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故意抹黑岳飛的人是什麼目的?

人在江湖216543257


岳飛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不是誰想抹黑就能抹黑的。他永遠是廣大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永遠都是那個獨有時代的愛國者。

當年岳飛抗金的事蹟,是每一箇中國人民都所熟知的。而且岳飛的死,秦檜和宋高宗趙構兩個人脫不了干係。

說實話南宋若不是有岳飛這樣的名將,宋高宗趙構能不能保住半壁江山,都不好說。但是,到了宋金議和之後,宋高宗和秦檜,還是把岳飛這種肱骨之臣,給送上了斷頭臺。

他們本來是想找岳飛的過錯,但是,找來找去,並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證據,最後只能用不要臉的方式,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給處死了。

也許,岳飛的死,是因為他太過於功高蓋主了。

宋高宗覺得他的存在,會威脅自己的地位,畢竟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武將出身,經過黃袍加身當上的皇帝。

所以,他怕歷史會重演,然後就把岳飛給害死了。

可是,宋高宗這種擔心,好像又是多餘的,因為岳飛在被殺之前的一年多里,他已經沒有任何官職了。

沒有一兵一卒的岳飛,怎麼可能對宋高宗造成威脅呢。

要不說岳飛是冤死的呀,正是因為他沒有過錯,無緣無故的被殺了,所以,世人才感覺岳飛的死是無辜的,昏庸的宋高宗和姦相秦檜就是殺人兇手。

那麼為什麼最近又有一些人,想要挖空心思的抹黑岳飛呢?

可能是和秦檜的後人有關,也可能是和現在的民族融合有關。

畢竟秦檜的後人,始終不承認自己的老祖宗,當年做過坑害賢良的事情。再加上現在民族融合,金國的女真人,也早就融入到了我們漢人當中。

所以,現在來看無論是當時的女真人,還是南宋人,都是現在的中國人。

儘管事實上確實是如此,但是,岳飛當年抗金的事蹟,還是不容抹殺的,一朝是民族英雄,永遠就是民族英雄,這一點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抹黑的。


漢史趣聞


攏共分四類:

1.譁眾取寵類。故意和別人說的不一樣,賺取點擊量,雖然捱了不少罵,但是“名氣”上去了,關注度上去了,為了點個人小九九,全無心肝。鄙視。

2.包藏禍心類。這一類人極少,但是危害很大,這些人往往有某種“背景”,拿著人家的錢,得給人辦事兒。一些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欲亡其國,必先去其史,造成思想混亂,他們好亂中謀利。當然也有一些本身就有各種不滿的人造謠生事。

3.盲目跟風類。這些人看到一些“新穎觀點”,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如同又漲了姿勢,各種宣揚,感覺已經聞道有先後屬於比較先的了,殊不知已經著了人家的道兒。這些人往往知識水平較低,判斷能力較差。

4.鼠目寸光類。一些人愛鑽牛角尖,可能是歷史愛好者吧,自己認為一定要還原歷史真相,這總沒錯吧!豈不知歷史屬於意識形態範疇,歷史裡面有政治。很多時候是因小失大的,需要“宜粗不宜細”。比如前段時間搞的沸沸揚揚的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侵權者居然考證五人偷過老百姓的紅薯,腦子簡直秀逗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會有點小毛病,英雄也不例外。當然經過考證此事子虛烏有,但是即使有,和他們打日寇為國捐軀比起來也算不得什麼,考證這些東西不但毫無意義,而且有害。相信岳飛也不是聖人,但是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早有定論,如果來回翻燒餅似得沒有好壞人之分了,那這社會不是亂套了嗎?書呆子們住手吧!



磨史作鏡


這個世界有這幾類人,一善一惡,一好一壞,一忠一奸,網上也充斥著這幾類人。岳飛和秦檜就分別代表了這幾類人,為什麼岳飛甘願冒著殺頭的風險抗擊金人,還被人抹黑。就是因為像秦檜這類的惡人、壞人和姦人太多。秦檜雖然死了,但是他的這種思想並沒有死。他們抹黑岳飛的目的就是為秦檜翻案,為秦檜做無罪辯護,在古代這群人就是秦檜的幫兇和同黨,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十足的大奸臣形象。對於這類人,可以說無言以對。

總之,抹黑岳飛的人,有很多種理由,且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為秦檜辯解。好像,秦檜誣陷岳飛,理所當然。不過話說回來,統治階級也需要像秦檜這樣的人。你想想,趙構下了12道金牌,才讓岳飛回到臨安。作為皇帝的趙構肯定也擔心,現在抗旨不尊,以後把金人打跑了,自己駕馭不了岳飛怎麼辦?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他殺了。因為,當時金人已經提出了議和的條件:“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議和以後,根本不需要岳飛。岳飛在當時功勞也非常大,作為功臣,好像無緣無故的把他殺了,說不過去。為了不引起民憤,於是秦檜站出來了,也就是編造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然後將他殺掉。作為皇帝的趙構,就需要一個人來幫忙,而秦檜就甘願做那個誣陷岳飛的人。這樣的人,還有必要為他翻案嗎?

