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最近,万众期待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终于上映了,吊足观众胃口一年多的这部终极大戏开映,漫威迷们纷纷赶夜场看首映。

看过复联3的朋友都知道,灭霸作为终极大反派,一直有消灭宇宙一半人口的计划。

而在复联3结尾,灭霸也终于集齐6颗宝石,实现了他的目标,最后片尾剩下的那一半复仇者英雄们落寞的面孔,这也就给下一部留足了悬念——

灭霸集齐宇宙宝石,达到了消灭一半人口的目的后,还有谁能打败他?宇宙从此何去何从?

那为什么灭霸这么残忍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口呢?

原因就在于宇宙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过度泛滥,许多星球已经由于人口泛滥而濒临资源枯竭的厄运,人类也开始面临饥荒、疾病和战争的困扰。

所以灭霸就想通过消灭宇宙一半的人口来维持宇宙的平衡,更是宣称“

“这对每个人都公平,因为毁灭是随机选择的

。”

手握嵌着六颗宇宙宝石的无限手套,灭霸一个响指,就消灭了全宇宙一半的人口。

你知道吗?“灭霸”不只是漫威漫画的虚构人物,人类历史上也这样的“灭霸”存在:

他们相信“通过消灭地球上一半人口来减少资源消耗”的理论,甚至真的因此造成了“灭霸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理论。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马尔萨斯和他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是18世纪英国人,这位可以号称“灭霸理论”创始人的人口学家,据说是因为32岁了还没讨到老婆,心理就不平衡了—为什么别人能够有老婆而我没有?是不是女人太少男人太多,不够分配?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琢磨来琢磨去,他就琢磨出一本《人口论》来,这是一本对现代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的人口学著作。

简单总结,这本书主要表达了下面几个基本观点:

一、食物是可以增长的,但是受限于资源和技术的发展,所以食物的增长是线性且缓慢的,只能按照 1,2,3,4,5,6.7,8,9。。。的比数增长;

二、人口增长如果不加任何限制,那人口增长是呈现几何级数,其增长是无限的,人口能以1,2,4,8,16,32,64,128,256。。。的比数增加,逐渐开枝散叶。

三、当人口数量大于粮食供给量的时候,人口就会大规模死亡,会遭遇比如战争、犯罪、饥荒和各种疾病。

四、阐述了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对于上面第三点,马尔萨斯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这是自然的规律:粮食不够分了,就会发生争夺,从而引发犯罪、战争、杀人和屠戮,也会产生饥荒和疾病,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死去,人口数量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我们对此不应该对此做过多的干涉,因为任何的补救措施都是徒劳的,这是自然的规律,人类不应当与自然规律作斗争。”

更过分的是,他认为穷人是最该死的,因为穷人对社会毫无贡献,是社会的负担,把穷人称之为“过剩人口”。

马尔萨斯认为对穷人的补助不应该太多,不应该给他们创造太好的生存环境,应当由穷人自生自灭,穷人越早死去对社会发展是越好的。

马尔萨斯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然而也有人相信他的论断,包括一些当时的英国贵族大臣,并且因此造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灭霸事件-”-爱尔兰土豆饥荒: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自从土豆由美洲引入欧洲,高产的土豆使得食物数量增长迅速,爱尔兰人口也在短短几十年间从400万人口增长到800万人口。

按照马尔萨斯的观点,这时候爱尔兰已经属于“人口过剩”的范畴了,这时候应该消灭穷人。

问题也就出现在绝大部分耕种者只种植土豆这一种农作物,爱尔兰对土豆高度依赖。

1845年,土豆爆发了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真菌疾病,这种疾病导致土豆开始连年歉收。

这时期的爱尔兰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按理说英国当权者应该给予救助。

但是当时一些大臣迷信马尔萨斯的理论,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出现了,这些爱尔兰的穷困农民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死去。

于是当时的爱尔兰农民只得到了极少的援助,很多人死于饥饿,饥荒中难民也纷纷逃难,到1851年的时候,爱尔兰人口总数又回到了400万。

英国殖民者,包括当时的女王维多利亚,他们的冷漠和无动于衷造成了这一次悲剧。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争议

自从马尔萨斯的这套理论提出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针锋相对争论了几百年。

支持这套理论的马尔萨斯们举出他们的证据:

一、世界人口总量

地球上的人类从出现以后,很快就达到千万级别的数量,可是一直到公元0年,世界人口总量才2.3亿,但是到了1600年,就达到了5亿,然后到了1800年,又将近翻倍到了9亿。人口翻倍增长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仅仅150年之后,1950年人口总数即超过了25亿!

