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园”活动项目:成人感冒岂能让孩子吃药?

#进校园#这样的问题本是由来已久,只是教育部此番喊话为教师减负,让这个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小手牵大手”“工作从娃娃抓起”等方式,不断增加“进校园”活动项目,这些门类繁多、随意性大的“进校园”活动不仅增加了学校工作负担,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秩序。许多老师感慨:什么活动都“进校园”,校园装得下吗?

应该说,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目的和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并弄错了工作的主体对象,抓错了问题的关键环节。

什么“税收知识”进校园,“计划生育”进校园,“廉政”进校园,“慈善文化”进校园,“传统戏剧”进校园,“中医文化”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国学”进校园,“科技”进校园,如此等等,“进校园”活动项目的内容或知识其实大都是针对成年人的首先要接受或学习的;

什么“交通安全”进校园、“禁毒教育”进校园、“法治”进校园、“消费维权”进校园、“生态文明”进校园、“消防安全”进校园、“防震减灾”进校园,诸如此类,“进校园”活动项目的教育或引导方式应该是要求成年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

简而言之,“进校园”活动项目把大人应该学的让孩子学,这正如家长跟孩子说:孩子啊,我吃了没文化的亏,你要好好学,实现我的理想目标。这不就是家长没读书让孩子去补课吗?把本该家长遵守示范的让孩子去“小手牵大手”,这牵得动吗?现实往往是孩子被大人“拉下水”。这不就是“成人感冒却让孩子吃药”?

是谁让孩子随意横穿马路的?不就是长辈从小教的——不怕,看准没有车就穿过去。

是谁让不足12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上学?不就是家长同意的?——我交代他一定注意安全了。

是谁同意中学生无证驾驶机动车的?还不是家长教育的?——我已经管不住了,没办法,他自己要骑。

……

交通管理部门对成人家长的违法行为教育、管理、处罚不到位,才让孩子有样学样,有这些交通违法行为。此类现象很多,问题实质相同:成人越缺什么,孩子越补什么。成人没做好,寄希望于孩子。

教育是重要的,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小手牵大手,决定前进方向的是大手;从娃娃抓起,先抓好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