秦檜作為宰相其實可以留點口德,就因為岳飛不是他一夥的,所以才如此的排擠岳飛。假如換一個人,是秦檜的同黨,我相信秦檜會在趙構面前說幾句好話。也有可能出賣朋友,也說不定。只可惜,秦檜不是秦檜的同黨,因為秦檜就是一個大奸臣,為了一己之私,陷害忠良。而岳飛平白無故的做了政治的犧牲品,實在讓人惋惜,臨安的老百姓聽到他被殺的消息,都為他哭泣。而大奸臣秦檜卻逍遙自在,完全忘了岳飛的功勞,所以秦檜就應該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跪在岳飛的墓前。而南宋朝廷,也是偏安一隅,用岳飛的死來換取和平,最終不思進取,滅亡於蒙古之手。


謀士說


隨著網絡的越來越發達,越來越開放,現在網上是各種各樣的文章都有,各種各樣的人也都有。對於黑歷史名人的文章已經不是少數了,前面在網上看到一個人是專門黑岳飛的,幾乎是看了他所有關於黑岳飛的一些文章。不只是黑岳飛,還有黑袁崇煥的等等。

對於這些文章我們真的只能看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幾千年下來這些民族英雄,國家的忠臣都被黑了,也被大多數人接受了,那麼想想到底是我們思想價值觀念改變了,還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呢?如果抵抗外族入侵都有錯,那麼我們一直宣傳的愛國精神又是什麼呢?

如果把岳飛說成了奸臣,或者說岳飛的死是應該的,這些人的目的也是很簡單就是給秦檜這些奸臣平反,岳飛被黑那麼是不是就是意味著秦檜的所作所為就是正確的呢?所以在這裡面很多人的目的也就很明確了。

當然在這裡面很多人其實就是有譁眾取寵的嫌疑,現在的網絡上我們都知道越是新奇的東西,越是獨具一格的東西,越是違反人們常識的東西就越能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歷史領域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每天寫的都是一些我們以前一直學過的東西,那麼我們都知道了所以喜歡的人不是很多,如果你總是寫出一些讓人不為人所知的那麼肯定是喜歡看得人很多。

網絡雖然現在很多都還沒有規範,但是我們要知道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研究歷史方面我們一定要嚴謹。特別是對於一些大v粉絲比較多的,很可能你的一句話就能讓很多人改變一些看法,很可能你的一句話就會讓很多人覺得岳飛是奸臣,秦檜是忠臣了。所以說這樣的言論儘量的是不發。

當然研究歷史我們肯定是要以正史記載的為主,不要在一些野史或者是一些小說,評書上找到一些言論就當做正史來說,對歷史的不尊重也就是對民族,國家文化的不尊重。這樣的人又怎麼會讓人值得去關注,崇拜呢?


中國歷史研究所


實話實說,就是“摸黑”那是沒辦法的事情啊。《宋史》照搬岳飛孫子岳珂的《鄂王行實編年》《金陀粹編》根本就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烏七八糟編造出來的“朱仙鎮大捷”“五百破十年”“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必殺飛 始議和”“莫須有”。把小說編造成歷史,本來就是不對的,顛倒黑白汙衊漢族統治,汙衊漢族真正的忠臣良將,更是可恥的。

靠孫子岳珂吹捧出來的岳飛,本來就沒有多少戰功,戰績也非常一般,靠打偽齊和鎮壓農民起義,爬到節度使,就再沒有升遷過,(高宗奪兵權,明升暗降給了個樞密副使,還一個月就被降職),和金國打就1140年6-7月抗旨不支援順昌,避開金主力,“收復失地”不到兩個月,又全部還給金國,還丟了河南。1141年又抗旨畏敵“逗留不前”,讓南宋再遭金國重創,連高宗的御林軍都全軍覆滅。

丟了所有官職,又和兒子岳雲親信張憲,搞小動作。讓岳家軍牛皋,王俊,王貴,姚政,傅選,董先,徐慶,龐榮,李興,李道等十多名將領揭發作證,同案孫革,於鵬等六人招供認罪。如此多的人證,

又有高宗親筆詔書,做物證,抗旨居然達到二十多道,被處死非常正常。

何況,岳飛就根本沒有和金主力打過,南宋和金國決定性戰役,更是一個都沒參加過。

謊言怎麼可能永遠不會被揭穿?

