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淄博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地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至今,淄博正式设市时间也仅有60多年。

《张店篇》

战国时燕将乐毅分封在此,建立"昌国"。金末元初,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至元代后称之为张店。1961年1月后,淄博市委、市政府由博山迁到张店。

1、张店中心路与共青团路路口老“邮电大楼”

1974年拍摄的张店城区中心路(现金晶大道)与共青团路交汇口"邮电大楼",大楼刚刚竣工,这就是当年张店主城区最繁华的地段。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八十年代的"邮电大楼",楼上有“人民邮电”四个字。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邮电大楼",经过重新装修,并加装了液晶显示屏,但因为周围有一批高大建筑,“邮电大楼”已没有了往昔的雄姿。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2、张店中心路与共青团路路口交通银行(淄博市展览馆)

六、七十年代的“淄博市展览馆”,这是当年淄博市最高大的宏伟建筑之一,楼前广场上矗立着毛主席塑像,只可惜文革结束后被拆除了。如果保留至今也是一道城市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文风景。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市展览馆”后来成为“交通银行”淄博分行总部,并重新翻建。但建筑物的六根柱体依然可见当年气势。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博山篇》

博山全境尽山,加之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地名,具有多山之意。300年前曾称作“颜神镇”,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1、博山红门

博山红门,又称碧霞元君行宫,位于博山城区,是因袭泰岱“红门宫”之名而修建的碧霞元君的分神庙。始建于1602年(明万历30年),这是1903年的红门,可以看到七孔桥“永济桥”的西端正对着红门北门。照片中的山就是现在的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当地人俗称小顶山),山上林木覆盖还是不错的。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在这张名为“早春孝妇河”的照片上,镜头拍下的正是这座七孔桥,而桥上依然梳着长辫子的人的那份古朴与咸淡,是最让我们震憾的画面。再对比现在的红门,有没有种穿越的感觉?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解放初期,红门曾遭到破坏。1960年5月重修后成为淄博市第一所少年宫,后来又成为“琉璃博物馆”得以保存。那时山上树木稀疏,砍伐破坏严重。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上图中的七孔桥,就是永济桥,即如今被重新修复的原山森林公园下来的那个桥。这时候,您可以看到山上的树木重又繁茂起来,这缘于“小顶山种树”,原山林场就是这么来的(有图为证),这要感谢博山人当年的“人海植树”历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果然没错!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再看看红门的近景,同一角度,转瞬几十年,体味岁月的痕迹。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2、博山大庙(颜文姜祠)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区。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这里祭祀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一位普通的孝妇--颜文姜,这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由最高统治者褒封平民营造的祭祀庙宇。

颜文姜祠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趋于倾废。1981年由政府出资聘请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古建维修队按原貌修复,1993年再次重修,整补描绘殿字,重砌石阶,增添钟楼,是国内仅存的3座唐代木质建筑之一。

这是早些年前的博山大庙,整体建筑规模比现在的小多了。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这是八十年代,博山大庙(文姜广场)重修前的原貌,箭头所指即博山大庙。后一张是现今的情景,增添了依山而建的仿古殿宇。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脍炙人口的83版电视剧《武松》和后来拍摄的《宋江》等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取景。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3、淄博工人文化宫

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原称淄博市工人俱乐部),于1954年建成,位于博山城区中心,是一开放型园林式活动场所,工人文化宫电影院是一幢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据说原址上的建筑是德国人所建,曾经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承载着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的历史重任,也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

这时建国15周年时文化宫的热闹场景。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1974年,博山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情景。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现今的文化宫外景,虽然经过重新整修,但许多博山人都说,与过去相比,现在那里寂寞冷清了许多。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周村篇》

周村在战国前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而居,被称为“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逐步发展为商业名镇,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周村也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乾隆曾御赐“天下第一村”。

1、周村大街

周村大街基本就是中国活着的古商城的代言,这条已经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明末清初最为繁盛。

这是当年日军侵略轰炸周村大街后的情景。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这是周村大街六十年代的景象。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这是八十年代的周村大街,后来很多人笑说:是张艺谋、巩俐、葛优拍摄电影《活着》救了周村大街,成就了古商城。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政府“拆旧建新”大潮汹涌,许多古街巷难逃“厄运”,比如博山也有大街(税务街、西冶街等),因为拆除重建,大部分荡然无存,至今成为山城难以忘却的痛,这张图就是当年军队行进在刚解放的博山城里大街上的画面。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而眼前的周村古街巷之所以幸存,一是当时没有足够的拆迁资金,二是当年张艺谋跑遍了全国,寻到这里拍摄《活着》外景。否则,周村古商城真的早已不复存在了,这几条古韵悠长的老街能否“活着”都是个问题了?

