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娶了自己学生的名人?他们最终感情的结局都怎样了?

九月晴天


鲁迅和许广平,一段破除封建思想的师生恋情,最终修成正果。


名门出了个叛逆女

许广平出身名门,是广州第一家族许拜庭的后人。

她从小就不像个女孩子,性格叛逆,当时女孩子时兴缠足,她却不愿意,父亲怕她嫁不出去,可她去不管那些,坚决不缠,父母拿他没办法;她生活的地方没有女子学堂,女孩子不能上学,她就要上男孩子的学堂,父亲认为有伤风化,但最终拗不过她,让她去了;家里给她订了娃娃亲,她坚决拒绝,一个人北上求学。

被鲁老师人格魅力吸引

1923年秋天,鲁迅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他们成为师生。鲁迅虽然相貌平平,但徐广平却被他的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许广平真情描述:

“鲁迅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走到大街上,绝不会引起一个人的注意……但在讲台上,在群众中,在青年们的眼里所照出来的真相却不一样。人们听到他的声音就好像饮过了葡萄美酒一般的舒畅。”

鸿雁传情

1925年,两人开始书信交流,于是两个人就有了大家熟知的“鲁迅师”、“广平兄”古怪的称呼。

信写的越来越多,从信中的称呼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的微妙变化:“小鬼”、“嫩弟”、“乖姑”、“姑哥”、“小白象”、“小刺猬”。

学生运动催化了两人的感情

1925年女师大学生运动,许广平遭受牵连遭迫害,作为社会知名人士,鲁迅出面保护了许广平,为了安全,让她住进自己居住的胡同。于是鲁迅和许广平“不伦”的师生恋搞得沸沸扬扬,在当时,这种感情是不道德的,鲁迅感到强大的社会压力。

许广平对两性之爱更看得开

对于这段感情,鲁迅顾虑重重,因为还有家里包办的妻子朱安,虽然他们没过过一天夫妻生活,可在当时毕竟是明媒正娶。对于他和徐广平的情感,他只能小心翼翼。

许广平却看得开:“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情投意合,像同志一样期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甚至在发文《同行者》,公开表达对鲁迅的爱,她说自己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许广平最早使用“同居”一词

在许广平的坚持与勇敢下,鲁迅终于放下多年的包袱,他对她说:他对她说:“你战胜了,我只爱你一人。”

1927年10月8日,鲁迅和许广平修成正果,正式在一起同居。鲁迅46岁,许广平29岁。

在编辑《鲁迅年谱》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鲁迅)与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许广平霸气地改成“与许广平同居”。这是我国白话文中第一次出现“同居”一词。

许广平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于向封建传统、封建思想宣战的女性,谱写了一曲令世人艳羡的师生恋歌。


聋王侃史


在我国历史上,尽管有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的长期封建落后保守的阻挠,但仍有开放的年代,据说最开放的年代是春秋和民国,尤其是民国,师生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段最著名的师生恋有如下几对,这几对大多感情真挚,爱有所成,业己成为中华民族的佳话和美谈,鲜有动机不纯,玩弄女性的人。

一是鲁迅和许广平

这是一对完美的婚姻,婚姻的结局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这段婚姻已经超出了本身,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充分体现出是对旧的包办婚姻的挑战,是自由恋爱的胜利。

二是蔡元培和周峻


这也是一对幸福的婚姻,因为婚姻的主人蔡元培是大学校长,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除了年龄偏大外,条件非常好,况且是续弦,属正常婚姻,通过公开征婚的形式,找到了一位喜欢他的学生,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三是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姻也算幸福,但幸福的背后付出的艰辛很多,面对条件优越、追求者多的张兆和,他一直在不断努力,他深知如果不努力,幸福不是毛毛雨从天而降,所以这段婚姻警示人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追求目的,只要有目的,而且通过不断努力,才会成功。沈从文就是一个肯努力的人,也是一个通过努力获得美好爱情的人。

四是陈潭秋和徐全直

陈、徐两个人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才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虽说婚姻好幸福,但处于白色恐布的年代,随时有生命危险。何谈幸福!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美好革命家庭信念也是值得推崇的。

五是胡适和徐芳

胡适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人风流倜傥,家有妻室的他,妻子却不识文断字,文化的悬殊导致他们婚姻谈不上幸福,于是不断传出胡适的婚外恋情,这些情,有许多主动送上门的,也有在工作生活摩擦中产生的,比如他与徐芳的师生恋婚外恋,虽引起了风波,但他顾及名声,果断草草收场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六是徐悲鸿和孙多慈。

徐悲鸿和孙多慈这对师生恋应该说是有真情实感的,但两人相处的时间节点不对,没有达到相爱的人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这种境界,所以两人不会走到一起,只能留下永久的遗憾和伤痛了,不过随着徐悲鸿的先逝,孙多慈三年守孝也许能缓解心中的创伤吧!

