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作者 空三

这一阵我军新露面的那两款新轮坦着实是当了一把网红,关于其火力什么的讨论也已经很多了,而笔者注意到的,是新轮坦屁股两边那依旧熟悉的螺旋桨推进装置,这说明我军对新轮坦的思路,还是以牺牲防护性为代价保留传统的两栖浮渡能力。而这也引发了一点笔者的思考,这种做法真的适合未来的战场需求吗?

那熟悉的螺旋桨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对轮式装甲车而言,防护永远是其最大软肋,倒不是技术上没法放宽吨位,而是轮式装甲车辆诞生的初衷,就是作为过重的履带式装甲车辆的补充,要的就是轻巧带来的高机动性和低成本。而随之付出的代价,自然就是防护性的低下。

早期冷战时代的轮式装甲车,10来吨的车重下能防防步枪子弹就算及格;而到九十年代,轮式装甲车车重已经普遍升级到近20吨的量级,正面扛扛12.7甚至14.5子弹已经成为主流。但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人首先就遇到了难题:随着军费的缩减,各欧洲主流陆军都不得不裁减旗下的重型履带式装甲车辆,轮式装甲车辆由于其省钱的好处,一夜间由老二成为了大当家的,极端如法国人,甚至干脆拿轮式装甲车辆当步战用。

当然这种定位的轮式步战,其体重也根本不可能还维持在20吨上下的水平,VBCI、拳师犬这些代表性的欧洲重型轮式装甲车辆,在防护向防御小口径机炮的水平看齐的同时,体重也纷纷向30吨级靠拢。

法国VBCI,近30吨的重量在防护性上已经超越20吨级的BMP-3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需要这种重型轮式装甲车,比如美国,出于全球快速部署的需要,斯特赖克装甲车的全重也必须向C-130的运载能力低头。

而我国同样也不需要这种重型轮式装甲车,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我们是出于对两栖浮渡的要求才必须将车重控制在25吨以下,这个硬性规定同样也适用于除坦克外几乎所有履带式装甲车辆。

会出现这种硬性规定也很简单,一方面是要适应我国南方密布的水网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解放台湾的要求。

但现在新的情况在于,我国的轮式装甲车旅级部队,定位是基于铁路和公路机动的国土机动防御打击部队,而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城镇化率越来越高,铺装道路网络越来越密集,各种桥梁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即使是在广西云南之类的地区,需要这些轮式车辆下河淌水的几率越来越低;而桥梁之类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国土防空能力的提高,被敌方空袭炸毁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随着两栖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两栖车辆的服役,我军也不需要这些轮式车辆担当两栖进攻作战的第一梯队。

新轮坦前部的防浪板设计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可以说新轮坦由于还是要保留浮渡能力,其重量也必然要控制在20吨出头,虽然可以通过优化车体设计来挤出一部分重量用于防护,但总重的上限在那里,其防护与11式轮坦相比并不会出现质的变化。

那么在周边潜在对手的火力越来越强,单兵反坦克武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军这种为了保证浮渡能力而削减防护的做法,还能适应未来的战场需求么?尤其轮坦与轮战共同作战时,拥有大口径主炮的轮坦必然也是对方重点照顾的对象,而这时的轮坦防护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么?

美军为了航空部署而对斯特赖克削足适履,而我军同样也为了浮渡能力对轮式战车削足适履。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特别是在广大的北方和西北地区,那里的轮式装甲旅也要为南方地区的浮渡能力做出牺牲,那么这种牺牲真的合适么?

这种地形下保留浮渡能力是为个啥?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这种错位带来的影响也体现在国际维和之类的任务上,作为主力的轮式装甲车基本都是充当公路巡逻车或者观察火力点,精心设计的浮渡能力用不上,防护问题却成了一大难题。

维和任务中的装甲车,基本就是固定靶,没有硬抗能力很难生存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面对到处都是的RPG类反坦克武器,轮坦如果不在吨位上留有足够的防护增加冗余,在未来的国土机动防御作战中是要吃亏的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当然还有一种思路,就是为轮坦专门研制一个专用平台,因为现有轮式装甲车车族都是要先满足运兵的需要,这在车体尺寸设计和发动机布局上都给轮坦带来了局限性。通过专用平台的设计,减少吨位浪费,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防护,比如法国人的AMX-10RC,意大利人的半人马座等。尤其半人马座,由于专用底盘的设计优势,意大利人甚至推出了搭载45倍径120mm炮的版本,在火力上已经完全比肩主战坦克。如果我军通过专用底盘来让轮坦用上125mm炮,即使是面对周边国家的主战坦克,在火力上也一样不逊色。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而我军的08车族与现在新露面的这两款新轮坦,在设计上其实是兼顾以上两种思维的优点,一方面坚持车族化设计,另一方面在保证通用化的基础上为轮坦量身定做底盘设计。当然这种保证平衡性的做法也导致性能上也比较平衡罢了。

当然由此就引出一种终极做法:为什么不把15式轻坦下放给轮式装甲旅呢?

