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校園”活動項目:成人感冒豈能讓孩子吃藥?

#進校園#這樣的問題本是由來已久,只是教育部此番喊話為教師減負,讓這個問題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以“小手牽大手”“工作從娃娃抓起”等方式,不斷增加“進校園”活動項目,這些門類繁多、隨意性大的“進校園”活動不僅增加了學校工作負擔,也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秩序。許多老師感慨:什麼活動都“進校園”,校園裝得下嗎?

應該說,各地各部門的工作目的和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這種工作方式並弄錯了工作的主體對象,抓錯了問題的關鍵環節。

什麼“稅收知識”進校園,“計劃生育”進校園,“廉政”進校園,“慈善文化”進校園,“傳統戲劇”進校園,“中醫文化”進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國學”進校園,“科技”進校園,如此等等,“進校園”活動項目的內容或知識其實大都是針對成年人的首先要接受或學習的;

什麼“交通安全”進校園、“禁毒教育”進校園、“法治”進校園、“消費維權”進校園、“生態文明”進校園、“消防安全”進校園、“防震減災”進校園,諸如此類,“進校園”活動項目的教育或引導方式應該是要求成年人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的。

簡而言之,“進校園”活動項目把大人應該學的讓孩子學,這正如家長跟孩子說:孩子啊,我吃了沒文化的虧,你要好好學,實現我的理想目標。這不就是家長沒讀書讓孩子去補課嗎?把本該家長遵守示範的讓孩子去“小手牽大手”,這牽得動嗎?現實往往是孩子被大人“拉下水”。這不就是“成人感冒卻讓孩子吃藥”?

是誰讓孩子隨意橫穿馬路的?不就是長輩從小教的——不怕,看準沒有車就穿過去。

是誰讓不足12歲的孩子騎自行車上學?不就是家長同意的?——我交代他一定注意安全了。

是誰同意中學生無證駕駛機動車的?還不是家長教育的?——我已經管不住了,沒辦法,他自己要騎。

……

交通管理部門對成人家長的違法行為教育、管理、處罰不到位,才讓孩子有樣學樣,有這些交通違法行為。此類現象很多,問題實質相同:成人越缺什麼,孩子越補什麼。成人沒做好,寄希望於孩子。

教育是重要的,但教育不是萬能的。小手牽大手,決定前進方向的是大手;從娃娃抓起,先抓好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