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吴谢宇涉嫌弑母背后,是教育的缺失,人格分裂,还是社会环境所造就?

三毛的教育视界


关于此事,今天澎湃发文,说舆论发酵的太过厉害,各种“总结”已超出边界,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道理在哪,用句新闻学术语来讲,就是“评论永远走在了新闻的前面”去了。任何新闻报道,任何案件分析,事实都该是评判的底线基础。也就是说,任何貌似有道理的总结也好,甚或深刻的归因也好,都必须依附于新闻事实。

可是,关于北大高材生吴谢宇这个案件,基本的事实还不清楚,我们也还不了解作案者的动机,事实远远未浮出水面,甚至通告中都还只是说吴谢宇为重大嫌疑人,并没有定罪,我们就开始各种神探脑洞去补白,去猜测。比如吴母过于严厉、中国教育失败云云。

任何评论,都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这是常识。 而此刻,一切都还是云蒸雾绕中,各类专家就粉墨登场,过度地追求时效,竞相表现自己对此起耸人听闻事件的“人文关怀”与“深刻思考”。什么教育缺失,什么人格分裂,还有什么社会环境所造就等等追问,联袂而来。

问题可能都是真问题,但是,这些振振有词的讨论,和眼下这起弑母案,到底都有什么关系呢?可以不客气地说,这些说辞,都是典型的新闻事实不足下的过度反思,博士买驴,书券三纸,离题万里。

总之,大家靠着一些碎片化的想象,情绪化去拼凑出一个所谓的“真相”,然后大加挞伐,然后大慨世道人心,然后忧心忡忡,不免都是瞎子摸象。这是其一。


其二,即便这起案件的事实后续大体理清了,我们也可以依据数据给出基本判断:这起惨绝人寰的事件,终究只是一起极端个例。它没有普遍性。充其量,无非就是一桩高智商犯罪案。

近30年来,在校大学生杀人案件,确实出现了多起。比如,1991年11月,成绩优秀的清华留学生卢刚,杀害了多名导师,以及比自己优秀的同学;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因受到同学奚落残杀4名舍友; 2007年6月,还是云南大学,当时旅游文化学院的张超,伙同男友意图抢劫且杀人碎尸;同期,徐州矿业大学常某某下毒致使3名同学砣中毒;2009年11月,吉林某技术学院学生郭力为,将室友赵研杀死在宿舍内,起因只是因为室友将他的呼噜声传上了网络;2010年10月,药家鑫驾车撞人且刺人八刀致人死亡;2011年5月8日,中南大学王某某因追求一女生遭拒残杀了对方;2013年4月,复旦大学黄洋投毒致室友林森浩死亡。等等。

但是,即便如此,大学生杀人案,在全国每年大体有8万至13万人因故意杀人罪而被执行死刑的庞大数据来看,依然还是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更何况,像本案,即使“弑母”罪行成立,其实在数据上都是最极端、最少见的那种犯罪现象。你怎么可以拿一二孤例去总结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来呢?

建国以来,70年了,试问到底有多少起弑母案,特别是大学生弑母案?这么特例,如何归纳社会成因?


所以关于此案的各种“归因”,因为事实的尚未明了,因为案件的过于极端性,实际任何总结,都是难以成立的。

在我这好事者看来,本案最值得关切的,反倒是在它的疑点颇多。比如,吴某是否弑母,因何弑母?比如,吴某弑母后,以母亲名义贷款,就这一细节而言,没有本人签名,款是怎么批下来的?比如,吴某与其母失踪那么久,都没有人发现到,是不是有哪些地方不合理?比如,他又如何搞到数十张身份证的?比如,根据今天报道,他竟然公然在国内生活了三年,甚至可能还正常上班、谈恋爱、出入各种公共场合,是如何做到的呢?

“吴谢宇弑母案”,我们还要持续关切。这是一起真正意义上人伦悲剧,留给我们的不该只是热闹,值得我们社会集体去反思,去盘究。只是,事实未名,一切结论,似乎还下的过早。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披露。

对于这样虽然极端,但是触目惊人到超越我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案件,我们都不能是吃瓜群体。我们确实需要追问: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啦?


