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中國,現在指代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沒落的文明古國,我們都會驕傲的稱自己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

從大秦王朝算起,我們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歷經多個封建王朝時期,上千年時間累積著璀璨的文明,多次王朝時期,萬國來朝,俯首稱臣,實事求是的說,很多時期,古代中國都是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國家。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即使是強大的馬其頓王國,和古羅馬帝國在鼎盛時期也不能說超越了中國。中國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經歷一段時期繁榮之後,會經歷改朝換代,多次的王朝更迭,也使得周邊國家,不知道怎麼稱呼中國。

不同朝代的更迭,也會帶來不同的稱呼變化,當然這也和這個朝代的實力有關,鼎盛的王朝,往往能夠獲得極大的影響力,廣為人知。比如大漢,大唐,大明。

唐朝時期,中國國力強盛,開放包容,對外交流頻繁,經濟,政治,文化極為繁榮,萬國來朝,熱鬧非凡,很多外國人,就稱中國為大唐,現在也有很多人想著夢迴大唐,在外國,華人聚集區也統稱為唐人街。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當然,中國這個名稱也是有來歷的。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著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一開始“中國”這個名字用來指代的是中原地區的勢力,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國就被其他諸侯國稱之為中國。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索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範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中國自古以來就和周邊國家往來頻繁,不管是經濟,貿易還是文化,當然如果不能好好說話的國家,就只能在馬背上相見了。

古印度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稱呼中國為“支那”,請注意這個“支那”並不是二戰小日本所稱呼的那個具有侮辱性的詞彙。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早在漢代佛教就已經傳入中國,有很多印度佛教高僧前往中國求學,傳教。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在唐代,玄奘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就是前往的古印度,在玄奘的著作之中。他記述自己與印度戒日王的對話,戒日王知道玄奘是來自東方的虔誠信徒,就問他是不是來自摩訶至那國,翻譯過來就是偉大的國度,玄奘大師回答說,支那正式前任王朝的國號,如今已經更名為大唐。

而曾經西方國家也在很長一段時間稱呼中國為契丹。這不僅和中原王朝當時國力衰微,國家羸弱,軍事實力太弱有關,還和馬可波羅有關。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這個崛起於唐朝末年時期的國家,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統一了北方的廣袤地區,契丹建立的遼國,曾經疆域十分遼闊,相比較於偏安一偶的宋朝,強大太多。

契丹建立的遼國王朝的疆域是趙宋王朝的一倍:它東臨北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可以說是,東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城,北絕大漠。

在地形上,契丹王朝也把宋王朝對外交流的線路封堵了,除了東海,南海的水上路線,宋王朝很難和北方的俄羅斯和中亞,西亞等國家,產生交流,相比較於契丹當時能夠成為中心,聯接日本,朝鮮,大食,波斯,等地,當時的大宋王朝實在缺乏那個實力。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也難怪,很長一段時間,契丹一直被歐洲各國誤認為是中國了。

而元朝時期曾到訪中國的馬可波羅,把自己的見聞寫成了著名的遊記,回去之後卻興奮地訴說著契丹是如何富庶,間接地說明契丹的知名度超過了元朝,“契丹”就這樣成了中國的代名詞,畢竟黃金一直是最為吸引歐洲人的一種財富,直到15世紀,東方的黃金,依然狂熱的吸引著西方的航海家。

有個外國人來中國,還給中國改了個名字,誤導世界好幾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