岳飛是刑部出具判決書,高宗皇帝親自下聖旨處死的犯罪分子,反反覆覆提誰“害死”了他這種問題,目的不過是想混淆視聽掩蓋歷史真相。

岳飛是經過大理寺審理兩個半月認定罪行,刑部合議認定罪名,高宗皇帝親旨賜死的犯罪分子。

岳飛抗旨畏敵有高宗皇帝親筆手諭做證據,大不敬有岳家軍統領王貴,董先,傅選,王俊等親自到大理寺指證,謀反案有岳家軍十多名將領揭發做證,又有同案犯孫革,於鵬,王處仁 蔣世雄等六人招供認罪,是證據確鑿鐵證如山的危害國家的犯罪分子。

岳飛是高宗皇帝親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在高宗皇帝強勢提拔下,岳飛才憑據打偽齊那點微不足道的戰績,升兩鎮節度使。此舉還引起滿朝文武的不滿,多虧岳飛左右逢源才化解危機,高宗皇帝為什麼提拔岳飛,真是岳飛戰績斐然?並不是,高宗皇帝提拔岳飛和劉錡,是為了分散兵權。北宋滅亡,南宋初立,國家法制廢弛,基本次序都沒有恢復,軍隊都掌握在吳璘,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幾個軍閥手裡,南宋政府對軍隊控制非常困難,所以才想通過分散兵權培養自己的親信,要說1140年岳飛抗旨行為,不但破壞掉高宗皇帝在順昌徹底擊敗金主力的計劃,又抗旨畏敵丟失河南。讓高宗皇帝對岳飛失望。

那麼殺岳飛的想法起於1141年的淮西戰役,1141年正月金國進攻淮西,高宗皇帝親自指揮,讓張俊和劉錡正面對抗,韓世忠側擊,岳飛斷金退路(南宋唯一的騎兵部隊在岳飛手裡),中央衛戎楊沂中完成最後致命一擊,結果,韓世忠按兵不動,岳飛抗旨離前線還450裡“逗留不前”,高宗皇帝連下十五詔,岳飛於戰役結束都還在400裡外“坐觀勝負”結果,是張俊和劉錡在柘皋擊敗金兵,但在追擊途中反被金兵埋伏,張俊和楊沂中損失六萬多精銳之師,高宗皇帝的御林軍也全軍覆沒(這也就是楊沂中請旨監斬岳飛父子的原因)。正是這場戰役使本來軍隊就不到北宋五分之一的南宋根本無力再戰。也使高宗皇帝對岳飛和韓世忠徹底失望。高宗皇帝清楚認識到憑各軍閥各自為戰,根本打不過金國,所以高宗皇帝在戰役結束,就以犒賞柘皋大捷的名譽,調張俊,韓世忠,岳飛回京接受封賞,實際上是奪了他們兵權,在高宗皇帝完成軍改的問題上,張俊是積極主動配和 (張俊交兵權時人馬不足三萬,可以看出淮西戰役損失慘重,這成為後人汙衊他吃空餉的藉口),韓世忠雖然悶悶不樂,但也知道自己任性的結果很嚴重 ,並沒有任何出格的舉動,反觀岳飛就不一樣了,不但把軍隊交給張憲(1136年岳飛擅離職守跑廬山“守孝”,就是把部隊交給張憲,張憲就明目張膽拒絕把部隊交給朝廷派去接管岳家軍的大員,從而,逼的高宗皇帝不得不連下三詔,請岳飛官復原職)而且,還用兒子岳雲替換掉朝廷指定的接班人王貴(這就是王貴支持王俊告發岳飛父子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穎昌戰役,岳飛指揮失誤丟失穎昌,反而想處死王貴,推卸責任)。

1141年4月剛剛當上樞密副使的岳飛,居然提議放棄淮西地區 動搖軍心,被高宗皇帝降職為節度使(空職)5月因為不滿岳飛的所作所為,御使們紛紛彈劾岳飛“逗留不前”“稽期不援”等的五大罪行,岳飛丟了所有官職 (高宗皇帝還是留下一個觀復使的虛職讓岳飛領養老金)。7月岳飛不顧每月必須到朝堂報到的規定,領著兒子岳雲回了老家,8月岳家軍副統制王俊到岳家軍新領導王貴處,實名舉報岳飛父子夥同張憲竄通岳家軍統領準備“舉兵襄陽”逼高宗皇帝還岳飛兵權和官職,雖然沒有推翻南宋政府的企圖,但是,按南宋法律,就是謀反。雖然,關鍵證據被張憲燒燬(岳飛寫給張憲的親筆信),但是,有岳家軍統領十多人指認看到過書信,而且,岳家軍孫革,於鵬,王處仁,蔣世雄等六人也招供認罪。雖然岳飛因為關鍵證據缺失,沒有被以謀反罪處死,但是,所有證據指向都和岳飛脫不了關係。