刘愚愚


吴谢宇比我女儿晚一届,同一个院系,他们曾经有过一次交流,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异常言行。据说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很难相信他涉嫌弑母。

残忍的手段,周密的计划,高智商犯罪,给这个极端的案件带来诸多疑团。太多问题没有答案,太多谜底未能揭开……当吴谢宇被抓消息传出,人们仿佛找到了一个久违的出口。

(题外话:国内待了三年多竟然没被发现,这次机场被抓也是计划好的吧?)

2015年7月23日左右,吴谢宇把他的母亲谢天琴杀害,2016年2月5日,吴谢宇主动自露马脚,给舅舅发消息,说他和母亲要从美国波士顿回来,将于2月6日到达福建莆田高铁站,希望舅舅接母子俩回家过年。

发完信息,自己即失踪。

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前,每个人都心中充满各种猜疑,并将矛头指向教育,指向家庭。

吴谢宇上学期间一定是他母亲、老师和学校的骄傲吧?高智商,高能力,母亲也许正在以子为荣的喜悦中等待享受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

他的母亲一定也辛苦付出许多,孩子肯定也曾经感激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吧?

为何最终孩子选择如此手段结束母亲的生命呢?

是否是因为他看不到独立活着的希望?

从事件分析,母亲对他依赖和管控是过分的,也许母亲一直在用这样的“爱”告诫孩子要争气,要努力。孩子确实争气,让母亲面子有光,孩子却将自己所有的不愉快郁积心中。

孩子上了大学,吴谢宇和母亲电话联系频繁,母亲依然可以遥控他。

当孩子以为出国留学可以摆脱母亲的控制,没想到母亲又提出一同前往陪读!至此他才发现,他无法拒绝母亲,无法摆脱母亲,无法对母亲说不,似乎只有让母亲消失自己才能解脱……

人只有看到希望才不会绝望吧?但愿更多的母亲明白这一点。


妈咪老师


随着吴谢宇的落网,曾经哄动一时的北大学子弑母案,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究竟当年,吴谢宇与其母谢天琴之间曾爆发过什么冲突?是什么原因令吴谢宇这名“完美”青年残忍杀死恩重如山的亲母?杀死母亲后,他又做了什么?如何逃走?这些年,他过着怎样的生活?相信大家都迫切想知道答案。就目前所知,他在重庆被抓时,身上带有30多张身份证,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进一步的消息,有待警方发布。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当年的案情:

吴谢宇,男,1994年10月7日出生,汉族,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成绩优异,多次获得校内奖学金。

2015年7月11日,应该是悲剧发生的具体时间。

2016年2月14日,警方接报警发现,受害人谢天琴死于某中学教师宿舍内,其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

据警方调查,吴谢宇在杀死母亲之前,有周密计划。提前一个月准备了剔骨刀、绳子、手套、防护服、塑料布、活性炭等作案工具。将母亲残忍杀死后,用塑料布包裹了十几层,每层中放入活性炭防臭。

杀死母亲后,吴谢宇还以母亲名义,向亲戚借款144万元,谎称母亲陪自己去了美国。

此案,引人注目处甚多:北大学子、弑母、计划周密,非冲动犯罪、极残忍。可以说,每一点都挑战人类认知底线。

是教育缺失,人格分裂,还是环境造就?

教育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共处同一社会,因而无需讨论社会教育。只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毫无疑问,吴谢宇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世俗观念中,是优质而完美的。教师家庭子女,从小成绩优异,就读名校。如果说,这样的学校教育是问题根源,那是对我们学校教育的全盘否定。虽然 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应试教育令学生压力巨大等,但也绝非吴谢宇弑母的深层原因。

从已知信息中,我们了解到,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是个非常要强的人。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吴志坚患癌去世,当时吴谢宇16岁。丈夫的去世,对谢天琴打击很大,从此变得寡言易怒。这样的家庭中,母子关系到底是否如外界所言那般和谐?是存疑的。是否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塑造了吴谢宇扭曲的性格?大概率上是如此。

