全部都是機械化,有專門兒開收割機,播種機,耕地機有這樣一群人。一到了秋收、過麥(mei)這兩個時節,他們都會出來打工。通過機器機械化的手段,很短的時間就會收割完畢,大大的節省了勞工,而這樣一群人也就是新時代的“農夫”吧。

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在我們當地對於種植傳統糧食麵積越來越少。更多的人開始種植溫室蔬菜,就是那種反季節蔬菜。溫室大棚在冬天種植西葫蘆,基本上一個家庭,就可以種植一個100米左右的大棚。一年的經濟作物收入遠高於糧食收入,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蔬菜種植。但畢竟這是一個有技術門檻的行業。雖然也算是農民,也算是在家務農,但是每天都要在大棚裡,悉心照顧蔬菜,要定期的施肥打藥,看著他們一天天的生長。等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還要定期的採摘也非常的勞累。

久而久之這樣種植蔬菜的農民越來越多,也形成了當地的蔬菜市場,家家戶戶都會在凌晨很早就把自己採摘的蔬菜賣到市場裡。但畢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西葫蘆結果的時候每天都會有收入。與種植莊稼糧食作物來講,收入相對高一些,對於整個家庭的開銷也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如今再家務農,農民收入生活也高一些,很多的農民在農閒的時候都會去學駕照,然後也開始買車,然後整個農村的生活面貌也在逐漸的發生改變。比起很多外出務工打工的一些農民工來講,在家種植蔬菜,雖然勞累一些,但畢竟收入穩定。作為農民來講,如果在農村的生活,那隻能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吃的苦多,耕種的土地多,然後自己的農民的一家日子才會越來越幸福。


老劉講農技


我爸媽絕對算得上是專職農夫,而且專職幾十年了。爸媽都是60後,算算都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了,有時候想想真的辛苦他們了。

爸媽現在在鎮上住,租了一個大隊的20來畝的農田,租期5年,租金每年結算10000多。村子裡還有家裡幾口人的口糧田,不算拋荒的,合計彙總大約4畝多點。

鎮上租的地就在家門口,都是連成片的,農活幹起來也省事不少。租的地是用來種植和培育雜交水稻種子的,一年就種一季。但是呢,20多畝地分兩批種,每批10來畝的樣子。這樣做的好處是插秧、施肥、噴藥、收割、曬穀都可以分批進行,更不會累,也不會太趕。缺點呢,就是把時間拉得太長,導致一年都要被捆綁在這片土地上。老家自家承包地通常都是用來種自家吃的普通水稻,有剩餘才拿去賣。

老爸自己買了一輛耕地機,所以耕地耙田的事都自己幹了。兩個時間段是需要請人的,那就是插秧和收割:插秧要趕時節,收割要趕太陽。

接下來說說一年的收益:雜交水稻種子平均每斤收購價6元左右,畝產年平均400斤上下,這樣毛利潤大概在6000元,除去成本,一年下來大概能掙30000塊左右。村裡的承包地種的口糧,剩下能賣的糧食大概也就2千來斤,摺合成現金3000塊不到,一年日用都不夠。

在家裡,最花錢的應該是人情往來,每年花在這個上面的金額少說得有10000+。所以,爸媽兩個人在家辛辛苦苦,勤勤儉儉一年下來,能攢20000就算非常不錯了。

唯一的好處是,在家務農時間比較自由,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都由自己安排,不用受人管束。就比如現在清明都快要到了,爸媽他們都還沒下過地呢。就因為這點,父親才會專職在家務農幾十年!


以上是一點根據自家情況真實分享,僅供參考。你覺得全職在家務農的樣子是什麼模樣呢?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


農筆記


我是在2014年至2017年的這三年的時間裡在我的老家專門種地的,及一年四季都沒有出去打工掙錢!因為媳婦在中學教學孩子太小,所以在家裡就流轉了26畝多地再加上自己的3畝地在家搞種植業。

我就談談自己在農村老家的務農的生活狀態,有可能不是大家想的那麼艱難:


首先得適應農村的慢節奏的生活狀態,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收種的時候或者澆地的時候比較忙一些,有可能加班!主要還是自己給自己打工所以什麼事都得自己多費心和操心。但是有一點很值得我驕傲的,就是農村的夜裡很安靜,睡眠質量很高,並且早睡早起,農活不忙的時候還能在田間地頭的小路上跑步鍛鍊身體,

能種植一些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蔬菜和農作物!在家種地我每年都喜歡種紅薯,葡萄也栽了兩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買到一棵好的石榴樹苗。因為孩子們特變喜歡吃石榴。


因為在家種地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我也習慣了經常跟年紀大的人在一起。孩子們玩耍比較方便,因為每家每戶都是獨門小院,大都是土地所以就不害怕孩子們磕著碰著。下地的時候也能帶著他們下地幹活。慶幸的是我的兩個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沒有打過點滴。{大的女兒5歲了,小兒子2.5歲了}兩個小傢伙在農忙的時候還幫組我們夫妻兩個幹活呢!

