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战役,明星将军隆美尔的甩锅记录

突尼斯战役,明星将军隆美尔的甩锅记录

1942年12月26日,在阿拉曼会战中失利的隆美尔率非洲装甲集团军的7.8万人(其中德军3万人)和130多辆坦克撤退到利比亚与突尼斯南部交界的马雷特防线,靠近了统帅第十装甲师的阿尼姆将军的部队。隆美尔很清楚,非洲军团现在面临两线作战,东线的英国不好惹,而西线的美国人相对比较年轻,对装甲战术掌握并不娴熟。来增援的阿尼姆将军是一位普鲁士贵族,有高度的自信以及充满对隆美尔的不屑的敌视。屌丝的逆袭的明星将军隆美尔顿时已经找到了非洲困局的唯一解决方案,那就是甩锅给阿尼姆将军。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在巩固了新阵地,而同时隆美尔也开始提交申请准备回国治病。他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也将更名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意大利的梅塞元帅任司令。

作为明星将军,三德子的英雄,隆美尔在回国治病前,打算打一场政治胜仗来鼓舞士气给希特勒看。当时位于隆美尔部队正面的英第8集团军尚未对马雷特防线构成威胁,蒙哥马利在攻占的黎波里后,就忙于重开的黎波里港,要发动一场新的攻势还需准备一段时间。而位于西面的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和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却威胁着他的后方。隆美尔决心利用位于两股敌军之间的中心地位,先以背面包抄奇袭方式击溃他后面的盟军,然后调头对付蒙哥马利。这是一个蹩脚的计划,只能展示在图纸上不能真正的实施作战,首先德第5装甲集团军不归隆美尔指挥,而隆美尔与阿尼姆的攻击部队与隆美尔不能协调作战。

主攻地点

隆美尔的进攻计划被盟军破获,但他们却搞错了德军的主攻地点,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和英第1集团军司令部都认为敌军的进攻地点是在丰杜克附近。为此,盟军在丰杜克后面部署了重兵。

1943年2月14日,德意军发起了代号为“春风”行动的进攻。北面阿尼姆的第5集团军从弗德山口向美第2军阵地发起主攻,德第10和第21装甲师两面夹击,重创美第1装甲师,攻占了锡迪布齐德。15日,南面隆美尔部队也攻占了加夫萨,向费里亚纳进逼。17日,隆美尔进占了费里亚纳。

隆美尔计划从费里亚纳挥戈西北,向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挺进,以切断英美盟军的交通线,从而把战术性胜利发展为战略性胜利。不过,他虽然得到了在罗马的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的支持,却得不到阿尼姆的合作,阿尼姆控制了装甲部队。

经过妥协,隆美尔虽然获得了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指挥权,但却不得不首先进攻东北面的勒凯夫。这样,隆美尔面对的是英美盟军的正面而不是背后。隆美尔不由得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离敌人战线近得不能再近,势必使我们去攻打强大的敌人后备军。”

1942月19日凌晨2时30分,隆美尔开始向勒凯夫方向攻击前进。1943年2月20日,隆美尔攻占了卡塞林隘口,接着向勒凯夫南面的塔拉推进。但隆美尔没能攻下塔拉,他的攻势被盟军的增援兵力阻止了。直到到2月22日,隆美尔停止了攻击,下令部队撤退。隆美尔的进攻作为一次“目标有限”的出击,可说是战果辉煌。但他未能实现迫使盟军撤出突尼斯的战略目标,最终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战术胜利。现在隆美尔总算是可以回家吹一吹最后的战绩了,下面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北非的战败责任甩给贵族将军阿尼姆了。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如果隆美尔从一开始在部署上不受牵制就进攻特贝萨的话,这样一个目标也许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能迅速夺取拥有大量补给储备的美军那个基地和中心机场,那会使盟国部队不再可能守住他们在突尼斯的阵地。”

隆美尔的进攻使美军遭受了重大损失。美第2军3万人中有3000人阵亡,4000人被俘,260辆坦克被毁或被缴获,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蒙羞受辱的艾森豪威尔撤换了弗雷登道尔,任命勇猛善战的巴顿少将出任美第2军军长。巴顿早就渴望能与隆美尔交手。但同时阿尼姆将军的牛头行动却被英军所击退,第501重装甲营遭到了重创,让阿尼姆不得不收回一切调出非洲军团的申请,再等待一场胜利。

