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成绩疯狂下降,刷题有用吗?

九脐ACLI7824


初一的孩子成绩为什么会忽然下降?

首先是心理上,小学是边学边玩,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可以考到90分以上,但是初中就不一样的,突然增加的学习难度,突然增加的学习内容量,还有从原来的三科激增到七科,而且每科对于孩子的要求都不相同,孩子已经适应的小学节奏完全无法解决初中的学习内容,会让孩子一开始很不适应成绩出现很大的波动再加之陌生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处理不好往往一蹶不振,就此没有信心。但新的环境也是新的开始,尽管小学很差但做好准备考的很好,孩子的信心也是这么建立起来的;所以一定抓住这个契机。

好的初中都有自己的讲义,教学的进度很快,难度也比较大,孩子如果一步听不懂,下面的知识就都会听不懂,长此以往信心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知识掌握就会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果连基本的都听不懂,又怎么能听得懂以后的知识呢,况且预初的知识是整个初中阶段最简单的,简单的都不能掌握,就更不用说以后难得的。

初一是真正初中的开始;每一堂课讲的东西都是中考要求的内容与初二的基础。

其次是学科上,初一学的所有内容,都开始与中考挂钩了,初一学的知识,是为以后初二、初三学的知识打基础的,数学中初一所学的多项式就是为函数准备的、全等三角形就是为复杂几何图形准备的,英语上大量的复杂单词词组与时态结构就为以后的组合语法准备,语文的古今异义就为古文阅读理解与翻译准备。所以说初一学不好基础都出问题,以后的初二,初三的难度更高的知识就不可能学好了另外初二又加了物理更没有时间和精力了来补了。

习惯、心理上,由于每堂课讲的都是中考知识点所以在上课难度上变得很大,如果预初基础不好的话会出现课上听不懂,作业量很大思考时间很长做的很晚没有效率。自我内心的否定会出现,内部信心会出现最严重的问题,这是不同于以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引起的外部信心问题。经过真正初中--初一的考验,初一的方法、习惯、信心才是初中最为重要的建立阶段。错过它,在初二时就难以改变了,因为这个时候往往知识点不懂、方法差、习惯差、没有信心会成为一个交叉问题,恶性循环就此出现。

以上是初一可能会出现成绩下滑的原因。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沟通。


那么刷题有用吗?事情都要辩证的去看。

某些情况下刷题是有用的,这种情况是在孩子知识点已经听懂,但是做题做的比较少,需要让孩子能够灵活运用的情况下,有筛选的刷题能够提升孩子的熟练度。同时逐渐提升孩子的解题速度和效率。

但是刷题这种方式在现在学习资料泛滥,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其实效率并不是很高。要知道知识点是有限的,题目是无限的。换一本习题册,就可以多出上万道题。题目是刷不完的。大量刷题没有筛选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孩子抵触做题,会做的还是会,不会的仍然不会。

所以不建议毫无目的不筛选的情况下大量刷题。但是学习了知识点之后有目的的做一定的题目还是提倡的,不然会出现眼高手低,听懂不会做的情况出现。

那么初一的孩子怎么去提升成绩呢?

初一:初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刚进入初中时的知识点都不会很难,但增加的科目、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学方式,都会让孩子觉得不适应。

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调整自己,跟上初中老师的教学速度,及时适应这几门新加入的科目。

稳扎稳打很重要,很多进入初中的孩子都会发现,一些小学时学到过的东西,到了初中竟然又开始学基础了。

于是很多同学就不以为然,觉得初中也不过如此。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小学时的教学是参差不齐,在来到初中之后,老师会选择先为大家把基础都重新捋一遍,让本来不够清楚的基础知识变得更加清晰。

只有把底下的土牢牢夯实了,才能承受得住即将建在泥土上的高高楼房。

所以说,其实这一段打基础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孩子都应当好好珍惜,以后可能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这段时间中,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打基础和适应初中教学,而家长则需要帮助孩子养成合适的学习习惯。

初中的学习习惯与小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必须要养成孩子自主学习和管理时间的能力。

自主学习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够主动复习和预习课本知识,主动完成和检查作业,及时记录课堂笔记和教学要点。

管理时间主要是指孩子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生活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为今后6年初高中学习做好时间准备。

初二:重难点的归纳总结

初二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想要在中考的时候考出好成绩,就必须要好好把握这一年。

打基础的时间已经过去,老师们的教学速度和难度一下子增加上来,那些初一吊儿郎当的孩子和努力打基础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会一下子被拉大。

基础不够结实的孩子,会觉得很难,听不懂讲课,不会做作业,因此引发厌学心理。

而其实很多学科,例如英语,它的重难点几乎都在初二讲完,而这部分重难点则占到了考试内容的60%以上!