·


剑茗2


我所知有三:

其一,鲁迅与许广平

众所周知,鲁迅的唯一合法妻子是朱安。鲁迅在外求学,就是为了躲避母亲安排的这个妻子。这个可怜传统中国女人,为老周家守了一辈子活寡。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时年25岁的许广平是其学生。

1927年,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同居,成为事实上的夫妻。时年鲁迅46岁,许广平时年29岁。至1929年二人有了唯一的一个孩子,周海婴。



1936年,鲁迅病逝,二人正好生活了10年。此后,许广平终身没有再嫁,一直照顾包括朱安在内的周家人。


其二,沈从文与张兆和

1928年,沈从文是教师,张兆和是学生,两人相差8岁。18岁的张兆和,极其清秀美丽,被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有很多男生仰慕、追求她。

有一天,张兆和突然接到沈从文递给她的一封信,开头第一句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其后开启了死缠烂打的追求模式。

1933年,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的教职,9月9日,两人在北京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这一年,张兆和23岁,沈从文33。


1935年,沈从文出轨高青子,那时,兆和才刚刚生下儿子不久。

这场旷世三角恋,至1942年以高青子退出而告终。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期间,沈从文抑郁、自杀,两人分居、复合。



其三,孙中山与宋庆龄




友情链接:http://gx.people.com.cn/cpc/n/2014/0313/c179665-20767486-3.html

http://m.sohu.com/a/255010084_99929216


哈密瓜谈历史


谢敬!

😃!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把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端出来,难道!?诺大的一个中国不尽然就是鲁迅与许广平吧!?

有一位名人文学大家沈从文与张兆和就是典型的师生恋!更有意思的是沈从文在与张兆和的恋情,大多是在情书上挥洒热血,情意绵绵!爱意浓浓!

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却是矛盾重重。他与张的爱情大多都是在情书中度过的!聚少离多的境遇,使沈从文那颗寂廖的心出了围城,也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了张兆和,但沈从文还是用那满满的爱释然着,用他那份炙热的爱情来唤回张兆和!

从一开始,张兆和好像不是那么的情愿,可是愣被沈从文先生那执着的追求!用炽热情书一封封燃烧着张兆和,据说沈从文作品里的女主角,都有隐射其妻子张兆和的影子,有时看不见或摸不着的感觉!苦苦相思,鸿雁传情!可谓是真情实意的爱情!广传为佳话!

纵然沈从文也有年少轻狂时,但他们的师生恋,还是有了善终,沈从文和张兆和是相伴到老的,但从沈老去世后,张兆和女士,给我们留下这么一段话,她说,从文与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有些逐渐的理解,但是,真正的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写他的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

(其实我这篇文章也不算是历史上的事!而是近代史的!🙏!

我的回答完毕!(谢题主!谢阅)🙏🙏!题主!新年快乐!🌹🌹!(原创于2019、2、16)(本文仅一例,如再有纯属巧合),






转运中的幸福


谈起历史上师生恋的情侣,实在是数不胜数,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乐口畅谈的话题。至于这些情侣的感情如何,那也是有好有坏,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比较出名的师生恋,当然,国内国外都是有的。

1、巴金和萧山

巴金已经成名的时候萧山还只是个中学生,不过她的名字不是萧山,而是叫做陈蕴珍,两人相差13岁。陈蕴珍是一个进步青年,情感特别的早熟,他对于巴金这样的才人特别的崇拜,一直把巴金当做自己的老师。那个年代追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信,萧山也不例外,偷偷摸摸给巴金写了很多封信,巴金也是逐渐了解到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两个人交谈甚好,对彼此都抱有念想。

后来两人干脆见了一面,为此萧山还特地在信封上附带自己的一张照片,害怕巴金认不出来自己,简直让巴金哭笑不得。两人一见面都对对方多了一份好感,但是当时的巴金并不同意他们的交往,但是萧山不服输,就这样一个大胆的女孩勇敢的去追,一个又一直在躲避。