不过,当年报道的案情中,有一条重要线索引起了人们注意。那就是吴谢宇大学期间,曾与某性工作者谈恋爱,曾拿出十几万向对方提亲。以谢天琴的性格,她是不可能同意这桩婚姻的。儿子是北大高才生,如此优秀,是她生命全部意义所在,她绝无可能让儿子与一风尘女子结婚。母子之间是否因此爆发激烈冲突,才导致吴谢宇陡起杀心?这个判断,有待案件进一步审理验证。但从目前信息来看,应该是最合理的推断。

当然,家庭教育中长期缺乏爱,母亲要求严格近于苛刻,对吴谢宇性格的养成、三观的塑造,肯定有不良影响。由此导致吴谢宇对母亲的怨恨一直潜藏心中,然后在一个触发点的引爆下,终于向母亲举起屠刀,才酿成这起人间悲剧。


毫米


昨天,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被抓了!

吴谢宇,福州中考状元,高中提前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北大研究生,准备赴美读博,他是高中同学眼中的“宇神”,他是北大学生眼中的“大神”,他是篮球场上的“篮板大师”,他是邻居眼中的乖孩子。


2016年情人节这一天,他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他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并用他的高智商让他的母亲的尸体在宿舍躺了半年之久,而在事情暴露之后,他用20张身份证在国内躲藏了3年之久。

认识吴谢宇的女孩说:“她太优秀了,优秀到女孩不敢跟他谈恋爱。”熟悉吴谢宇的人说:“我们宁愿相信自己杀人,也不相信他回杀人。”这么一个完美的人,为何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也许随着他的落网,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有人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的家庭和学校。”

一、我们的学校,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提高一分,干点千人”,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功利主义者,培养成了冷血动物,他的同学不再是朋友,而是要被他们“干掉”的敌人。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习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学习成了学生的唯一。

这一点,在尖子生中尤为突出!

我们这里为把最好的学生,组建了“奥赛班”,这些全市最优秀的学生,目标就是通过奥赛进入北大清华,通过降分,进入名校。但是,这些学生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功利主义”,什么叫“利己主义者”,一切和奥赛无关的学科,他们坚决不学,学习态度极其恶劣,不仅如此,对待老师,也没有应有的尊重和热情,除了对于他们“有用”的学科和“有用”的老师之外。而在其他班级,情况完全是相反的。


当然,在普通班级,尖子生和普通生也是有差距的,所以有人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十名现象”,班级里10名左右的学生,是以后发展最好的。

有的学校,学生每年都会出问题,有的学校,从来没有出现问题,学校的教育理念,真的很重要!

二、我们的父母,也许正在毁了孩子

吴谢宇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原生态的家庭,父亲在他小时候因为癌症去世。母亲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平日里,母亲往往会表现为“要强、忠贞、刻板、道德洁癖”的印象,而这一切的完美人设模版更会在长年累月之中加载到自己的亲身儿子身上。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大的孩子,孩子会完美的伪装自己,伪装到迷失自我。而吴谢宇在弑母之后,和一名特殊身份的女子的交往,这完全能说明这一点,他被压抑的太久了!

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恰恰是他们很少思考的,因为他们一直为别人而活。

北京大学教授曾经对北大的高一新生做过统计,其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而这些,都是大家眼中的“天之骄子”。


当分数成了培养孩子的唯一时,我们的家长似乎忘了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三、生在教师家庭,是幸运还是不幸?

吴谢宇的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思考,老师的孩子往往会走极端:要么特别优秀,要么特别顽劣。

北大教授对38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想知道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出问题,更容易尝试自杀时,得出的结论竟然时——中小学教师!因为这38个学生中,50%的来自于教师家庭。


当片面追求分数的老师,成了家长时,这个家庭就会一切向分数看,忽略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培养,老师会把他的教育观变本加厉的实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当分数不能成为孩子的刺激时,当孩子无法从分数中得到满足时,这样的孩子,就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越优秀的学校的老师,越优秀的老师,似乎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学生太优秀了。

确实,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是一个问题的学校和问题的家庭!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如果拿你身上20斤肉换取母亲的十年长寿,你愿意吗?愿意的转走。”这是2013年3月6日吴谢宇转发的文字,图片上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形单影只坐在一盏油灯下,吃着一碗热气腾腾面条的图片。


而在大一的圣诞节,吴谢宇转发了一张玩文字游戏的图片,依稀可以看到写着“love u mom”的模糊字样。

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位懂事的学霸,为何成了弑母的恶魔?面对独自供养自己上大学的母亲,视自己为生命唯一寄托的母亲,怎么下得去手?