15式轻坦,号称轻坦,实际也是高达30吨的重量,与59之类的早期主战坦克也差不了多少,防护性能与基于运兵车思路设计的轮式装甲车有着质的区别,但30吨的重量也使其公路摩托小时远比更重的主战坦克更多,同时自身也有优异的高原和南方地形通过能力。

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浮渡不是涉水,实战中的浮渡,对河流水文状况的要求极高,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并不是军迷想的那样,车门一关,防浪板一开,螺旋桨一转,就是千军万马下饺子,光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渡河口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大量装甲车辆拥挤在少数渡河地点,实战中的冲击速度并不会比架设机械化桥快到哪去。

这种理想状况只存在于试验中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而如果遇到这种经过整修的人工河堤,你还浮渡?下去了就别想上来,而这样的人工河堤在好歹也是工业化地区的台湾的普及率恰恰是很高的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那么如果我们把大八轮旅中的轮坦换成15式轻坦,以牺牲部分过河速度为代价,换来的却是轮式装甲旅在火力和防护上质的飞跃,这笔买卖,是不是更加划算呢?

这种坦克+轮式步战的思路也是美军正在考虑的, 美军正在给斯特赖克旅招标新一代轻型坦克,以加强斯特赖克旅的火力。但美国人是把这种轻坦当救火队员来用,每个旅只装备一个连,哪里出问题就往哪里堵。而我军没有空中机动部署带来的吨位限制问题,完全可以把15式轻坦下放到各合成营,与轮式步战混编,届时这样的组合将是地表最强快速机动打击部队。

中国陆军新增秘密武器 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


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比再研发一款轮坦更划算呢?

不过,说了半天我军还是接受了新的所谓“轮坦”,其实所谓的轮坦只是军迷封的,真正的叫法应该是新型突击炮,或者叫125突击炮更合乎真实情况。

主要是轮坦说的不到位,人家这型车是突击炮车,炮是多用途炮,与坦克上的坦克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军新型大威力突击炮的125高膛压滑膛炮是从99A坦克炮改进、变化、升级、移植过来,也是一款专门为轮式突击炮打造的多用途大威力高膛压火炮,在弹种的配置上与反坦克炮有很大区别,既可以反坦克也可以防空反导也可以当成面压制的榴弹炮使用,这才是我军建造新型突击炮的真实意图。

战役机动的重火器

新型突击炮主要是在陆军战役使用上迅速弥补火力薄弱方向(战线某节点)的密度和投掷的火力当量,这种突击炮还可以防空和提供巷战用的高膛压直射火力,是拆房子的利器。

战役使用,指挥员面对突发态势要迅速做出决断,考虑浮渡能力和反装甲能力只是考虑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薄弱节点的火力密度和投送当量。就是要及时弥补薄弱地域节点如何增加火力的强度和火力的多样化。

战役上,某些节点和地域整体薄弱了,坦克马上过不去,履带式自行火炮也过不去,那就先将突击炮顶上去,可以迅速提高某些地域的攻击和防御的战争资源配置的厚度和质量和力度,浮渡和反坦克不是考虑的重点。

另外,新型突击炮考虑了浮渡能力,这也是坦克所不具备的,跨越江河坦克必须要重型舟桥部队,新型突击炮能过的江河就过,实在绕不过去,轻型舟桥部队也能顶用。

还有,新型突击炮可以装载在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上,一架运20可以运载2辆,一个运20旅可以将一个新型突击炮旅直接运到海外部署,有力的支援火力和反装甲能力薄弱的轻步兵旅,迅速涨大已经部署的轻步兵旅的火力密度和强度,直射火力和曲射炮火力相当于一个坦克旅或者变身为一个榴弹炮炮兵旅。

新型突击炮虽然在防护能力上不如坦克,但是在铺装路面和坏路上的运动速度却是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辆不可比拟的,即便是山地和松软野地中的运动速度也不比坦克和履带式车辆差。所以新型突击炮机动速度快这种优势的一面可以抵消缺陷的一面,达到战役级别重火力迅速弥补薄弱节点的目的,这是空突旅这样的轻火力不能替代的,虽然空突旅的机动速度更快。

远火(远程火箭炮的简称)是军迷最推崇的火力战队,但是远火在多用途上就是空白,而且属于不接触式交战,新型突击炮可是直接与敌人面对面的交战,它强大的直射火力是远火不能替代的。

现在出来个新词“地表最强战队”,地表最强强在哪里?还是火力密度和投送的当量大小为标志吧?

可以说,新型突击炮使中国陆军集团军司令手里再添一张决胜王牌,你说它是决战决胜的生力军也好,战役指挥员的救火队也好,新型突击炮绝对是改变战役结局的制衡器。在世界各国陆军都在大力发展更大口径的突击炮成为大趋势之时,中国的125突击炮来的正当其时!

新型突击炮大有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