在農村這幾年養成一個良好的存錢的習慣和勤儉節約的習慣,既在陽曆7月份和冬季的時候是賣大蒜和其它糧食的季節,只有這個時候才是見到收益的時候!

現在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相信在農村當一個新時代的新農人或者叫新農夫也是對有志於在農村創業的年輕人的一個很好的機遇!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豫東小農


這個必須有!孃家哥哥高業畢業以後就留在了村子裡,務農至今。

三十多年來,他種莊稼、幹農活成了精,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村裡面的農業推廣技術員,村裡人買種子、施化肥、防止病蟲時有個疑難雜症的都愛找他諮詢,後來他開了一個農資服務店,方便村裡人購買,自己也多了一份收入。



我家兄妹四個,只有哥哥留在了村子裡。其他人都隨父親辦了農轉非,哥哥當年因為已超18歲無法辦理,只好一個人留了下來。後因為怯場高考失利,最終還是留在了村裡。為此,父母愧疚了好多年!

兩條進城之路被斬斷之後,哥哥死心塌地留在了村裡面結婚成家生孩子,成為了村裡邊高學歷農民。現在五十多歲的他在村子裡面可算是最年輕的農民,比他年輕的七零後、八零後以及他的兒子九零後們大都進城務工去了,留在村裡面的盡是些3869隊伍(婦女老人和兒童),哥哥一直以他的年輕和知識幫助和帶動著周圍農家人。



現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縣裡面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有關知識培訓,還有各個農資廠家的專業培訓,種起地來,越來越專業,越來越遊刃有餘了。現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縣裡面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有關知識培訓,還有各個農資廠家的專業培訓,種起地來,越來越專業,越來越遊刃有餘了。

今年開春,縣裡邊一個農業託管合作社找他合作,一起為我們村外出打工的農家人辦理土地託管業務,進行規模化種植,從推廣省農科院高新技術成果,使用農業機器人,以及在農資優惠供應和糧食收購高於市場價三個方面讓農家人增收得實惠。

可見,行行出狀元!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像哥哥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專業的農夫之路應該會越來越寬廣。


村姑說村事


我是一個70後,先生在珠三角工作,我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最小的今年讀三年級,大的讀大學了,一共五個孩子,14年辭了工作回來專門帶娃。剛剛回來真的是非常不適應,送娃去學校上課後,我除了買菜做飯,其它的時間就無所事事了。幸好我妹嫁的這裡還有最後一點點耕地,大概加起來不知道有沒有一畝,分別是三個地方。有一塊三四分的專門種菜吃,另外兩個地方分別種花生或者番薯。一般下的都是農家肥,到農忙時期還是比較累的,因為自己一個人做事情。除了帶孩子之外,我應該也算是比較專職做農民的了。雖然累,但是我很快樂,很充實,因為種地,也算是鍛鍊身體了,總比無所事事的去打麻將好的多吧。


黎張相沫


感謝豫東小農的提問,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大家好我是椒鄉帽子哥。

作者在這裡說到現在有職業的農夫嗎?我可以明確的回答:有!因為我就是一個專職的農夫。本人自2013年12月份退伍以來,因為學問不高,工作又不好找。就去了工地幹了兩三年,在2016年的時候和父親大人經過一番談話,決定在家以種地為職業,很快我和父親的思想達到一致!



在2016年11月份的時候在我們當地的大力支持,在我們當地政府的指導下,我父親成立了我們自己的合作社:柘城縣康柘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土地流轉了1000餘畝!



主要種植農作物有:西瓜.辣椒.小麥等農作物!其中我合作社辣椒分別在17年和18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全縣辣椒種植大戶的第一名!種植的西瓜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等一些大城市!並先後帶領附近300餘名群眾在我合作社參加勞動,並得到我們當地政府的高度支持!



