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的直徑是20萬光年,20萬光年是什麼意思,是以光速跑20萬年嗎?

澤偉86


人類對於銀河系直徑的測算,主要是通過對造父變星的觀測來推斷的,目前對於銀河系的直徑也還沒有定論。造父變星是變星的一種,它的變光週期和光度呈正比,因此可用於測量星際和星系際的距離,通過對於銀河系內大量造父變星觀測數據的積累,來推算銀河系的直徑。

如果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光年,那麼光要穿越整個銀河系需要10萬年的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空間距離。而我們所處的宇宙直徑直徑可能達到920億光年以上,這更是一個超出人類想象的巨大空間。我們人類的目光當然不能超光速,我們的眼睛只是接受進入我們視網膜的光線而已,比如,我們看到了一顆20光年外的恆星,那麼你看到的這顆恆星的樣子是它20年前的樣子。


地理沙龍


感謝提問!近來寫了不少與光年和銀河系有關的問答,有網友問為何之前課本上所學的銀河系直徑為10光年,而在近期對銀河系直徑的描述卻變成了20光年,是寫錯了還是宇宙膨脹了?

其實這兩個數值並沒有“錯”,前者是老的版本(是美國女天文學家亨麗愛塔·勒維特於1912年“測量”的),代表了歷史觀測水平,而後者是結合了最新的觀測技術推演而來,代表的是當前的科學水平。而關於宇宙的膨脹,據科學觀測發現,銀河系以外的天體都在離我們遠去,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了後退的速度與距離的關係,即距離越遠後退的速度也越快,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常數。

確實,銀河系直徑為20萬光年,表示即使是光速也要穿行20萬年。我們都知道,光速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一光秒≈30萬千米,而一光年的距離表示約10萬億千米,代表的距離十分遙遠,因此光年屬於常用的計量天體距離的單位。

像M87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表示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黑洞照片,其實是5500萬年前該黑洞的面貌,而比鄰星雖然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只有約4.22光年,但這個距離對於當前人類的科學技術一樣是難以企及的,因為4.22光年等於3.99246E+13千米,即使是每秒約17千米的宇宙探測器也要飛行74470.58824年,可想而知,要想飛出銀河系簡直非猴年馬月能形容的。

既然銀河系直徑規模達20萬光年,科學家是如何“測量”的呢?

科學家對銀河系大小的測算和結構的組成是通過造父變星總結而來的,造父變星其實是變星的一種。變星顧名思義就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經常變化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這類恆星在銀河系內普遍存在。科學家正是利用這類恆星的絕對星等與它的光變週期呈有規律的線性關係,因此只要知道週期就等於知道了恆星的絕對星等,再與視星等作對比就能得出這個恆星到地球的距離。

由於根據造父變星周光關係可以測量星系、星團等大尺度的空間距離,因此這一測量方法也被被譽為“量天尺”。


地理那些事


光年是距離單位,意思就是光走一年所經過的距離,你的理解沒錯,20萬光年就是以光速跑20萬年的長度。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10到18萬光年。

其中銀暈大約18萬光年,在銀暈外面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呈球狀的射電輻射區,叫做銀冕,銀冕至少延伸到距銀心32萬光年遠。

光速大約每秒30萬公里也沒錯,並且真空中的光速是已知最快的速度,沒有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可以超過這個速度。

說道測量銀河系的跨度或者遙遠天體的距離,方法有很多,也較複雜,我簡單介紹幾種。

太陽系內的距離測量就不說了,人類的探測器已經飛到柯伊伯帶了,這個距離內可以測量的很精確了。

對於距離太陽系較近的恆星,主要的測距方法是視差法。當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鄰近恆星的位置相對於更遙遠的背景天體會有些微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轉換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地球在太陽兩側的兩點間直線是這個三角形的短邊,這個短邊長度是固定的,就是兩個天文單位,三角形的長邊則是地球到該恆星的距離。這個角度的改變量非常小,測量出1角秒變化的距離是1秒差距,相當於3.26光年。隨著天體距離的增加,測量得到的角度變化值就越小,而這個值的倒數就是秒差距的值。所以通常以秒差距來表示天體的距離,不過在一般的場合與大眾化的媒體上,都會將秒差距轉換成光年來表示距離。

另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利用造父變星作為標準燭光來測距。造父變星是一種非常明亮的變星,其變光的光度和脈動週期有著非常強的直接關聯性,它是建立銀河和河外星系距離標尺的可靠且重要的標準燭光。

還有很多種利用多種天文學規律的方法來測量距離,比如利用威爾遜-巴甫效應,利用超新星等等方法,描述起來比較複雜,這裡就不深入討論了,感興趣可以搜索各種百科網站上的介紹。


心繫宇宙天地寬


首先說明一點,之前很長時間銀河系直徑一直被認為是10萬光年,不過去年我國的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了銀河系直徑遠不止10萬光年,達到了20萬光年!

這也是人類觀測水平不斷提高的結果,當然科學家們認為20萬光年也可能不是最終的結果,銀河系還可能會更大!

那麼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很簡單,“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與“地球直徑12756千米”是一個意思,因為光年和千米都是距離單位,甚至與“你的身高1.8米”也是一個意思!

一光年,就是光速跑一年的距離,也就是以30萬公里/秒的速度跑一年的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94600億千米!

所以,20萬光年簡單理解就是光飛行20萬年的距離,以光速飛行20萬年的距離,當然也只有光這種這得信息的物質能以光速飛行,其他物質都不可以!

不過雖然我們不能以光速飛行,這並不代表著我們飛行20萬光年穿越銀河系花的時間一定超過20萬年。按照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原理和尺縮效應,如果我們的速度足夠快,足夠接近光速,你穿越銀河系的時間會遠小於20萬年!