就这样两人纠缠了将近十年,终于在1944年的5月结婚了,当时的巴金40岁,萧山只有27岁,不过两人更是把对方视为知己,感情特别的深厚,简直形影不离。两人生有一个儿子,生活特别的幸福,不过萧山由于疾病先巴金而去,巴金把萧山的骨灰盒放在卧室里,一直陪伴了他多年。


2、鲁迅和许广平

鲁迅在和许广平结婚之前是有妻子的,不过这位妻子是为了迎合母亲娶的,这名女子叫做朱安。不过鲁迅对这场婚姻并不满意,再加上自己总是漂泊,实际上两人是没有交集的。而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则是贯彻了鲁迅终身。

当时的鲁迅是在女子师范学校教书,他的一举一动吸引了当时的校花许广平。许广平对鲁迅特别的崇拜,后来跟随鲁迅去往厦门,专门充当鲁迅的翻译,后来两个人开始同居,正式的在一起了。不过鲁迅由于朱安的原因,始终没有和许广平结婚,不过鲁迅一生的爱都只给了许广平一个女人。

两人感情特别的深厚,许广平也是一直陪在鲁迅身边,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后来许广平还生下他们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不过鲁迅由于疾病早早地去世了,只留下许广平孤身一人,许广平也是一直没有嫁人,用了数年的时间写出了《鲁迅回忆录》。


3、沈从文和张兆和

这次可不是女追男,而是男追女,是沈从文追的张兆和。当时的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学生,但是作为老师的沈从文却是喜欢上了她,因此对她进行了轮番轰炸。当时的张兆和也是富家女,追她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对于沈从文却是采取拒绝的态度,但是沈从文不死心,仍然坚持写着情书。

张兆和不得已跑到胡适那里去告状,但是作为“红娘”的胡适不仅没有责怪,还劝张兆和看一下情书的内容,结果在胡适等人的劝说下,她最终还是答应了沈从文。

不过两人的婚姻并不和谐,没有出现那种所谓的精神共鸣,想反很多人认为张兆和并不是因为爱情才嫁给了沈从文。至于原因,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包括胡适在内的各路人士对她的劝说,甚至于在沈从文的逼迫下才结了婚,不过至于原因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


4、马克龙和布里吉特

马克龙小的时候可是和布里吉特的女儿一块上下学,可是他没有想到最后和自己在一起的竟然这个女同学的母亲,一位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女人。当时的布里吉特是马克龙的戏剧老师,在日常的交谈当中两人修建产生了异样的感情,但是这些都被布里吉特隐藏了起来,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马克龙还有一个很好的前途。

但是马克龙却一直在追布里吉特,尽管马克龙的家里人很是反对,但是马克龙始终没有放弃,最终马克龙的举动感动了布里吉特和他的家人,两人最终于2007年结婚。婚后的布里吉特对于马克龙有着很大的帮助,她就像长辈一样照顾着马克龙,在他最为艰难的时候陪在他身边。

后来的马克龙当选为最年轻的法国总统,这一切都和他的妻子密不可分。二人特别的恩爱,在所有的出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马克龙一直带着他的妻子布里吉特,这场跨越年龄的婚姻着实让人羡慕。


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师生恋,不过迫于压力还有很多的人选择的放弃,想必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吧。

打字不易,不喜勿喷。以上都是个人原创,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喜欢,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感谢各位的关注,谢谢。


历史清单


师生恋一直以来都是个热门话题,不过在古代这种现象似乎并不存在,毕竟古代没有少有专门的女子书院,且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来讲,也是不被允许的。民国以来,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且在民国便有不少名人娶了自己的学生。

△鲁迅和许广平

1、鲁迅和许广平。鲁迅的母亲曾为其安排了一门婚事,女方名为朱安,但鲁迅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1920年,鲁迅开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许广平则在1923年考入该校,成为陆逊的学生,于是25岁的许广平便爱上了自己的老师。1927年1月,鲁迅前往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则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开始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不过,由于朱安的存在,两人始终没有成婚。

△蔡元培和周峻

2、蔡元培和周峻。周峻本是蔡元培在上海的爱国女校的一名学生,她一直对蔡元培抱有一种敬佩和热爱的情感,因此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直到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巨星婚礼,婚后第十天,两人携子女赴欧洲学习。

