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戰國初期列國形勢圖

戰國之初,晉分三家為韓、趙、魏,拉開了諸侯國混戰的大幕。

從三晉內部來看,韓國佔據了晉國南部的區域,定都陽翟,也就是河南省禹州市一帶。後來韓國經過長期努力,兼併了周王室的同姓諸侯國鄭國,國家戰略縱深瞬間為之一變,韓國的決策者也趁機將國都遷至新鄭,也就是河南省新鄭市一帶。因此,韓國於建國之初在國際社會完成了一次圓滿的首秀。

趙國一直佔有晉國中北部地區,相當於山西省中北部、河北省西南部。趙氏早年經營晉陽,之後竟派上用場成為國都,再後來,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將國都遷到邯鄲。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晉國分成韓、趙、魏

韓、趙兩國一南一北,晉國的中間地帶就落入魏國之手,相當於山西省的南部、河南省的東北部以及山西省的東北部,定都安邑,也就是山西省夏縣一帶。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齊國“田氏代姜”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田齊代姜的事情“太公乃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姜齊最後一代國君齊康公呂貸被田氏齊太公田和趕出都城,鳩佔鵲巢,完全終結了姜齊的統治。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一個細節,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均是另起新都。據歷史記載,晉國的情況確實與齊國的情況有較大不同“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之君。獨有絳、曲沃,餘皆入三晉”,而絳和曲沃自晉獻公開始分別是晉國的國都和別都。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春秋中後期諸侯列國形勢圖

接下來,再來說說魏國,魏國佔據晉國中部地帶,向來以三晉正統自居。魏國在英明的開國君主魏文侯的帶領下,他任人唯賢,大膽起用平民士子,在其重用的人才當中僅有魏成出身公族。於是,魏文侯用李悝、翟璜為相國,命吳起、樂羊為大將,拜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為師,在他們輔佐下,魏國迅速實現了富國強兵,國家大治,於戰國之初一躍而成為諸侯國之首,雄霸天下。魏國的崛起令鄰國秦國吃盡了苦頭,秦國在魏國的強大壓力下毫無還手之力,且秦魏邊界不斷西移。魏國的強大持續了三代,歷經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秦國商鞅變法

常言道:窮途思變。面對魏國的崛起,各國均在反思,尋求富國強兵之道,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徹底的變革當屬秦國商鞅變法。秦國在秦孝公即位之初,針對山河破碎,人民窮困潦倒,向天下發布求賢令。秦孝公力排眾議,乾綱獨斷,大膽支持衛鞅在秦國主持變法。十年中,秦國彷彿在國際社會消失了一樣,國內卻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再來說說齊國,田氏代齊之後,齊國依託國富民強屢屢現身國際舞臺。至齊威王時,他憑藉個人強力手腕,令齊國國內煥然一新,國力猛增。齊國上下磨刀霍霍密切關注著國際局勢,準備與霸主魏國一試高下。

而此時在魏國,由於魏惠王對秦國、齊國的認識不足,仍然想當然地認為他們一貧一弱難以翻起大浪,並且他認為,韓、趙才是魏國的大患,魏國必須趁機完成三晉統一。緊接著,魏國發起討伐趙國的軍事行動,圍困邯鄲。不料,齊國以“圍魏救趙”在桂陵重挫魏軍。十多年後,魏國又發起討伐韓國的軍事行動,齊國再次以相似的手法不但完成了救韓的承諾,還在“馬陵之戰”中重創魏軍,不但俘虜了太子申,還逼的領軍大將龐涓自殺。經此兩役,魏國元氣大傷。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齊國對魏國發起“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剛剛落幕,令魏國沒想到的是這一番廝殺聲卻喚醒了沉寂多年的秦國,秦國上下躍躍欲試,時刻準備著在國際舞臺上一展雄姿。

次年,秦孝公任用衛鞅為領兵主將討伐魏國。秦魏此戰的結果是魏國慘敗,魏國連續經歷了齊、秦兩次重創,無力再戰,不但向秦國以河西之地去和談,還將國都由安邑遷至大梁。此時,魏惠王忽然明白了時局的嚴峻性,但為時已晚。

戰國之初魏國首先稱霸,並致力於統一三晉,統一未果,且等來噩夢

齊、魏相王

鑑於此時齊國自桂陵之戰之後“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魏惠王立即拉攏齊國,並互相尊稱為王。魏國公開尊稱齊國為王,意味著從此魏國失去了獨霸天下的地位,也是魏國噩夢的開始。

歡迎關注“歷史倪說”,與您一起分享歷史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