别说基础不牢的孩子,即使是基础打得好的孩子也未必能一下子跟上。

所以这个时候一本重难点归纳本和一本错题本就显得非常重要。

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勤记笔记,课后也要注意对重难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自己平时做错的题目,放在对应的重难点之后。无论是平时还是考前,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复习资料。

其实,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都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的学习体系,所以,无论是贪玩的学生,还是苦学的学生,想要提高成绩,就要找出学习上的漏洞,精准突破,才能精准提分!


带娃心体验之新晋奶爸


明确地说,刷题有用,但是单纯地题海战术没用。

刷题是有针对性地刷题。初中的学习,做题是非常必要。课上学习的知识点,必须要用相应的习题来进行练习才能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单纯只听老师讲课知道这个知识点,但是不会用就不行的。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熟悉知识点的运用,才能掌握这个知识点。因此做题是很必要的。

初中的学习内容跟小学是非常不一样的,难度会加大,学科增加,学习节奏也会加快。相应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小学阶段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在适用,尤其是数学方面。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练习,如果知识点都没有懂,刷题是不会有用的,因为这个知识点根本就没理解,做一道题就会错一道题。

由于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科目比高中要快要多,因此合理利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初中的作业比小学多多了。因此合理利用一些课间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来进行复习巩固或者做一些小任务的作业是非常好的,这样可以为晚上写其他作业腾出很多时间。很多人觉得晚上作业太多写不完,有效率的原因,也有时间安排的原因、。

因些刷题要看情况。如果对知识点不是很熟练,那么多做题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多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稍微注意一下总结,比如某一个知识点,数学里面的不等式解集,那么就多做几个题,看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误点在哪里?改正后再做类似的题能否做对?这样刷题才会有效果。当题目类型做多以后,看见类似的题就知道如何下手了,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考虑。慢慢地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如果只是漫天做题,做完又不思考,做一题丢一题,今天做这个做完了不管了,明天又做其他的做完了又不管了,这样的刷题是没有意义的。


喵二少的中学课堂


在初中的学习中,做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数学的学习,需要通过刷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很多的学霸都是刷题刷出来的,当然了在刷题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


刷题虽好,但数学学习并不等于疯狂刷题。刷题是有前提的,就以数学为例,刷题的前提是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点和基本的方法,这是刷题的前提,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知识储备量,刷题就成了无源之水。


成绩下降一般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不好所致,当然也有别的方面的因素,想要有所改变的提升,首先就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成绩疯狂下降?找不到下降的原因,就如同病急乱投医,忙碌半天也不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根据自己的经验,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一成绩下降大都是因为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到了初一之后开始放松自己,大部分成绩下滑都是由课堂学习状态下滑所致,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这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也有很多同学反应说课堂能听懂,但是课后做题的时候就错误百出,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本质上还是因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学习不够深入。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提高课堂效率外,课后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做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然后再去不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学习中,还没有找到病因之前,疯狂刷题也许能帮助我们提升成绩,但这种方法始终是低效的,题目那么多,你能刷的完吗?何时是个头? 弄不好还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了,学习是离不开刷题的,尤其是理科的学习,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刷题效率,让我们的努力更有效。


在前面也提到过,刷题的前提是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和方法,这点很关键。刷什么题,量如何控制,质如何把握,都需要去思考,一般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题目去刷,题量要适中,把一套题刷十遍要比把十套题刷一遍的效果要好,因为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大同小异的。


在低头刷题的同时,别忘记抬头思考,注意去改错和总结方法,很多学生刷了很多的题,可是错误依然没有得到及时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这个过程只会让错误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根深蒂固,因此在刷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去总结和思考,发现问题立即去改正,对于经常出错的题目和知识要做好积累和重点标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