人口增多就开始出现各种饥荒、流行疾病、战争等等,比如爆发了使得欧洲人口锐减三分之一的黑死病、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等等,都对世界人口总量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这一切在马尔萨斯和他的支持者们看来非常正常,认为就是自然的规律。

二、工人工资水平。

在旧社会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老百姓很多是处于温饱线以下,而到了社会技术发达、生产力水平非常高的现代社会,我们绝大大部分人都还是只能在温饱线上面徘徊,未能达到“想吃啥就吃啥、平常想买什么奢侈品能够负担得起”这种程度。

这是为什么呢?社会不是很发达了吗?

马尔萨斯数据上解释过这个问题:

公元前16世纪,在巴比伦这个城市,工人一天的劳动收入能够换取7kg小麦;

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工人每天的工资收入能够换取13kg小麦;

但是到了1800年,英国工人每天的收入只能换取6kg小麦,还不如古社会的巴比伦工人;

到1978年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数据也就只是7kg而已。

所以马尔萨斯们认为:劳动力水平增长之后,粮食总量就多了,那工人就会更多的生孩子,继续增长的人口就会分掉这些增加的粮食,导致人均收入水平和粮食产量只能始终在温饱线附近。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当然,反对者们也提出了他们的证据: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是马尔萨斯最没有预料到的,他提出这套理论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才处于萌芽阶段,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全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再加上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版图,使得英国人口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后来再出现比如杂交水稻、转基因食品等新科技粮食,使得粮食种类和数量都得到了更多的增长。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印度粮食危机:1961年的时候,印度发生了粮食危机,看似马上就要进入马尔萨斯陷阱,爆发大规模的人口死亡了。这时候,印度发现了粮食改良的方法,粮食产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此后几十年间,印度人口不仅没有锐减,反而进入了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

所以技术和工业水平的进步使得许多发达国家都得以摆脱马尔萨斯陷阱,在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生活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人口论的基本假设问题—“生育的意义”。

马尔萨斯认为人是欲望有两种:

一个是吃饭睡觉这些基本生理欲望;

第二个就是两性间的情欲,如果人吃饱喝足温饱不成问题了,就会想着生孩子,这个会导致人口持续不断快速增长。

这个假设在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很多欧洲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原因就在于这些发达国家福利水平非常好,贫穷和衰老都有非常全面的国家福利保障,人们不需要依赖“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种老一套的保障方式,转而尽可能享受生活,生育的欲望也就随之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下降。

比如日本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低生育率持续很多年,年轻人基本上很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导致老龄化也很严重,马尔萨斯这套假设并不成立。

所以至今为止,这套理论仍然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人性的力量

马尔萨斯的这套理论被很多人比如马克思,认为这是没有道德的。

人是有人性的,不能因为同类太多就一刀切认为对穷人是社会的负担,应该赶尽杀绝,这不就变成了禽兽了吗?

所以从人的角度来说,这套理论是不对的,人是智慧生物,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和思想进步来维持地球生态的平衡。

但是对于其他动物来说,这个理论是合理的。

马尔萨斯去世4年之后,一个年轻人研究了这套理论发现,这理论用在人类社会是不合理的,可是如果用在动物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并由此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这本书所阐述的进化论得到了公认,这位年轻人就是达尔文。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所以,任何对于人类社会现象的研究理论,应当考虑到人性的因素,毕竟在发达文明社会时代的人类,是有能力去维护这个星球上的繁荣和平衡的。

回归影视,灭霸的做法最终也必然会导致自己的灭亡,不信?今晚去电影院看看复联4吧~~

不仅只有灭霸想要消灭宇宙一半的人,人类历史上也有“灭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