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房地产的“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在很多专家在争论房地产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我们平头百姓眼花缭乱。其实,从本质上说,它是实体经济,如同广大农村的房屋建造与消费,没有丝毫“虚”的部分。自从实现把居住功能的住房变成“特定形态”的商品房后,虚的各种因素不断累积,在过程中不断加码,早已盖过居住功能的属性价值。当然,适当的“虚”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关键是炒房人现在不在乎考虑居住的实体功能,全部心思酌摸如何从“虚“中套利。下面主要列举几个房地产“虚”的要素,供大家讨论,不妥之处请谅解。

1、集体土地国有化,其价值增值是虚的。土地的资源属性和功能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有所有权的转移就凭空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也有人会说土地增值是正常的,但反过来说集体土地为什么要逼迫贱卖?改变所有权主体就能实现增值的逻辑是什么。

2、地方政府“挤牙膏”式供地,人为造成土地稀缺。在“招拍挂”过程中自然拉高土地价格,尤其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翻倍的土地涨价显得稀松平常。

3、利用高杠杆买房,降低了购房门槛,人为制造社会“刚需”,把风险转移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种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让炒房族疯狂制造房源紧张。

4、房地产开发商(包含中介机构)悟盘惜售,雇用人头客源,制造房源抢购假象。让购房者没有选择和讨价还价的余地,价格涨多少是开发商一方说了算。这种一方独大的局面长久不衰,房价不“虚”才怪。等到2019年房地产购买力枯竭,“虚火”包不住了,你说怎么办?

5、用“涨价去库存”的策略,间接地鼓励房价“虚涨”是合理的,正当的,但它是违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则,强行导向“虚高”。它给人们一种启示,在中国,政策的作用要强于市场规则的功能。

6、钻房贷金融政策的漏洞,“虚”涨房价合理、有效,其贷款也是合法,手续齐全。高杠杆的房源可以通过内部关系人转让,房价涨多少可以内部定,通过银行贷款实现炒房增值落袋为安,虚增的价值风险让银行来承担。等到2019年房价扛不住,有下等趋势时,银行和地产专家们感觉系统性风险骤然猛增,有点吃不消,不断地呼吁政策要稳房价。当初银行赚利息乐不可支时,怎么不想想他们一直在“助纣为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