△沈从文和张兆和

3、沈从文和张兆和。沈从文在徐志摩的介绍下,被当时的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而他的学生当中便有张兆和。张兆和的父亲是安徽富商张吉友,18岁的张兆和便在中国公学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由于家庭富裕,自己又才貌双全,因此张兆和背后有着大量的追求者,而张兆和更是将这些人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便曾取笑说沈从文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沈从文当时甚至不敢公开向其表白,只能通过疯狂的写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直到校长胡适出面,张兆和这才勉强答应。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陈潭秋和徐全直

4、陈潭秋和徐全直。1921年7月,陈潭秋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被派往女子示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管教,而徐全直正是该校的学生。在学校里,两人最终相爱,并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在“五四运动”期间,徐全直带头剪髻放脚,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参加“妇女读书会”,发动罢课斗争等等。民国13年(1924年),陈潭秋和徐全直结婚。

△徐惠民和林淑华

5、徐惠民和林淑华。林淑华原名方德闳(建国后改名方健明),原本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出身贫寒家庭的徐惠民曾给林淑华做过家庭教师,两人就此相爱。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除了贫富的差距,还有吃人的封建礼教。但最后两人还是冲破重重阻挠,走到了一起。40年代中后期,林淑华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生死恋》,描述了自己与爱人徐惠民相识、相恋、抗争、结婚直至爱人患肺病去世,她独自抚育遗孤的全过程,小说后来在上海《伉俪》月刊连载,作品情真意切、字字血泪,深受读者喜爱。

除了以上几对之外,近现代的师生恋还有余秋雨与马兰、李双江和梦鸽,黄磊和孙莉,张行和尹旎,杨振宁和翁帆等。


香茗史馆


这个历史应该是指近、现代史。古代女性地位低下,能读书的女性凤毛麟角,基本都是出身贵族。既便是这少数的女性也不可能跟自己的老师成亲,古时师生通婚有违纲常,是被整个社会所不容的。《神雕侠侣》中杨过说要娶小龙女时,各路豪侠的吃惊和对他们的漫骂就能说明这种事情在古代根本行不通。所以我们并没有听说古代有师傅娶女学生的事情。近代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都提倡新思想,要自由恋爱,女学生更是中国女性中最先接触和实践新思想的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许多老师娶学生的事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鲁迅和许广平。鲁迅我们很熟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的许多作品如《呐喊》、《朝花夕拾》等我们更是耳熟能详。青年时期的鲁迅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妻子周安。周安是典型的旧社会女性,鲁迅并不喜欢,只是迫于母亲才娶了她。鲁迅成亲之后就去了日本,一生都没有与周安同房,但他为了周安的未来着想也没有休了她。可怜的周安就这样守着婆婆和名义上的婚姻过了一辈子!


鲁迅实际上的妻子是他的学生许广平。1923年,许广平考进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此时的鲁迅恰好在这所学校任教,于是许广平便成了鲁迅的学生,所谓日久生情,两人由志同道合的师生慢慢变成了恋人了!1927年,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任他的助教,两人正识同居,两年之后他们的儿子周海婴出生。之后的他们相依相扶、恩恩爱爱的生活,直到1936年鲁迅先生去逝。之后许广平便致力于保护和发表鲁迅先生的遗稿,并且积极参于抗日战争。1941年12月,许广平在上海租界被日本宪兵抓捕,她在狱中备受折磨却宁死不屈,后来被释放后,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解放后的许广平积极参于妇联工作,并且把鲁迅先生的手稿和遗物捐献给了国家。1968年心脏病发去逝,终年70岁。鲁迅与许广平相差18岁,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只有十来年,但他们的爱情却为人们称颂和赞美。

同时期还有一对非常出名的师生恋就是沈从文和张兆和。沈从文是湘西人,他最出名的小说《边城》和很多作品都充斥着湘西民风。淳朴的湘西民风成就了他的作品,但湘西小城的出身和小学文化却让他在当时的文化圈很不受重视,跟那些出身名门、留洋归来的教授没法比。但他贵在有才,当时中国公校校长胡适破例让他在中国公校任教,也就在那里他遇到了学生张兆和。张兆和是“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三,出身名门且多才多艺,是学校里公认的女神。当时很多男士都在追求她,据说她一天会收到十几封情书。但追求她最热烈,时间最长的就要数沈从文了。张兆和刚开始并不喜欢沈从文,甚至被他的执着搞的有点厌烦,但奈何沈从文就是不放弃,后来还是胡适帮他说好话,张兆和才同意交往。要说胡适真是沈从文的贵人,事业、爱情都有胡适的助力。沈从文从1929年进入中国公校追求张兆和到1933年两人结婚,他追了四年才总算抱得美人归。


