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精神鑄造了曾國藩的輝煌

曾國藩是清朝的名臣,也是不少人視為成功榜樣的人物。從一個小家庭裡的平凡人,到後來成為晚清的名臣之一,成為湘軍領袖。這一段人生歷程可謂是跌跌蕩蕩,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曾國藩該是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才能夠堅持下來,最終鑄就了自己的輝煌人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曾國藩身上那五種優秀精神幫助他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五種精神鑄造了曾國藩的輝煌

鑄造曾國藩輝煌的第一種精神是忍耐。前期的曾國藩是不懂得忍耐的。在老父親離開人世的那一天,曾國藩得知消息以後馬不停蹄地給皇上上書,請求回家守孝。然而,他還沒等到皇上的回批就回家了。這件事讓我們知道,剛剛入京的曾國藩還是一個愣頭青,不知道這樣做雖然是全了他的孝名,卻對他的政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什麼就不能忍耐一會呢?在守孝的時候,他慢慢回想自己的過去,反省自己在朝廷上的一些行為時,終於明白目前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再後來的曾國藩回京之後,在面對左宗棠的刁難時,他居然能夠淡然處之了,而不是針鋒相對。這放在以前來說,曾國藩肯定是要懟回去的,此時此刻的他,已經想到了不能和左宗棠為敵,想到了更遠的未來。所以他忍下來了。

五種精神鑄造了曾國藩的輝煌

鑄造曾國藩輝煌的第二種精神是隨和。曾家家風之一就是待人有禮。長相上比較和藹的曾國藩加上待人總是彬彬有禮,和他第一次接觸的人都會難以相信這個人竟然是湘軍的領導人,是領兵和太平天國對峙了幾年的將軍。不過,你要是覺得曾國藩的隨和是隨時隨地的,那麼就是你的錯誤了。曾國藩在御下的時候是十分嚴格的,甚至對待他們有幾分嚴苛。所以,你要是在曾國藩身邊的話,你能夠經常看到一群平時殺人不見血的將軍對著曾國藩服服帖帖,點頭哈腰。

鑄造曾國藩輝煌的第三種精神是知進退。在官場上不知進退的人,註定最後只能是被趕下臺。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生存下來,和他的知進退有一定的關係。在曾國藩建立湘軍的時候,曾經為糧餉的募集而著急。朝廷想過糧餉的事交給朝廷解決就行,而曾國藩寸步不讓。因為他深知,要是朝廷上派人下來監督糧餉,並且藉此控制湘軍的話,當時的清朝局勢就更加危急了。此為曾國藩的“進”。當太平軍亂國的局勢穩定下來以後,朝廷就有意把曾國藩冷落在一邊。很多人看出來朝廷用意以後,紛紛勸說,讓他別忍讓了。然而,曾國藩選擇了退讓,他知道就算舉兵也成不了大事。此為“退”。

五種精神鑄造了曾國藩的輝煌

鑄造曾國藩輝煌的第四種精神是沉穩。這種精神表現在他進軍作戰上。曾國藩在進軍作戰的時候,不管是在優勢兵力下還是劣勢下,從不冒險進軍。和太平軍的最後一仗中,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已經把天京層層圍住了。但是,曾國藩為了求穩,為了穩妥,把湘軍的傷亡降到最低,派兵把天京圍了2年。在佔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曾國藩還能夠沉穩地思考,保護自己的湘軍有生力量,實在是難能可貴。

鑄造曾國藩輝煌的第五種精神是廉正。曾國藩的為官清廉,在晚清的時候,是難能可貴的。人們很難想象,把握湘軍大權,拯救大清的曾國藩居然過的十分清貧。就連嫁女兒的時候,送出去的嫁妝也只有區區二百兩銀子。也因為這一點,所有人都敬佩曾國藩的為人,湘軍也甘願聽從他的每一個命令。

五種精神鑄造了曾國藩的輝煌

回首曾國藩的輝煌人生,我們能看到的是他背後的優秀精神——忍耐、隨和、知進退、沉穩和廉正。假如沒有這五種精神的相助,相信也就沒後來的曾國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