所以害死岳飛的是他自己。當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曉風2016




抹黑岳飛,秦檜殺岳飛的行為就自然成為正當行為。所以黑岳飛是檜粉圍魏救趙的一種便捷手段



關於岳飛的事蹟寫過很多,一直沒搞懂嶽黑的ⅠQ指數上限是幾分,比如:

“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不知道嶽黑們怎麼理解這句話,口口聲聲嚷嚷著岳飛沒與金軍主力作戰的答主估計連書都沒看過,就這麼急著跳出來,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ⅠQ指數小於30



已經寫過很多時人對岳飛的評價,例如

“至今號為賢將”~李心傳

“忠孝出於天性”~呂中

“平居憂國,無所不為;征討出師,慷慨勇往”~何(亻甫)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宋.孝宗

“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金.章宗

………………

這篇答案再寫寫朱熹對岳飛的評價



如果與其他中興大將比
~《朱子語類.本朝一》

岳飛將才為勝,猶欲向前冢殺,跟其他大將一樣有時會耍脾氣,但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卻在朝廷。例如

趙構承諾使岳飛合掌劉光世軍,馬上就反悔了,造成淮西兵變酈瓊叛逃。岳飛一生氣就使了小性子,上廬山去了

紹興十年五月宋金開片,六月初趙構立下不菲賞格捉拿金兀朮,六月中,卻任由秦檜矯詔劉錡班師休養,任由張俊班師避雨;七月中旬,聽信秦檜的話,“累詔”岳飛班師

趙構喜歡把吐出的唾沫又咽回去,無信則不立,自然“無以服其心”


如果與滿朝文武比
~《朱子語類.本朝一》

論做實事,嶽侯之上,次第無人







朱熹如果不算士大夫的話,不知兩宋還有幾個人夠格,朱熹對宋金關係的看法是
~《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

不與戴天

朱熹是誰?能影響多少人?這兩個問題嶽黑慢慢腦補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二十四》

這份反對秦檜議和的名單可以拉很長,他們無疑無一不是士大夫



~《朱子語類.本朝五》

秦檜不講條件屈己議和,使“中外憤怒”,臨安到處貼著“秦相公是細作”的小廣告

當時這些人至少知道,秦相公每年孝敬給他金爸爸的二十五萬兩白銀和二十五萬匹絹最後由誰掏腰包


所以,議和並非主流民意




議和將秦檜的利益最大化
~《朱子語類.本朝五》

秦檜“倡和誤國,挾虜要君”,殺害元老、忠良之士
~《朱子語類.本朝五》

通過議和,秦檜一步步把趙構架空
~《朱子語類.本朝五》

朱熹認為,幸好秦相公這傢伙死得早,不然,南宋天下說不定就姓了秦





議和後,南宋百姓的幸福指數


~《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貨上.一》

秦檜推行“經界法”,以均稅為名,使四川百姓幸福地將糧食收成的一半上交
~《宋史.卷一百七十四.食貨上.二》



議和後,南宋軍隊員額並沒有減少;趙構的開支驟增;官員取消戰時“省陌”領全薪;給金國歲幣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南宋財政開支遠超戰時

以為跪來和平就能過好日子?長點心吧





所以,想用抹黑岳飛的辦法洗白秦檜?省省吧









@為國釣魚,第二次簡答


為國釣魚


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這不是明擺著嗎?英雄就是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影響著一代人。現在,卻要抹黑他,顛倒歷史黑白,為奸臣翻案,這正常嗎?他們又是什麼目的呢?

為奸臣翻案,表面上看,是現在流行的獨闢蹊徑,賺眼球。但是,仔細分析,並不是那麼簡單。一個民族,豈能沒有英雄,沒有民族危難時挺身而出的棟樑。缺少這樣的中流砥柱,國家,民族,還能安全嗎?沒有革命先烈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浴血奮戰,能有今天的國泰民安嗎?中華民族飽受了百年的屈辱,關鍵時刻,不正是有了一大批英雄志士的犧牲,才打敗列強,換來了今天的太平。想想今天的幸福安康,再想想那個年代飽受戰火洗禮的同胞。說這個話,發表這樣的言論,還有良知嗎?還有做人的底線嗎?還配得上人字的一撇一捺嗎?有良知的人不會這樣。只有那些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者,或者懷著巨大陰謀者,才會發表這樣的言論,警惕,太平盛世,更要居安思危!