现实并不是童话故事,婚后的沈从文和张兆和也有吵吵闹闹,不同的出身使两人爱好、习惯都不同,分居、出轨这些事情也都发生过,但生活就是这样,夫妻俩人共度一生总是会有磕磕碰碰,两人做到了善始和善终。

蔡元培和妻子周峻也是师生恋。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共娶过三位妻子,周峻就是他的第三位妻子。蔡元培曾经在上海办过女校,周峻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她非常的崇拜蔡元培,但凡蔡元培的讲座她都会去听,而且因为倾慕蔡元培而迟迟不嫁人。后来在徐新六的搓合下已经54岁的蔡元培与33岁的周峻结为夫妇。



两人虽年龄有差,但志趣相投,非常恩爱。他们吟诗作对,共同探讨问题,就如神仙眷侣一般。蔡元培还曾在周峻画的他的画像上题有“唯卿第一能知我”,可见两人心意有多相通,周峻还为蔡元培生有两子一女。1940年,两人共同生活了17年之后,蔡元培去逝。周峻独自一人与孩子相依为命,直到1975年去逝。

民国时期著名的师生恋还有革命友谊深厚的陈谭秋和徐全直夫妇,大文豪胡适和学生徐芳的师生恋也是沸沸扬扬,但最后却没能修成正果。


孔六十三


师生恋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民国以前的大家,女子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待字闺中。学文化也是请个私熟老师,或由母亲教育。

因为以前女子结婚年龄早,一般过了15岁就可以,也就在青春萌动期,当时习惯成自然,在那个年龄段,女生自然就会想到婚嫁,如果没有严格的礼仪规定,一个私熟老师,跟一个刚懂事的女孩子经常单独在一起,发生点恋情是很简单的事情,即使女生有陪读,也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没有严格的礼仪规定,谁还敢娶有文化的女生。

古时即便发生师生恋,也是不成功的,一旦被现,后果那可是要死人的。不会同《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跟杨过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民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师生恋真是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名人中就有许多。有鲁迅同许广平,蔡元培同周峻,沈从文同张兆和,胡适同徐芳等等,现在的还有李双江同梦鸽,杨振宁同翁帆等。他们为了冲破当时的束缚,有的历经种种周折,最终能走到一起。

我不能评论他们的恋情是否正确,但是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基本是老男少女型。并且往往会牺牲另一个女人的感情,就是大多是婚外恋。并且往往男方由于年龄大,去世的早,不能相守多长时间。往往女方刚过中年就要守寡,造就后半生孤独终老。最终还是第二个女人的悲哀。




老邱和你聊


历史上有哪些娶了自己学生的名人?他们最终的感情结局怎么样了?

一次偶然间,我看到过一篇讲解蒋碧微的一生的一篇文章。晚年时,蒋碧微女士写了一本回忆录――《蒋碧微回忆录》,讲的是蒋碧微讲述了自己一生的情感。

书中就有提到徐悲鸿和爱上自己的学生,徐悲鸿第一个爱上自己的学生名叫孙韵君,两人感情日渐升温,当时两个人的师生恋闹得满城风雨,最终欺负不同意,孙韵君没有嫁给徐悲鸿,而是嫁给了国民党?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

徐悲鸿和廖静文

廖静文也是徐悲鸿的学生,两人相差28岁,结婚后育有一儿徐庆平一女徐芳芳。婚后生活甜蜜,彼此相守一生。


你好蓝小妖


明媒正娶自己的学生为妻,在封建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些接受西方思想的人士有了这方面的舆论条件。

比较著名的有:鲁迅、许广平。 沈从文和张兆和。 蔡元培和周峻。在我看来,他们都能相濡以沫,感情结局比较好。

原因或许如下:

1、名人嘛,其妻子从学生的时候就会崇拜,而且名人社会地位较高,所以容易做到夫唱妇随。

2、学生嘛,一般年龄娇小。娇妻美妾名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