但是回顾吴谢宇的成长轨迹,这个可以称为天之骄子的孩子,似乎在自己冷静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副更加残酷的皮囊。


1、完美无缺的天才少年


中考是以全校第一名考入全省最好的高中福州一中,各门功课优异,作文还写得很好。2012年,顺利进入北大经管学院就读。在北大,大一大二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有同学这样评价他:“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人为何会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


2、逻辑缜密的犯罪过程


在杀死自己的母亲后,吴谢宇将母亲的尸体用塑料层层包裹,并在每一层的夹缝中放入了活性炭,以此来掩盖尸体发生腐烂所发出的腐烂气味。


之后在房间安装了摄像头时刻可以发现房间里的任何变化,还用母亲的名义向亲友借钱和贷款。如此缜密的犯罪过程可以看出吴谢宇的高智商和心思的缜密,但是却用错了地方,让母亲的生命从自己手里消失,怎么忍心?

3、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在这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孩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高度自律,成绩优异。或许在自己高度自律的背后早已有一颗疲倦的心,最明显的一次表露自己的心思,还是和朋友的一次表露:“大学生活有些压抑。”


当一个人在极致维护自己惯有的美好形象时,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是很难表露出来的。就是这仅仅一次的表露,没准儿吴谢宇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4、母亲是呵护还是控制


性格内敛的母亲是一名教师,自己的闲暇只是看书,从不参加同事之间的各种议论。母亲以儿子为荣,丈夫去世以后更是把自己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从高中起就每天和母亲通话,这是吴谢宇自己为之,还是母亲要求?无论如何,能够感觉到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变成了控制。在加上自己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承受着学业的压力,最后压死骆驼的一棵稻草就可能是一句话……

所有的猜测都等待着真相大白。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学校,家庭对于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悲剧应该引起所有人的警醒: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个高智商的学霸,却低情商的学子。一个孩子的成长,走错了路会铸造一个不可逆转的局面,而且永远也找不来孩子的复制品。痛不欲生,痛心疾首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画面。


余争的世界



吴谢宇被抓捕归案了,这个长达3年的悬案终于宣布剧终。


原生家庭对吴谢宇的影响

最近原生家庭这个概念随一部电视剧进入公众的眼帘,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性格及心理塑造的关键,而吴谢宇可以说是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从吴母来看

  • 吴谢雨的母亲是一个性格极为要强、清高、保守刻板,有着严重洁癖的人。每次她每次从外面回来,进了家要听脱掉外面的衣服拿去洗,外人去她家做客,她就在客人走后把接触的东西全都洗一遍。你否是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强迫症。除此之外吴母的种种原则性,其实也是一种不同形式的完美主义,所以她的生活一定是紧绷的,时刻防御着外界的堕落、肮脏与丑恶,无异于无论在家中,还是去学校吴谢宇都是单独和母亲在一起的,他作为一个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儿童在受到社会的驯化前,都是基于本能而逐欲的。有什么欲望,便希望立刻满足,但吴谢宇几乎没有经历过儿童时期的自私、淘气、顽皮而转眼到了青春期,依然没有经历一点点的叛逆。

在经历丈夫的出轨后,吴母歇斯底里,她的点滴情绪都在影响着吴谢宇。但吴谢宇从不对人发火,从不情绪失控,从不和人争执,但那些被压在潜意识里的痛苦,一直在慢慢发芽。



  • 吴父: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父亲都曾是自己的偶像,吴谢宇也不例外。他因运动和性格而亲近自己的父亲,童年时曾其视为偶像,但父亲的出轨却是自己心中的神坛轰然崩塌。