如今的周村大街,正被不断注入的新的传统民俗丰满着生命,演绎着形神。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2、周村千佛阁(千佛寺)

在古朴沧桑的周村大街古商城北首,一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散发着独有的历史气息,特别是墙壁内的千尊佛像……这里,就是周村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千佛阁(千佛寺)。她始建于唐朝,后历代不断扩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葺。

历史上很多文物古迹遭受破坏,千佛阁之所以被保护下来,与曾多年被当做政府办公用房有很大关系,是不是这一点救了千佛阁呢?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桓台篇》

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桓台在南宋时置新城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于1914年改为桓台名。

1、桓台四世宫保牌坊

“四世宫保”坊就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新城人)保卫明王朝有功,晋爵太子太保,为万历皇帝特许而建造的。

四世宫保坊,是新城七十二座牌坊唯一幸存的一座,被誉为“华夏第一砖坊”,上匾镌刻的“四世宫保坊”相传为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1983年,因年久失修已损坏严重。山东省文化厅拨专款按原貌全面修复。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历史人文建筑的保护,有时候是需要运气的,如桓台王渔洋故居的保护,就是因为当时存有粮食,而躲过一劫。

2、桓台北极阁

北极阁又称北极庙、真武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清顺治五年、乾隆五十年、光绪二年先后对其进行过重修。北极阁台基高10米,外砌砖石,台基上是由钟、鼓二楼,正殿、后殿两院组成的明清两代建筑群。

这是拍摄于清末和解放后的照片,虽然这两张照片时隔半个多世纪,但北极阁的整体建筑是保存完好的,足可见它显示出的建筑之乡能工巧匠的卓越技艺。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昔日壮观的北极阁变成了如今这般景象,只剩下部分台基断壁,令人痛心。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临淄篇》

临淄原名营丘,周代齐国都城。后因东临淄河,公元前859年,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始设置临淄县。此后历朝大多沿袭为县,1969年12月16日,临淄划归淄博市,改为临淄区。

1、临淄齐王陵墓

这两张拍摄的好像两个普通丘陵的是相连的齐王坟冢,昔日霸主齐桓公成就天下伟业的齐国故都,虽然盛景不再,但是高大恢弘的王族坟陵,却展示着古城的厚重历史。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而西汉齐王墓地处临淄齐故城西南,墓葬封土高大,巍峨壮观,历经两千余年风雨剥蚀仍然有24米之高。照片对比可见,多年后,陵墓顶部的封土又被磨平了许多。钻探资料表明,原来的封土底部成圆形,直径约250米,比现存封土更大。

2、临淄乾隆御赐石牌坊

临淄旧县城据清咸丰《青州府志》载:在临淄古城南门大街中段矗立着一座横跨街两边的青石雕刻的牌坊,俗称“花牌坊”。此牌坊为御赐齐佳士坊。

清乾隆年间,临淄县南门村齐佳士任甘肃省泰州知州,时年已逾八旬,身体健壮仍居官谋政。乾隆帝召集所有老臣赐宴招待,名曰“千叟宴”。齐佳士奉旨进京,乾隆帝敕建牌坊以资表彰。全牌坊雕刻着十三条龙,通体用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栩栩如生,上方正中刻有“圣旨”二字。

文革中,被村民以破“四旧”为由,用耕地的链轨拖拉机将牌坊硬生生拉倒,此艺术瑰宝被毁掉。

这是1966年春,(由北向南拍摄)齐都南门村清乾隆御赐石牌坊影像。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花牌坊”的身后事很揪心,它的残石被砸碎砌了水渠。多年以后,在牌坊矗立的地方,还有一段只剩了约两米长的石柱倒在路边,上边刻着高浮雕的一条盘龙和祥云。再后来为修整道路,这段残石被埋在了水泥路下。

当地一位有心人在石柱被埋于地下之前拍了这张照片。经与原图对比,这段残柱是御赐齐佳士坊最右边石柱的上半段。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高青篇》

高青在秦时,置狄县。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得名,1989年12月2日,高青县由惠民地区划归淄博市。

高青文昌阁(魁星楼)

高青青城文昌阁又名魁星楼,是古青城县的“八景”之一,谓之“高阁晴霞”。经过长期风雨剥蚀和战争破坏,到1946年已是壁裂瓦残、漆画斑驳。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政府拨款12万元北海币,将文昌阁改建为烈士纪念祠。此建筑在“文革”中再遭破坏。

1981年和1992年,高青县两次对其进行维修。修复工程一度引起祖籍高青的海外侨胞的关注,捐来钱物予以支持。在海外游子的心目中,文昌阁不仅是家乡的象征,也是祖国的象征。

这是战争年代高青人民支前的情景,照片的前方就是文昌阁。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五十年代的文昌阁,当时是烈士纪念祠。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文革后期的文昌阁,周围建了很多民房。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文昌阁,过去周边许多杂乱的建筑已经被拆除。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川篇》

西汉初设般阳县(因治所位于般水之阳而得名),又名龟城。因淄河流经境内,到隋朝时开始有淄川县的设置,1956年更名称淄川区。

1、淄川百货大楼

淄川在八、九十年代曾被称为“商城”,是辐射鲁中的商业重镇,淄川当年某某城、某某商厦等商业业态名声很大。但在更早时,淄川百货商店(大楼)却在淄川人心目中有挥之不去的印象。淄川百货大楼地处老张博线淄川段交通要道,后来因严重亏损被兼并而不复存在。

以下这组照片是当年百货大楼建成营业以及多年后原址的对比情景。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2、淄博四中

淄博第四中学座落在淄川,是一所具有深厚精神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前身为始建于1929年(民国18年)的淄川县立初级中学,是淄川县第一所中等学校。1952年改建为山东省立淄川中学,1953年山东省博山三中奉命并入该校。同年淄博第二速成师范停办;其校舍和部分校具亦由该校接管。1955年改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1980年成为市属重点中学。

以下分别是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和现在的淄博四中校门。仔细感知有没有发现,民国时期淄博四中的老校门与北京大学校门风格很像哦!哈哈,在这里读过书的朋友们亲切吗?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淄博这些历史地标的前世今生!

转自 1067私家车广播,特此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