宇宙探索


宇宙就是一個普通的四維空間 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它沒有開始,也不會結束。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物資的無限空間,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空,我們所說的暗物質就是我們現在的手段和技術有限暫時還無法看到的普通物資,它是宇宙空間的沃土,我們看到的星球·星雲就是生長在這片沃土上的生命體。我們抬頭看見的星光絕不會平白無故就進入我們視線,沒有任何物資的真空我們是什麼也看不到的,我們每天感覺到的太陽能量也不會無緣無故傳到地球,只是我們現在的能力有限暫時無法解釋而已。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物資世界,我們每天看到的滿天星光就是生長在這片沃土上的生命,它們也和宇宙中的萬物一樣,有生也會有死,它們從雲霧中來,最後又回到雲霧中去,這是宇宙中萬物的自然演變規律,絕不是人為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恆星死亡後變成了能吸食萬物的黑洞,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這好比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死了之後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神仙·妖魔一樣,這又是一本變了種的神學。前段時間我們看到的所謂黑洞照片,就是人工合成的宇宙蜃樓,連光都不放過的黑洞也歷歷在目了。星體演變到最後看不見不是它變成了黑洞,而是變成了一堆耗盡能量的星體殘渣了。 愛因斯坦相對論就是在一定假設條件下才成立,相對相對,沒有相對物,相對論一文不值。宇宙學中時空扭曲·時間變慢就是在宇宙是有限無邊的前提下得出的,有限無邊也不是什麼宇宙學了,變成了區域論了。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人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空間中的自然現象,人們製造出的各種儀器,其可行性都是在一定範圍內,超出了這個範圍就變成了人類的玩具了。就像醫生手裡的儀器,在一定距離內能測出你的身體情況,超出這個距離就不知道你是誰了。哈勃望遠鏡看到的也是它力所能及範圍內的自然現象,看到的也是哈勃本性的宇宙,決不是現實中的宇宙,你把哈勃望遠鏡放在宇宙的任何一個地方,所看到的都是宇宙在膨脹。現在人們看到的星系也只不過是物資運動形成的一個自然現象,星體就是由空間物資聚集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這都是由自然規律決定的,其行星·恆星·紅巨星等就是它演變過程。任何物體的質量都不會無線增加,所以任何物體怎樣變化都不會形成黑洞,黑洞只是理論上的計算出結果,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

光速只是理論是的計算,現實中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也不會有無質量的物體存在,我們現在得出的任何結果都是在一定假設條件下才能成立,沒有一定的假設,任何理論都是一紙空文,沒有張三,哪來的李四。黑洞·白洞·蟲洞都是人們理論上的嚮往,霍金就是一個夢幻家。 在茫茫宇宙中,物資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偶然和必然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這是宇宙萬物的基本規律,儀器本身沒有錯,只是人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星體演變到後期並不是變成所謂的黑洞,它只不過是變成了失去光芒的星體殘骸,你到跟前什麼都看見了。現實世界中,物資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也不會平白無故的產生,它們只能相互轉化,大如星球,小如分子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白矮星·紅巨星不過是星體的一點餘火。

我們的宇宙就是一個生機昂然的空間,所謂暗物質就是孕育生命的土壤,星體就是這片土壤中生機勃勃的無機生命體,你看的隕石·小行星帶等只不過是星體死後的殘渣碎骨。

宇宙的萬物就是一個生命過程,有機生命和無機生命都是一樣,我們人類在浩渺空間裡不值一提,沒有什麼前提條件,是自然而然孕育而生,是大自然在特殊條件下的產物,沒有人類,宇宙還是宇宙,地球還是地球,一切還會一如既往的向前發展。


海闊天空125


是的,銀河系直徑約20萬光年,一光年約9.5萬億公里!這個距離是我們普通人無法形容,無法理解,無法想象的!你就想銀河系中的星球比地球上沙子還多!這些都是通過天文學家的有限觀測,再加上計算而推測的樣子。銀河系的真是模樣還在不斷地修正。(圖片為借用有問題可聯繫我刪除)



小良8


銀河系的直徑是通過視差法和亮度計算出來的。

三角視差法

對同一個物體,分別在兩個點上進行觀測,兩條視線與兩個點之間的連線可以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根據這個三角形頂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體距觀察者的距離。對於目標恆星,1月測一次,7月再測一次,然後根據兩次測到的不同夾角和地球公轉軌道的直徑就可以測出較近的恆星的距離了。這個方法可以測出300光年以內恆星的距離,超過這個範圍就測不出來了。



通過量度變化測量

恆星的距離越遠亮度衰減得越多,如果知道它原本的亮度,根據測到的亮度就可以計算出距離來了。如何才能知道恆星原先的亮度呢?這就要靠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恆星了。這種恆星被稱為造父變星,它的亮度有周期性的變化,而變化的週期和它原本的亮度有關。這樣通過觀測變星的亮度變化週期就可以推定它原本的亮度了。經過大量的觀測人們發現銀河系中離地球最遠星團有16萬光年,而地球大約位於銀河系半徑的2/3的位置上。最終人們推定銀河系的半徑約10萬光年。


日衝信息 黃


是的,銀河系直經10萬光年,意思是,光從恆星出發,在宇宙中走了十萬年的時間才到達地球到達我們的眼睛被我們看到,我們看的w宇宙中的天體是它們過去的樣子。記得,這裡的光年是長度單位。不是時間單位,是光在太空中走一年的距離,這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夢程771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出現一個名詞我叫它“曲秒”!呵呵


j菸嘴


其實光比看的速度還慢,我們把眼睛張開吋多遠的東西一下子就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