分析一下吴谢宇的精神问题

他或许能在某些程度上理解父亲与母亲生活的压抑和出轨,但母亲悬在头顶的烈日让他接纳不了父亲。他痛心父亲最后孤独死去,但又恨父亲是自己的错误造成这一切。他同情母亲受到的伤害,但又恨母亲在父亲临死前如此残忍。他爱他的母亲,但又对她的高度紧张的人生充满怜悯。矛盾和痛苦吞噬他的内心,让他的心理走向抑郁和最终的崩塌。

在2013年的时候他能表示,自己好像患上了抑郁症,觉得大学很压抑,没有能够说话的朋友,想自杀。他当时的心情就像“茶杯里的风暴”,虽然对于外界来说风平浪静,但在他的心中却早已经是惊涛骇浪。

抑郁症的患者有15%死于自杀,但更可怕的是扩大性自杀。“我不想活了,那么我们就一起下地狱吧”的想法,常常在脑中回荡。他残忍的杀死了母亲,亲手结束了谱写他悲剧人生的“编剧”。

原生家庭的悲剧,我们没法回到过去去改写这一切。但我们可以从改变自身开始,作为一个有“缺憾”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手打不易,请多多支持


精神科李文惠


2015年7月11日。谢天琴被儿子杀害后,整整在家里躺了家里躺了七个月,吴谢宇给他舅舅打了个电话,他舅舅发现异常之后,才被警方发现。然后至到现今2019年4月才被警方抓获。曾经是高考状元,北大的奖学金获得者,被同学称为“宇神”!


吴谢宇弑母后,对案发现场的处理布置,以及外逃,显然都是经过了其精心策划的,是有预谋的。这些表现和他平时的阳光,开朗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说是人格分裂,精神缺陷,也是不太可能,个人觉得倒是和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给孩子幸福的童年,才能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压抑的童年,让孩子失去成年后的快乐!

纵观吴谢宇的童年生活,其母谢天琴的保守,传统,正直,好强性格总是贯穿了吴谢宇的童年生活。这是母亲对孩子的专制严格的要求。很少顾虑到孩子心理和天性的发展。使得长大后的吴谢宇在母亲的教导之下,中遵循社会规则的同时,自身的个性和人的本性在不断的被压抑累计,可能在他内心深处,他最想要的,最想做的,很简单的要求,却从来没有被实现。这样专制,而又严重失衡童年生活,可能使得他对母亲的对立情绪慢慢积累,最终因为某个诱因成为导火索,一下爆发!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小时候的性格缺陷,正是长大后造成不健全人格的主要原因,也是成人以后的精神缺陷之一。

正如上一个问题,孩子小时候没有快乐的童年,孩子不会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长大以后就会体现在一些为人处世,做事方法当中。成人体现出来的精神缺陷,正是因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不当所造成的。

对于吴谢宇的行为,说他是人格分裂也好,精神疾病也好,我们只能确认在他的性格当中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个性,在一些光环艳丽的外表之下,有着致命的精神缺陷。在心理学上认为极端性格的形成,正是另一种极端的思想所造成的。只有极端才能培养出极端。


学霸天才的光环,让行走在社会规则之下的本性得到束缚。人性的本能和冲动更加得不到发泄,无法解决的矛盾,造成现在的恶果。

作为母亲,谢天琴在培养儿子成材的同时,却也可能让儿子的心里住了一只魔鬼。儿子成才的同时带来的荣耀,在这普世规则之下,仍要维持自己和母亲心目中的形象,家庭教育所引发的矛盾,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双重压力,早已打破了其心中的天秤,产生了魔鬼的想法。

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不要过分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有了幸福的童年,才会有快乐的人生。


中学教之道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是相当沉痛的,我无法去想象吴谢宇怎么去面对他母亲的最后一刻,我也不能去想象那一刻有多么的悲凉……


