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要修萬里長城?

大秦一向擅長打仗,所以秦始皇才滅了其他六國然後統一了中原。而且秦的一些獎勵機制的設立也都是為鼓勵將士們在戰場上更加賣力的殺敵。所以在打仗方面秦可以說是很厲害的了,後來匈奴來擾亂中原的邊境,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去和匈奴作戰,這蒙恬把這匈奴人打得是節節敗退。但是秦始皇卻沒有讓蒙恬乘勝追擊而是讓蒙恬負責修起了萬里長城,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抵禦匈奴人的再次侵犯真的是這樣嗎?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萬里長城?

要說這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是為抵禦匈奴的話,不是很讓人信服。這原因是為什麼呢?當初匈奴來犯秦始皇就派大將軍蒙恬把這匈奴打得是落花流水,倉皇逃竄啊。這蒙恬的軍事才能完全值得信任,而且打下匈奴雖然說是有些吃力但是也完全不是多大的問題。而且在史書上寫著,當初蒙恬與匈奴打了一仗之後這匈奴敗了,在這之後啊所有的和匈奴一樣的遊牧民族連放牧都不太敢靠近這大秦的邊境,生怕惹惱了秦始皇然後他就派蒙恬來打自己了。雖說這句話有玩笑的成分在裡面,可是這確實是歷史在的真實事件。所以按照常理來說這匈奴其實是怕極了大秦也怕極了這秦的大將軍蒙恬這萬里長城專門修來對付匈奴是真的一點可能性都沒有,況且這小小匈奴哪裡值得這麼勞民傷財的,那秦始皇修這萬里長城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這修築長城可不是秦始皇他一家獨創的,在戰國時期這各國諸侯就在自己的封地邊境建起城牆用來防禦和運輸糧草同時也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告訴別人這是我的邊境,沒事不要來瞎轉悠當心我的刀劍無眼,一個不小心就傷到你了。這秦始皇統一了中原以後,沒多久就和匈奴幹起來了。後來蒙恬就把匈奴打敗了,還追出去七百多里,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萬里長城?

這秦始皇就把蒙恬叫回來修那萬里長城了。現在我們先來說說這秦始皇為什麼不讓這蒙恬一鼓作氣的追上匈奴把他一舉消滅呢?這行軍打仗哪有不需要軍需和糧草供給的,當時這蒙恬把這匈奴打出七百里之外了,按理說照著這樣的速度很快這匈奴就要被蒙恬給一鍋端了,但是關鍵時候掉鏈子,糧草沒有了這後勤部隊還沒來,在這樣下去怕是要來個反轉呀要是到頭來被這匈奴給打了那是肯定要輸啊,不行得撤了。

這蒙恬一回去就把事情的請況和秦始皇說了,這秦始皇好歹也是一個統一中原的人才啊,他一聽這事就覺得不行啊,這樣下去豈不是一直要因為糧草問題而耽擱了他的宏偉藍圖。於是他就想到了這以前諸侯不是都會建築長城嗎?一方面是可以抵禦外敵,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方便糧草的運輸肯定會很便利啊,這樣只要這長城一旦修好,這糧草就可以儲存在長城上了,到時候哪裡有需要就八百里加急給送去而且還不用擔心什麼下雨大風啊什麼天氣的原因,簡直就是便利得不得了啊。然後這秦始皇就找來了蒙恬把他的想法說了一下,這兩人一合計哎這是挺靠譜於是就風風火火的去辦了,而且秦始皇還讓蒙恬當監工。這也就是秦始皇要修這萬里長城的一部原因。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萬里長城?

另一方面,從這秦始皇滅了其他六個諸侯統一了中原就可以知道秦始皇覺得是一個實力和野心加持的人,可能還自帶嘲諷技能。所以他肯定不會只滿足於統一中原這樣的事情,他統一中原後打的就是中原之外的主意了。他想把國土擴大當然就得先解決那些遊牧民族了。該怎麼解決他們呢?當然是大仗了,這打仗大秦在行啊完全不虛的,想想商鞅為秦制定的律法和獎勵機制那個不是鼓勵戰場上殺敵的。在大秦的百姓想要得到榮華富貴就得拿軍功來換,所以說在戰場上的大秦士兵每一個都是抱著必勝的決心的,所以啊一直所向披靡。雖然說是不怕打仗,但是若是糧草跟不上這將士們就沒飯吃啊,那事情又變得不一樣了,只要是沒了飯吃這再厲害的虎狼之師,他也沒力氣了在戰場上肯定連拿兵器的力氣都沒有了,還談什麼打仗不打呢?所以等著這長城修好了1這些問題就好解決了,到時候不僅糧草能夠及時的補充。連那些受傷的士兵們也有了個臨時的庇護所。所以這秦始皇才不惜耗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去修這萬里長城。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萬里長城?

總結其來說,這秦始皇修這萬里長城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想要消滅匈奴這麼簡單。對於秦始皇來說一個小小的匈奴並不值得讓他費這麼多的心思主要的是他通過蒙恬這次與匈奴的作戰過程中自己的劣勢,他既然看到了自己的劣勢就開始總結了然後就是想辦法決絕了。要不怎說是這秦始皇雖然是很殘暴,但是他身上卻有很多領導人沒有的才能和優點呢。而且這秦始皇確實是眼光長遠,他做出修築萬里長城這個決定就是為了自己以後的宏偉藍圖的實現打算的。其實這長城的修築導致了很多人的不滿,是因為秦始皇確實很多方面都很殘暴而且很多人都不沒有那個能力去理解,他們只是覺得一個匈奴而已哪裡值得這樣大費周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