1943年2月23日,希特勒看到了两位将军在装甲指挥上的能力差距,于是任命隆美尔为新组建的非洲装甲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阿尼姆的第5装甲集团军和梅塞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原隆美尔的非洲装甲集团军)。隆美尔获得新权力后,决定不等蒙哥马利来攻,即抢先向他发动攻击。这次攻击还是一次有限目标的战术攻击,他希望通过这次攻击来实现装甲部队的指挥权转移,在非洲军团溃败前及时转移给阿尼姆将军。

进攻梅德宁,甩锅阿尼姆

3月6日凌晨,隆美尔以3个半装甲师的160辆坦克(比1个装甲师本应拥有的实力还要少的坦克数量),在200门大炮和1万名步兵的支持下,向梅德宁发起进攻。上午8时,当德军装甲部队推进到离梅德宁约15公里的一座山脊上时,遭到了蒙哥马利部署的近500门反坦克炮的猛烈轰击。到中午时分,德军装甲部队仍无力向前突破。英军俘虏和侦察营缴获的文件证实,蒙哥马利事先就对隆美尔的行动计划的每一细节了如指掌。下午5点,隆美尔下令取消了这次进攻。160辆坦克损失了50辆。他同时拍了一份电报跟统帅部说:“阿尼姆的装甲军团指挥能力值得信赖,他可以做为非洲军团司令的继任人选。”3天后,隆美尔离开突尼斯,此后再没有回来。作为德军在非洲军衔最高的将领,阿尼姆自然成了隆美尔的继任人选。当时“非洲”集团军群的情况已经是日薄西山,这从轴心国和盟军的实力对比就可见一斑:人员35万比50万,坦克200辆比1800辆。而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针对这种情况,此前在他提交给隆美尔和梅赛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就算盟军不发动大规模攻势,“如果没有援助到来,我军也将会在7月1日停止活动”。阿尼姆这些对未来战局的悲观评估,自然不会赢得上司的好感。3月30日,凯塞林元帅的参谋长齐格菲.威斯特法尔将军视察了阿尼姆设在突尼斯的司令部,他一个劲的埋怨阿尼姆的“非洲”集团军群不是集中精力想办法战胜盟军,而是不断的向后张望。

4月7日,两路盟军在斯法克斯以南成功会师,阿尼姆只得下令将部队撤往突尼斯东北一隅。这时的阿尼姆已经处于前有追兵,背临大海,补给不济,进退两难的困局,然而一周后,他又接到凯塞林转来的关于XTL和墨索里尼要非洲集团军群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命令。同时,凯塞林还下令将行政人员也加入战斗序列。但阿尼姆手下这时只剩下9个已消耗怠尽的德国师(每个师的平均员额只及正常的2/5)和5个已几乎丧失战斗力的意大利师,而他的对手却有超过20个装备精良的师。这已经注定了阿尼姆和非洲军团的悲剧命运。

1943年4月22日,盟军第18集团军群对突尼斯守军发起“最后进攻”,到5月1日,德军退守到比塞大至恩菲达维尔一线,整个非洲集团军群只剩下70余辆坦克。此时除了一些炮弹以外,德军几乎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弹药和燃料。5月6日,盟军发起最后一击,虽然阿尼姆仍然试图组织反抗,然而毕竟无法抵挡盟军的进攻。到第2天中午,突尼斯城和比塞大先后落入盟军之手,阿尼姆率领残余部队退到突尼斯城以东的邦角(Cap Bon)半岛。5月9日,德国飞机最后一次降落在非洲,带来了希特勒要非洲集团军群要“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命令。不过,阿尼姆却并没有那样做,他把希特勒的命令理解为“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而这时他的部队早已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因此,投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5月12日,阿尼姆独自一人在非洲集团军群的司令部中被俘,但他拒绝代表全军投降,因为他已失去和手下部队的联系。第2天下午,意大利第1集团军宣布投降。至此,北非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意大利第1集团军和德国非洲军被歼。包括14名德国将军在内的13万德军官兵和近12万意大利官兵被俘。这个俘虏数字甚至超过了3个月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时的德军被俘人数。德军第10,第15,第21和“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第90轻装师,第164,第334和第999步兵师,“曼陀菲尔”师,第19,第20高炮师。意大利“苏佩尔加”第1步兵师,“青年法西斯”第13步兵师,“皮斯托亚”第16步兵师,“拉斯佩齐亚”第80空降师,“特列斯特”第101摩托化师和“半人马座”第131装甲师在突尼斯全军覆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