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皇帝和日本天皇的地位差別很大?

溪尾


有人會喜歡將我們中國古代的皇帝和日本的天皇作為比較,這些人覺得,這兩者之間都帶有一個皇字,都是皇權的掌控者,所以兩者地位應該是差不多的吧。但事實上,這兩者有著很本質的區別。



區別一,對國家權力的掌控不同。我國古代的皇帝,那是擁有實打實的掌控權,是國家至高無上的一個人,是說一不二的一個人。我國古代的皇帝,手上都握有著實權,能夠發號施令,讓所有人都聽從他的命令。但是日本的天皇則不同,日本的天皇更注重於天,他們似乎就是一種上天的象徵,是一種信仰。所以日本的天皇雖然一直受人尊敬,但他們手裡基本上都沒有這實權。



區別二,受到大家的敬仰度不同。我們國家古時候的皇帝,若是手中沒有掌控著權力,那麼下面的大臣根本就不可能真心實意的敬仰他,不會真正的聽他的話。反而會有可能在下面私自計劃著怎麼造反,怎麼將皇帝拉下位置,然後自己坐上皇位。所以說,皇帝若是無能,那可能就會換人來當。但日本的天皇不同,他們就是一種信仰的象徵,所以他們受到無數人的景仰,受到無數人的愛戴。就連掌控著實權的幕府對於天皇都會給予三分敬意。再者來說,天皇手上沒有實權,根本威脅不了這些幕府的大臣們,因此他們對於天皇這個人,完全是當成了一種國家信仰來看待。



區別三,乾的事情不同。中國的皇帝,每一位都需要幹實事,都需要管理國家事務,瞭解天下大事。所以中國的皇帝其實非常的累,他常常都需要熬夜幹活,然後早早起來做事,屬於幹實事的一批人。但日本天皇則不同了,他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一點,他們沒有實權,那當然就不需要幹實事。他們只需要像是吉娃娃一般,帶給大家信仰。所以說,日本的天皇其實更加像是被神化了一般,他們就是大家的一種精神支柱,只需要享受生活,然後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存在就行了。

所以綜上3點區別來看,做日本的天皇其實要更加舒適一點,他們有著好的物質生活享受,卻又不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勞動,完全就是大家所期待的那種不幹事只享受的人。但中國皇帝則不同,他們的地位和他們的付出其實是成正比的,作為國家最高的統治者,他們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別人的很多倍。看我們中國的帝王,很多都是英年早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太累,所以身體吃不消,才早早去世。


紫禁公子


差別非常大。看起來都叫皇,但是他們不應該算是一個崗位。

先說說中國的皇帝:

中國的皇帝雖然說是權力的頂點,但是隨著朝代的更替,理論上皇帝是誰都可以當的。從這點來說,中國的皇帝不如日本。不過,中國皇帝的厲害之處就是,一但成為皇帝,你就是國家的實際控制者。自己有極大的權利,除了要考慮考慮祖制、天意,可以說是肆無忌憚。而這肆無忌憚的背後是要有實力支撐,這實力往往就是軍隊的控制權。所以說,中國皇帝不好當,就在於大家認的是“名正言順”,因此誰先坐上皇位,皇帝就是誰,坐上了,大家就敬畏你。淘汰非常厲害。

再說說日本天皇:

大家覺得日本天皇應該也像中國皇帝一樣,其實說起來,差遠了。日本天皇的重要性就在這個“天”,說是皇帝,但大家更多的是把他們當成人間的神來供奉。因此上,日本天皇一直就是一家買賣,不管歷史上哪個幕府厲害,還是會禮遇天皇,把國家形象代言人的稱號給天皇。從這點上來說,日本天皇要比中國皇帝過的舒坦。但是,他們手裡沒有實權。沒有實權也就沒什麼權力,之所以一直存在也就是大家比較信這個而已。


每日心選


日本天皇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現在明仁天皇共125代。日本天皇最鮮明的特點是宗教化,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不存在篡位天皇一說。在日本的鬥爭中,天皇代表神,而人們可以爭首相這種世俗之權,卻無人敢撼動神的尊嚴。天皇有時權力很大,政教合一,有時只是象徵性的存在,權力歸於首相。

中國的皇帝設計,實際上開始也是“神”的存在。皇帝是“天子”,天的兒子,不是神嗎?你看那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秦始皇創設皇帝這個職位時,也想著沒人打破皇帝的神話,可以千秋萬代的。沒想到剛剛十幾年,一個叫陳勝的,一個叫吳廣的,就打破了這個魔咒。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呼”的口號。雖然陳勝、吳廣喊了喊就犧牲了,但劉邦卻實實在在地代替了秦氏天下,從而證實了皇帝不是永恆的,“有德之居之,無德之失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N次。中國曆代皇位傳承,朝代更替,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古代中國的皇帝與日本天皇之所以地位不同,差別很大,主要還是由於各自的發展歷史不同造成的。國情不同,就象西方歐州沒有象中國形成大一統一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國家制度。


歷史春秋網


古代中國的皇帝不僅是國家首腦,而且長期是政治的最高統治者。古代中國,世俗政權與宗教是分開的,世俗政權基本長期凌駕於宗教之上。

而在日本,天皇更是宗教領袖,除了早期的天皇握有實權外,以後便被逐漸架空,逐漸被武家政治所取代,將軍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天皇雖然保留,並且萬世一系,但只作為國家象徵性元首。

而日本在武士階層尚未崛起之際,中央基本手握實權,實行公卿制度。從大化改新以來,日本通過大量向中國派遣外交及留學生使團即“遣唐使”全方位地學習當時最先進唐朝的制度,或者稱律令制度。從公元630年至894年約264年的時間裡,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從飛鳥時代、奈良時代至平安時代。在源賴朝建立起鎌倉幕府之前,日本的政治基本沿著東亞文化圈國家相似的歷史軌跡發展。期間,天皇雖然存在大權旁落的時期,但存在的矛盾主要為天皇與公卿之間的權力鬥爭,中央政令基本能下達地方,天皇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威。伴隨皇權與公卿貴族、外戚之間的鬥爭,日本的政治先後經歷攝關政治,院政,最終步入武家政治。

武士在日語中為“侍”,即天皇的侍衛。前後強大起來的武士集團為平清盛所代表的平家,和源義朝所代表的源家。源義朝之子源賴朝最終戰勝平家,成為武家首領,獲得天皇授予的“徵夷大將軍”,在鎌倉建立幕府,開啟武家政治。從此日本出現兩個政治中心,一是以天皇和公卿所代表的中央,另一個是以將軍為主導的幕府,天皇政令只限於京畿,而天下大政鹹歸於將軍。從源賴朝建立幕府以來,雖然經歷室町幕府,戰國時代以及江戶幕府的更迭,但日本的政治體制仍然是二元的天皇與幕府並存制度,直至1868年明治維新,將軍歸政天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