經過這兩年的種地心得總結,自己感覺種地沒有什麼丟人之處!反而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以上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教!喜歡椒鄉帽子哥的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


椒鄉帽子哥


今天三姐分幾個階段來跟大家說說,做農夫的真正體驗。

第一個階段是15歲到30歲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從人民公社到83年包產到戶之間的體驗

眾所周知,那個階段是吃大鍋飯的階段。

那個階段的農夫心裡邊很簡單,每天早早的吃完早飯等待生產隊的敲鐘聲音,我這個人是個比較積極向上的人,在敲鐘之前,把家裡的一切事物打理好,鐘聲一響馬上帶著工具到生產隊聚齊。

每天早上規定到地頭的時間是早晨五點半,超過這個時間不但要扣工分還會被隊長大聲的罵。

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經商和打工的這一說法,大家也不會去想別的,每天只跟著隊長幹好自己的活就行了

那時候的人非常團結,無論是鏟地還是割地,如果你因為某種情況,落到後邊了,只要你不是刻意的,前邊到頭的人都會主動回來幫你

那個時候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幾乎天天出勤希望自己多掙幾個工分。

記得有一年我們家在年末結算開支的時候,除分到一年的口糧之外還分到600多塊錢,我父親拿回錢的時候我們全家別提多高興了

我們分到這600塊錢是由我們四個人參加勞動所得,其中有我父親,我弟弟,我妹妹,我,母親有時也參加

我們家的錢全部由我父親轉交給母親掌管,我們姐弟幾個從來不會伸手管爸爸媽媽要錢,每天勞動並快樂著。

第二個階段是我結婚以後。

到了80年代的初期,國家已進入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農村也時興了分田到戶

作為第二個階段農夫的我,心裡邊也開始湧動起來,但從來沒有放棄土地的想法

因為長輩都有特殊情況不能幫我照顧孩子,我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選擇小打小鬧,在種好自己承包地之餘,做過扛大包走家串巷賣服裝和鞋子,開過小賣部,服裝裁剪部等等。

雖然每天特別辛苦,但我對生活一直都是充滿信心,也從來沒想過要離開農夫這個職業

不想離開農村的原因是,我覺得農村是我的根,是我的家,土地更是我的命,我只有在種好地的同時,才能兼顧其他別的副業。

這個階段做農夫的我覺得

雖然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我覺得那是插曲,在我們人生這部大戲的裡邊,如果沒有幾段插曲,就不會有迴歸主題的重要性

第三個階段是已經步入老年階段的農夫

我的兒女現都已成家,而且在城市裡打拼的也小有成就,看到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節奏,我還是覺得做農夫好

做農夫的好處是,我們每天面對著我們的土地,只要我們盡心盡力的對待它,對它精心呵護,給它足夠的營養,他就會義無反顧的給我們回報,並讓我們在和土地打交道的過程當中產生誰也離不開誰的樂趣。

總結。

做了一輩子農夫的體驗是,農夫的責任是多打各種優質的糧食

農夫的好處是自己當老闆,自己說了算

農夫的快樂是,土地不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只要你誠心對她好,它就會毫無保留的給你回報

農夫的煩惱是,土地,你如果對他苛刻,他會讓你一整年都白乾

我是三姐,以上是我做了一輩子農夫的總結和體驗

希望大家熱愛土地,愛護土地,希望對土地有熱愛情節的年輕人不要離開土地,讓土地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手裡演變出各種各樣的財富做新時代的農夫。


三姐118農家三姐


我就是一名普通農民,現在專職務農。以前雖然是農民,但從沒有把農業當事業去做。做過工程,也做過生意,還當過農民工。後來慢慢發現自己不喜歡城市喧譁,人心複雜,生活快節奏。2015年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一位做農業的朋友。和他交談中得知,做農業也可以賺錢,效益還可以。於是回到家,做了一名專業農民。

回到農村,生活節奏慢了,生活安靜多了,空氣清新,心情也舒暢了。後來發現做農業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除了吃苦耐勞,還得是個多面手,經濟學,銷售,法律,風險評估,專業技能,規劃等都得懂些,一個人身兼幾職,真的不容易。

還有一個有趣現象,農民很少相信有專業技能的農技師,總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和現實差距大。只能看著他們犯錯。也很少專職做農業,在農業生產中缺乏對自己負責任態度,“活幹了,農作物長不長,不是自己的事”。很少有人尋找原因。

這也許就是真實農村生活。





半生煙火a


💔現在中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農村的田地都承包給了種田大戶,確實應運而生了"專職農夫"。"專職農夫",購買了許多大中小型農業機械,他們專為種田大戶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確實是個生財之道。我鄰居沈二毛今年四十歲,他和弟弟投資了二十五萬元買了耕種機插秧機收割機,春天耕種每畝150到200元,夏天收割小麥油菜每畝80到100元,秋天收割水稻每畝80元。承包了周邊許多種田戶的田地二千畝,每年耕作和收穫循環勞作,年收入豐厚。現在人們種田為了減輕勞動力,實行了機械化操作。"專職農夫"在農村很受歡迎!如果你地有種田大戶和散戶,你也可以當"專職農夫”,讓自己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