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最近,萬眾期待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終於上映了,吊足觀眾胃口一年多的這部終極大戲開映,漫威迷們紛紛趕夜場看首映。

看過復聯3的朋友都知道,滅霸作為終極大反派,一直有消滅宇宙一半人口的計劃。

而在復聯3結尾,滅霸也終於集齊6顆寶石,實現了他的目標,最後片尾剩下的那一半復仇者英雄們落寞的面孔,這也就給下一部留足了懸念——

滅霸集齊宇宙寶石,達到了消滅一半人口的目的後,還有誰能打敗他?宇宙從此何去何從?

那為什麼滅霸這麼殘忍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口呢?

原因就在於宇宙資源越來越少,人口過度氾濫,許多星球已經由於人口氾濫而瀕臨資源枯竭的厄運,人類也開始面臨饑荒、疾病和戰爭的困擾。

所以滅霸就想通過消滅宇宙一半的人口來維持宇宙的平衡,更是宣稱“

“這對每個人都公平,因為毀滅是隨機選擇的

。”

手握嵌著六顆宇宙寶石的無限手套,滅霸一個響指,就消滅了全宇宙一半的人口。

你知道嗎?“滅霸”不只是漫威漫畫的虛構人物,人類歷史上也這樣的“滅霸”存在:

他們相信“通過消滅地球上一半人口來減少資源消耗”的理論,甚至真的因此造成了“滅霸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種理論。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馬爾薩斯和他的《人口論》

馬爾薩斯是18世紀英國人,這位可以號稱“滅霸理論”創始人的人口學家,據說是因為32歲了還沒討到老婆,心理就不平衡了—為什麼別人能夠有老婆而我沒有?是不是女人太少男人太多,不夠分配?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琢磨來琢磨去,他就琢磨出一本《人口論》來,這是一本對現代社會發展影響巨大的人口學著作。

簡單總結,這本書主要表達了下面幾個基本觀點:

一、食物是可以增長的,但是受限於資源和技術的發展,所以食物的增長是線性且緩慢的,只能按照 1,2,3,4,5,6.7,8,9。。。的比數增長;

二、人口增長如果不加任何限制,那人口增長是呈現幾何級數,其增長是無限的,人口能以1,2,4,8,16,32,64,128,256。。。的比數增加,逐漸開枝散葉。

三、當人口數量大於糧食供給量的時候,人口就會大規模死亡,會遭遇比如戰爭、犯罪、饑荒和各種疾病。

四、闡述了人口波動規律的理論。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對於上面第三點,馬爾薩斯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這是自然的規律:糧食不夠分了,就會發生爭奪,從而引發犯罪、戰爭、殺人和屠戮,也會產生饑荒和疾病,這樣就會有很多人死去,人口數量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

我們對此不應該對此做過多的干涉,因為任何的補救措施都是徒勞的,這是自然的規律,人類不應當與自然規律作鬥爭。”

更過分的是,他認為窮人是最該死的,因為窮人對社會毫無貢獻,是社會的負擔,把窮人稱之為“過剩人口”。

馬爾薩斯認為對窮人的補助不應該太多,不應該給他們創造太好的生存環境,應當由窮人自生自滅,窮人越早死去對社會發展是越好的。

馬爾薩斯這種沒有道德底線的觀點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然而也有人相信他的論斷,包括一些當時的英國貴族大臣,並且因此造成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滅霸事件-”-愛爾蘭土豆饑荒: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自從土豆由美洲引入歐洲,高產的土豆使得食物數量增長迅速,愛爾蘭人口也在短短几十年間從400萬人口增長到800萬人口。

按照馬爾薩斯的觀點,這時候愛爾蘭已經屬於“人口過剩”的範疇了,這時候應該消滅窮人。

問題也就出現在絕大部分耕種者只種植土豆這一種農作物,愛爾蘭對土豆高度依賴。

1845年,土豆爆發了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真菌疾病,這種疾病導致土豆開始連年歉收。

這時期的愛爾蘭已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按理說英國當權者應該給予救助。

但是當時一些大臣迷信馬爾薩斯的理論,認為這是自然規律出現了,這些愛爾蘭的窮困農民應該遵循自然規律死去。

於是當時的愛爾蘭農民只得到了極少的援助,很多人死於飢餓,饑荒中難民也紛紛逃難,到1851年的時候,愛爾蘭人口總數又回到了400萬。

英國殖民者,包括當時的女王維多利亞,他們的冷漠和無動於衷造成了這一次悲劇。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馬爾薩斯人口陷阱”的爭議

自從馬爾薩斯的這套理論提出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針鋒相對爭論了幾百年。

支持這套理論的馬爾薩斯們舉出他們的證據:

一、世界人口總量

地球上的人類從出現以後,很快就達到千萬級別的數量,可是一直到公元0年,世界人口總量才2.3億,但是到了1600年,就達到了5億,然後到了1800年,又將近翻倍到了9億。人口翻倍增長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僅僅150年之後,1950年人口總數即超過了25億!