青春向朝霞飛揚


一種是自己為人處世就跟秦奸佞一樣的人,意在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一種是為美日文化侵略做狗腿子,為掙狗糧,昧了良心;

一種是為了出名,啥都敢做的;

還有是一些不瞭解這段歷史,人云亦云;

前三種最為可惡,必須堅決打擊,後一種則是教育為主。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一個對英雄不尊重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軍事家、戰略家,是國人的楷模。


淡定31796315


現在網絡上這股歪風邪氣很是嚴重,漢武帝窮兵黷武不該反擊匈奴就該年年送錢送女人乞求和平,諸葛亮欺君阿斗大智若愚,秦檜背了黑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比比皆是,最搞笑的是從日韓觀點而推出的一句崖山之後無中華,被一些智障天天掛在嘴邊,當作真理,他們壓根不知道是日本人韓國棒子說的!這些網絡史學家不提出點驚世駭俗的觀點如何體現出他的目光如炬?不必理會,起碼在現在的考古發現上,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推翻史書記載說岳飛是個渣渣!譁眾取寵之輩!


品味秘史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看到了大家在岳飛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千年之後,我們開始討論他的功過是非了,討論他到底配不配當民族英雄,或者說他有沒有資格當這個英雄。

波旁王朝時期,拿破崙是淳樸的、無私的自由戰士,是窮人的救星。僅僅過了三十年,這個仁慈的英雄便成了嗜血的暴君,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而讓300萬人失去生命。後來,這一觀點又有了新的變化。若干年後,對於這些前後矛盾的故事,我們就會懷疑這些英雄是否真的存在。正如我們現在開始懷疑岳飛一樣。



岳飛,南宋抗金將領,後來被人們尊為民族英雄。他在郾城,潁昌等地打的金兀朮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讓金兵重新認識了宋軍的抗金實力和決心。金國認為岳飛是金國從宋獲取利益的最大攔路虎,想方設法要除掉岳飛。


秦檜帶著金國的使命回到南宋,在金人的幫助下,很快做到了宰相的職位,並且幫助趙構一心求和。之後,岳飛為了自保,仿效張俊和韓世忠那樣,找到趙構後主動交出兵權。趙構也同意岳飛釋兵權後解甲歸田。

這時,張俊和秦檜串通一氣,狼狽為奸,不依不饒,要致岳飛於死。岳飛交出兵權後,岳家軍的指揮權交與張憲。秦檜和張俊便收買了原岳家軍的很多部下作偽證,捏造岳雲給張憲寫信,要求張憲幫助岳飛奪回兵權。奪兵權?這可是造反之最,這頂大帽子最終還是扣在了岳飛的頭上。直接致岳飛於死地。



這裡有人說,岳飛奪權是為了造反。如果造反的話早就可以了,為何還要等交出兵權後再奪回兵權造反?豈不多此一舉?


高宗趙構曾親口稱他“精忠岳飛”,就算這與抗金無關。孝宗北伐,首先就給岳飛平反,並封岳飛為“鄂國公”。這裡有人說宋孝宗不是真心的。好,既然不是真心的,那為什麼還要封?因為他是抗金領袖。宋寧宗時期,韓侂冑的“開禧北伐”第一件事,就是追封岳飛為“鄂王”,什麼是“鄂王”?一字王只有皇帝宗親才能受封,如齊王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晉王趙光義,端王趙佶,康王趙構等。這是把岳飛推到什麼樣的高度了,一個岳珂豈能做到?那為什麼寧宗要給岳飛這麼高的榮譽呢?因為他是抗金的旗幟。


現在,我們自恃科技發達,學識淵博,又很方便查閱資料,覺得掌握了他的黑資料,開始懷疑他了。寫了很多懷疑他的文章,文章華麗,筆鋒犀利,看似有理有據,要是擱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絕對能震撼九州了。

但是,我們從宋朝詩人的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大家對北伐的渴望,對勝利的渴望。毛主席曾說:“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屈辱的求和不是真正的和。岳飛正是能給人們帶來真正和平的人,所以千百年來他被人們尊為英雄,人們對他的塑造,就像化妝後的演員,你非要較真說他(她)化妝了,不是真正的自己,就要恢復真實身份的他,他什麼時候罵過誰,什麼時候做過什麼錯事啊什麼的就全出來了。



無論有些人出於什麼目的,杭州西湖邊,秦檜在岳飛的面前已經跪了幾百年了,以後還要跪下去,誰能讓他站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