在我们眼中,北大学子,天之骄子,品学兼优,社会栋梁。然而事实让我们回到现实,回到那丧心病狂、大逆不道的凶手身上,看看究竟是什么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年,购买了三十多张身份证,疯狂以母亲名义贷款借钱一百多万,到底这笔钱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有从已知的蛛丝马迹去假设,去推测。

第一种推测:根据消息透露,上大学期间吴谢宇认识了一位性工作者,竟然要求他拿出一笔钱提亲娶她。不知吴谢宇是被逼或者被利用,被引诱,在无法拿出这笔钱的时候,心生恶念,对母亲下手,为的就是以母亲名义借贷,把钱筹到手。到底是不是钱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随着案件的进展,证人的陆续浮现,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第二种推测:从面相学上看,此人不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病。作为北大学子,父母眼中的骄子,干出如此不可饶恕的事来,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这和他平时的表现,和在大家眼中的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到底是什么事件造成他心生恶念的根源,我们不得而知,有的人说是母亲的控制,有的人说是他想自由,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撑这些观点的时候,为了不误导试听,谨慎起见,我们暂不下任何结论,这需要专门的心理专家组和他面对面的交谈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第三种推测:吴谢宇处在一个单亲家庭,几乎没有得到父爱,那么可不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因为父爱的缺失在他内心种下了恨的种子,后因为各种因素的刺激,激活了这颗沉睡中的种子,成为了悲剧的开端呢?我们也无法得到肯定的答复,因为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单亲家庭造成了他人格的缺失。

三年,和同学亲戚照常通电话,镇定自若,没有丝毫慌张和忏悔,靠着借贷的钱在国内活动,最终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这样一个人,心如铁石,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人的内心深处到底掩藏着怎样一个真实的人性,我们可以想象交连母亲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残害的人,一定十恶不赦。我心中充满了疑问,我相信很快会有一个肯定的结论,那时我再对整个案件的脉络加以分析,去说明是教育的缺失,人格的分裂,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人是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等待心理专家与吴谢宇面对面的交谈,我们需要等待最终的水落石出,为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指明方向,等待吴谢宇的将会是法律的严惩不贷!


潤心雅正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我来回答。

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一直让人很难理解,让很多人震惊,也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一个优秀的大学生,竟然做出弑母的举动,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关于吴谢宇案,我之前曾经有过重点关注,也回答过与此有关的问题。探索吴谢宇弑母背后的的原因,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毫无疑问是教育的问题,但对应在吴谢宇身上的教育问题,与其他的案例又有明显差异。

一、足够优秀,但主要是学业上的优秀,从成长的角度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吴谢宇,他的同学和好朋友自然地给予他的一个标签是“大神”。学业优秀的他,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号。从小就成绩优异的他,一路开挂式地当学霸,高考之前,被自主招生到北大,而且当时的成绩位列全国前几名。即便在强手如林的北大,他依然绽放出自己的光芒,大一学年,吴谢宇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大二学年,获得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他在校外英语培训机构学习GRE,获得极高分数,至今还能查阅到吴谢宇分享GRE考试经验的相关文章,而他的GRE成绩排名全球前5%。


这样一位优秀学生,可以说,是中国所有学校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存在。然而,他的优秀,主要是表现在学业上,从教育的角度说,从成长的角度看,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教育历来重视学业而轻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学业优秀变成了一切优秀,这是会落下某些隐患的。而这,在吴谢宇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他是一个学业优秀的大学生,但从心理的发展角度来看,他远远没有达到健康的程度,这从他弑母过程的“冷血”不难看出,虽然看起来他似乎一直都很“懂事”。

二、被称为“完美”,但实际上并不接地气,情感没有归宿

“完美”,似乎是福州一中几乎所有与吴谢宇打过交道的老师和同学贴在他身上最契合的标签。

有位高中老师是这么评价他的: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很多,但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吴谢宇始终完美。

另外一位高中老师说:如果非说他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他青梅竹马的老乡梅子是这么评价他的:优秀的男生我见过很多,但他真是完美到可望不可及那种;情感方面,我不太敢聊,他太优秀了。