人口增多就開始出現各種饑荒、流行疾病、戰爭等等,比如爆發了使得歐洲人口銳減三分之一的黑死病、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等等,都對世界人口總量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這一切在馬爾薩斯和他的支持者們看來非常正常,認為就是自然的規律。

二、工人工資水平。

在舊社會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老百姓很多是處於溫飽線以下,而到了社會技術發達、生產力水平非常高的現代社會,我們絕大大部分人都還是隻能在溫飽線上面徘徊,未能達到“想吃啥就吃啥、平常想買什麼奢侈品能夠負擔得起”這種程度。

這是為什麼呢?社會不是很發達了嗎?

馬爾薩斯數據上解釋過這個問題:

公元前16世紀,在巴比倫這個城市,工人一天的勞動收入能夠換取7kg小麥;

到了公元前5世紀,希臘工人每天的工資收入能夠換取13kg小麥;

但是到了1800年,英國工人每天的收入只能換取6kg小麥,還不如古社會的巴比倫工人;

到1978年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這個數據也就只是7kg而已。

所以馬爾薩斯們認為:勞動力水平增長之後,糧食總量就多了,那工人就會更多的生孩子,繼續增長的人口就會分掉這些增加的糧食,導致人均收入水平和糧食產量只能始終在溫飽線附近。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當然,反對者們也提出了他們的證據:

一、科學技術的進步。

這是馬爾薩斯最沒有預料到的,他提出這套理論的時候,第一次工業革命才處於萌芽階段,工業革命大大提升了全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再加上大英帝國在全世界的殖民地版圖,使得英國人口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後來再出現比如雜交水稻、轉基因食品等新科技糧食,使得糧食種類和數量都得到了更多的增長。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印度糧食危機:1961年的時候,印度發生了糧食危機,看似馬上就要進入馬爾薩斯陷阱,爆發大規模的人口死亡了。這時候,印度發現了糧食改良的方法,糧食產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此後幾十年間,印度人口不僅沒有銳減,反而進入了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期。

所以技術和工業水平的進步使得許多發達國家都得以擺脫馬爾薩斯陷阱,在人口保持增長的同時,生活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二、人口論的基本假設問題—“生育的意義”。

馬爾薩斯認為人是慾望有兩種:

一個是吃飯睡覺這些基本生理慾望;

第二個就是兩性間的情慾,如果人吃飽喝足溫飽不成問題了,就會想著生孩子,這個會導致人口持續不斷快速增長。

這個假設在現在看來是不成立的,很多歐洲發達國家都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現象,原因就在於這些發達國家福利水平非常好,貧窮和衰老都有非常全面的國家福利保障,人們不需要依賴“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這種老一套的保障方式,轉而儘可能享受生活,生育的慾望也就隨之經濟水平的提升而下降。

比如日本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低生育率持續很多年,年輕人基本上很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導致老齡化也很嚴重,馬爾薩斯這套假設並不成立。

所以至今為止,這套理論仍然具有很大的爭議性。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人性的力量

馬爾薩斯的這套理論被很多人比如馬克思,認為這是沒有道德的。

人是有人性的,不能因為同類太多就一刀切認為對窮人是社會的負擔,應該趕盡殺絕,這不就變成了禽獸了嗎?

所以從人的角度來說,這套理論是不對的,人是智慧生物,可以通過不斷的技術和思想進步來維持地球生態的平衡。

但是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這個理論是合理的。

馬爾薩斯去世4年之後,一個年輕人研究了這套理論發現,這理論用在人類社會是不合理的,可是如果用在動物身上是非常合適的,並由此寫出了著名的《物種起源》,這本書所闡述的進化論得到了公認,這位年輕人就是達爾文。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所以,任何對於人類社會現象的研究理論,應當考慮到人性的因素,畢竟在發達文明社會時代的人類,是有能力去維護這個星球上的繁榮和平衡的。

迴歸影視,滅霸的做法最終也必然會導致自己的滅亡,不信?今晚去電影院看看復聯4吧~~

不僅只有滅霸想要消滅宇宙一半的人,人類歷史上也有“滅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