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職場媽媽,只需要“教導”她1次

最近一篇公眾號文章讓我很心塞,它表示摧毀一個孩子,只需要拋棄他兩次。無從闢謠也無法闢謠,孩子在老家養,所以不和母親親近,所以違背本性、抗拒母愛、漠視母親。

公號舉了很多例子,比如:弗洛依德也說過,母嬰分離會對孩子有嚴重的影響。還有電影《約翰》的例子,17個月大的孩子和母親分離之後,是怎麼八天就走向崩潰的,文章表示主要原因是影片中的母親去醫院生了個二胎,這八天無法陪伴約翰!順便還舉了匿名的心理學家的研究:兩歲半的瑪麗患病一年,醫院不允許母親陪護,於是就越來越孤僻,不和母親親近,對哥哥冷酷無情,對同學完全漠視。文章裡信誓旦旦的說:瑪麗將內心封閉了,就因為她需要母親的時候,母親不在身邊?

摧毀職場媽媽,只需要“教導”她1次

童年被拋棄過的人,成年後“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第一個階段是反抗、然後絕望、最後疏離。文章中強調,如果母親不得不與孩子分離,必須將其交付給他熟悉的固定撫養者,並把時間控制在三個月之內。而且強調,如果孩子被拋棄超過兩次,他內心受到的傷害將無法彌補。

這是一個號稱,以愛和自由,陪伴媽媽和孩子成長,一個以心理學解讀母嬰關係的公眾號。它以販賣母親的焦慮,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憐憫母親和孩子,並宣貫其正確性。在強調母親責任重大的父系媒體眼裡,孩子的心理問題都可以歸咎到母嬰問題。

播種的父親則永遠透明。

且不說陪伴究竟是不是必需品,就光從公號這種強調影響,用悲慘的後果,不可挽回等字樣,來放大母親的焦慮感。我就想說,孩子生下來全是母親的責任嗎?父嬰分離沒有任何焦慮感嗎?熟悉的固定撫養者不是母親的話,心理就不正常了嗎?容易變得冷酷無情為社會所不容?

一個媽媽,在孩子未成年之前,離開孩子超過三天的次數被限定為兩次,第二次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正所謂殺人誅心,大帽子扣下來了,媽媽們戰戰兢兢,不當全職太太的母親,不僅無能,而且變成對孩子惡毒的壞媽媽?

摧毀職場媽媽,只需要“教導”她1次

全世界都在指望媽媽。上次看到一篇笑話,孩子肚子疼和媽媽說,媽媽表示這是手機玩多了才會肚子疼。這種邏輯在嬰幼兒養育的時候特別明顯,孩子哪裡難受,是媽媽沒有照顧好;長不高長不胖,是母乳營養不夠,媽媽做的飯不好吃;出了一點什麼心理問題,母嬰分離啊,上次你上廁所沒有抱娃進去,他在外面哭得聲嘶力竭,就是那次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傷害。以後孩子對社會不信任,對親人冷酷無情,全是媽媽的錯。

爸爸去哪了?社會保障去哪了?一個母親真的寸步不離有求必應養大的孩子,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了嗎?

醒醒吧,媽媽們都盡力了,沒有誰能自己一個人生出孩子,也沒有誰應該承擔養育孩子的全部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