但吴谢宇的“完美”,只是在外人眼中的,简直不接地气。在大学渴望爱情的年纪里,吴谢宇并没有与周围的同龄女生恋爱,而是旁逸斜出,极为出人意料地结识一位性工作者,并与之谈起了恋爱,这是他与母亲发生矛盾的直接导火索。以其母清高的性格,这么优秀的儿子,怎么可能和一个性工作者谈恋爱,甚至还要与之结婚?于是母子发生口角,产生矛盾,进而发生了弑母的惨剧。


如果他不是看起来那么“完美”,完全可以和一个同龄的女生谈恋爱,感情不可能投注在一名性工作者身上,并且因此走上极端的道路。

三、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改错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普通小孩,在童年时代,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顽皮、胡闹,会犯各种各样的小错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并逐渐纠正错误的过程,教育也就是在这种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起到逐渐引导的作用。

但吴谢宇并没有淘气的童年,没有顽皮的表现,一直以来,在父母的教育下,表现出强大的自律作用,但这样的“完美无缺”真的就是好的吗?真的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吗?

孩子的天性是向往自由的,而不是压抑,不是规矩;教育的目的是在顺乎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引导,不断地纠错,而不应该是压抑孩子的天性。

所以的这些,都造成了一个表面上“优秀到完美”的吴谢宇,而实际上,他接受的教育是有很大缺憾的,这种缺憾,最终引发了他不可理喻的反弹,谁能说这些似乎是“小节”的东西就不是酿成他最终弑母的元凶呢?

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把孩子“训练”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样

吴谢宇的父母,特别是它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无疑是花了很大力气的,而且似乎非常成功,因为后来“优秀到完美”的吴谢宇就是他们心目中想要的孩子的模样。众人对吴谢宇不绝口地称赞,一个学业优秀的孩子,一个生活非常自律的孩子,一个一直以来都很懂事很听话的孩子,就是很多中国家长梦寐以求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吴谢宇的成长,仅仅是遵照母亲的意愿,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而活着,这严重压抑了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天性,而这,是很多中国家长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很多家长往往想要把自己的孩子“训练”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样,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他们需要的是优秀甚至完美的孩子,而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想法和需求,至于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走偏,则关注甚少。

五、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相比于通常那些身上毛病多多、坏习惯多多的所谓“问题少年”,吴谢宇其实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问题少年”,这种少年看起来并没有问题,也许还很优秀,甚至优秀到完美。然而,表面的优秀,也许却掩盖了潜藏着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许就是潜藏的“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激发,在这方面,吴谢宇是典型中的典型。而主要问题,其实还是出在教育上。

顺乎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杨柳青青和草长莺飞,而不是压抑天性的所谓优秀乃至“完美”。孩子需要长成的是他应该长成的本来模样,而不是父母和老师希望的模样。教育的功能是让人获得方方面面的成长,而不是优秀而“坡足”的孩子。

吴谢宇的所有悲剧,希望永远不要再有!


燕园博雅教育


真相就在看似不经意间,

吴谢宇大学期间偶然机会结识了性工作者,并进行交往, 从此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跟妈妈讲毕业后不想去留学了,想出来挣钱。他妈妈不同意,优秀完美的孩子怎么能早终止学业呢,出国留学更有出息,就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就有了杀掉妈妈挣脱束缚得自由的念头,并开始着手准备计划,

先给他妈妈说,他同意并的获得了作为交换生出国留学的机会,

让他妈妈告诉亲戚朋友他即将要出国留学,

然后网上购买工具按计划杀掉他母亲,本想分尸,但怕有动静暴露了,还有分尸嫌血腥,就买了炭包处理。

然后以他母亲的口气说,随子出国留学,借钱顺理成章,没人怀疑,

得巨款, 获自由。

过几年后,在出现就说给众人说他母亲死在了国外,可信度高无人追究。

过了段时间与性工作者不在一起了,

良知回归,就故意告诉他舅舅,好把他妈妈安葬,这样他就真无牵无挂的在外自由了,

这样过了几年,三观慢慢回归,有了懊悔,故意暴露自己的行迹,伏法认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