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集团 2019 年进入平飞阶段 吹响千亿号角

滨江集团 2019 年进入平飞阶段  吹响千亿号角

滨江集团

在地产行业沉潜27年,铸就了滨江集团“产品、配套、服务”三张金名片。“赶考千亿”的滨江集团,在2018年主动降速作战略调整,在聚焦杭州重新出发的战略下,作为本土巨头以强势的姿态52亿元拿单价地王,回归杭州大本营。

2019年是滨江中程提速后。随着日程推进,项目和资本逐步到位,千亿销售指日可待,戚金兴拉响了千亿规模号角。

滨江集团 2019 年进入平飞阶段  吹响千亿号角

区域布局

区域布局失利 回归大本营

2016年,滨江经过26年的磨练与沉淀,滨江迈入了一个高平台、新起点,开启“三点三面”区域布局,立足杭州,开拓上海、深圳、香港等全国重要城市,面向美国、澳洲迈出了稳实的步子,手里自有资金、土地、团队三大武器,运筹帷幄与实干进取完美结合。其实力、品牌、产品及团队运营能力都达到了事业与行业的顶峰,此时54岁的掌门人戚金兴,如驾驶着一条扬帆起航的远洋轮,掌满舵迎着旭日乘风破浪前行,滨江从原来长期的稳健有进的状态下,版图扩大了,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未来3-5年,在安全的状况下积极的进攻,目标剑指千亿规模。

滨江将目光投向深圳、北京进军一线。2016年一线城市的地价被楼市的火爆节节推高,地王频出,滨江走出去第一步就在土地一级市场折戟。滨江进军深圳第一个项目就亏了这么多对其在一线市场的开拓绝对是沉重打击,目前在深圳仅有一个旧改项目在合作运作。被滨江寄予厚望的上海首个豪宅项目,因违规“偷面积”被房管部门要求进行复原,导致房型遭到大幅修改,得房率比宣传的降低很多,并且交付标准也存在严重减配。滨江入沪的首秀的所谓豪宅也在“偷面积”和减配中以尴尬收尾。然而2018年年初,其财务报表上的一连串数据凸显出其在上海、深圳市场接连失利的状况,滨江集团进入一线城市的尝试算是极为不顺。于此同时,其在杭州大本营也面临失守。

滨江集团 2019 年进入平飞阶段  吹响千亿号角

杭州楼市

此后,滨江集团迅速调整战略,在区域布局方面,形成了“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辐射华东,关注珠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中西部重点城市”的发展战略。同时在土地市场上大举拿地,全年花费223亿,频繁拿地也给其资金链造成较大压力,2018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36亿,同比大幅减少506.44%。而净负债率也因为高负债发展上升至98%,现金短债比下降至1.34,净利润更是减少28.89%。滨江始终把企业做强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主动降速,发力于项目去化和销售,并取得2018年杭州房地产市场“老大”的位置。一线城市出走并不顺利,也让滨江集团更加坚定聚焦杭州,保持在杭州市场NO.1的市场地位。

迈入平飞阶段 剑指千亿

2018年是房企近六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万科喊出了“活下去”,碧桂园、泰禾等房企裁员降薪、出售资产以渡过危机。而滨江集团面对规模的诱惑,2018年是滨江集团“加杠杆”发展的一年。可临近年底,戚金兴却决定自踩刹车暂缓千亿计划,最终实现850.1亿元销售额。按照滨江集团的说法,公司始终把企业做强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再考虑规模做大。

滨江集团 2019 年进入平飞阶段  吹响千亿号角

楼市下行期

其实在楼市的下行期,在调控政策的收紧下,在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一直以稳健著称的滨江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资本上偏保守的滨江,滨江净资产有息负债率在房企中是最低的,但从2017年开始滨江采取了适度增加负债的战略,直到2018年底,净负债率增至98.06%。截至2018年末,滨江集团的负债合计682.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4亿元,资产负债率77.94%。其中有息负债为261.29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达到35.6%。负债上升主要是公司规模扩大融资有所增加,由于2018年频繁拿地也在增加滨江集团的资金压力。2018年滨江净负债率虽然上升至98%,但依旧处于行业低位。

因此,此次高价拿下望江地块背后意图是显露无疑的。更像是滨江重回杭州“做老大”的宣言。戚金兴表示,2018年滨江集团提前完成起飞阶段的布局。面对市场变化,2019年要平飞,土地资金投入将严格控制在现金流回笼的50%-70%。当然,为弥补2018年遗憾,要在2019年拿下千亿目标,另外还要保持全国房企排名30名之内。

滨江集团 2019 年进入平飞阶段  吹响千亿号角

戚金兴

随着市场的变化,滨江集团也在变化,为了实现千亿目标,滨江集团将实行多元化产业,其中租赁和养老将是不可忽视的两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