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跟馬三立比,誰的藝術造詣更高?

魔力俠曹操


這問題夠黑的,這是要把郭德綱往死裡埋汰。

郭德綱的確很狂,也很有自信,但他即使喝十斤老白乾,再吃十斤熊膽壯一下小心肝,他也不敢說出:

我的藝術造詣比馬三立高。

別馬三立了,少馬爺說是當今相聲第二人,誰敢舔著臉說他是第一。

雖然說藝術上沒有一個恆定不變的標準,但在一個大眾話語空間裡,是可以找到比較普遍的共同近似認知的。

就拿郭德綱最愛標榜的,相聲“雅”與“俗”之分。最早這種說法其實是源於馬三立和侯寶林,馬老的相聲“俗”,侯先生的相聲“雅”。而這裡的俗就是郭德綱講的“通俗”,而不是同行給他貼的“三俗”。

馬三立先生不是體制內的大師,他是真正的民間藝術家。馬先生的相聲都是描寫市井小人物,從不高屋建瓴,無論是八旬老翁,還是剛會說話的孩童,都可以在馬老的相聲裡面找到自己的笑點,《逗你玩》、《誇住宅》、《練氣功》、還包括後來給馬老惹上麻煩的《買猴》,都是可以傳世的經典之作。最關鍵的是,馬老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適應廣度,就是無論誰去演繹都沒有違和感,都能很輕鬆的融入自己的表演風格,為不同審美的觀眾服務。

而郭德綱最經典的“你字”、“我字”系列,除了他根本沒人能演出感覺,岳雲鵬早年演過,但觀眾反饋極其一般,後來的徒弟們就再也不演了。因為那種角色和演員的捆綁性太強,除了郭德綱誰講出來都隔著一層,這就是作品本身不具備傳世性,只能跟著郭老師來,被郭老師帶走。

很多後人也去模仿馬老的嗓音,正如郭德綱說的,天津有一位老先生模仿的幾乎一模一樣,放錄音裡面根本聽不出真假來。但他卻根本火不了,因為馬先生的表演精髓不是嗓音,那只是流於表面的東西,真正吸引觀眾的是他對相聲表演的火候,以及對現場觀眾反饋的及時調整,這一點郭德綱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說秒殺所有同行,但目前還比不過馬老。

不說遠了,就拿最推崇郭德綱的高曉松來說,他對郭德綱評價就是單口水平可以算是現在最高的,而且遠遠超過他對口的水平,雖然更多人喜歡他和于謙的對口。郭德綱自己也說過,單口才是考驗一個相聲演員表演水平的指標,能說單口和不能說單口是相聲演員的分界嶺。但高曉松說過他開車時候錄音只放馬老的單口,雖然郭德綱也說的不錯,但要跟馬老一比,就差得太多了。

郭德綱自身來說,應該是拿馬老作為自己目標去追逐的,因為他們同是體制外藝人,而且都有被同行打壓甚至迫害的經歷。目前郭德綱也就四十幾歲的壯年,他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粉絲真的疼和他,就別成天拿來跟這些老藝術家比了。


鹹魚茶館


郭德綱的相聲藝術性有多高?

當我們在聽郭德綱相聲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去娛樂的,去放鬆的;恐怕沒有幾個人是抱著欣賞藝術的態度去聽相聲的吧?郭德綱的相聲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娛樂性,而不是藝術性。如果其中有藝術性,那也只是在很次要的地位!

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所有的娛樂項目都是如此,當然也包括相聲;郭德綱順應時代趨勢,把相聲的娛樂功能發揮到極致,而將其諷刺、宣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弱化;在這樣一個娛樂至死的行業再來討論藝術性,未免過於奢侈;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夜店、網吧、電玩等項目來討論藝術性的,根本就不挨著。


相聲在解放後被侯寶林大師硬拉到了藝術的殿堂,但是絕大部分相聲藝人的能力和作品根本達不到藝術的水準,這個過程淘汰了一大批相聲藝人,留下的確實都是高人,無論是個人作品,還是表演水平,都稱得上藝術家的標準,比如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等等。他們的作品脫胎於傳統相聲,但是又貼合時代特點,有歌頌,也有諷刺,是近代相聲史中的精品。在這一代巨人相繼西去以後,後輩們的作品距離藝術這個詞越來越遠。


馬季、姜昆這一門藝人片面追求相聲的教育、宣傳、諷刺等功能,但是在作品的娛樂化方面比較欠缺,已經脫離了相聲的本源,屬於變異的相聲,走進了一個極端,根本談不上藝術性。


郭德綱為代表的民間藝人則走進了另一個極端,只追求娛樂性,充分利用傳統相聲的技巧,只是為了博觀眾一笑,在此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很多方面已經突破了藝術的底線,所以在藝術性方面也有欠缺。

馬三立相聲的藝術性

馬三立在相聲史有兩個最重要的貢獻,一是對傳統相聲的全面掌握與繼承;二是對語言技巧出神入化的把握。



在馬三立之前,傳統相聲的作品散落在各個民間藝人的手中,並沒有人系統的整理和統計,一旦某個藝人去世,可能就伴隨著幾個作品的永遠消失。馬三立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散落的傳統相聲加以系統化的收集、整理和表演,掌握了傳統相聲全部的精髓,並通過自己的方式加以繼承和發展,最終形成了獨特的“馬氏”相聲風格。相聲界有“無人不宗馬”的說法,因為馬三立先生將傳統相聲的精髓都演繹過了,模仿他的表演成為絕大部分相聲藝人的必修課。


馬三立大師的語言技巧達到了藝術的水準。他表演的單口相聲經常給人“餘音繞樑”的美感;當時笑了並不算什麼,還能讓你在任何時候回想起來都想笑,真正的把相聲語言做到了膾炙人口,雋永流芳的境界。馬三立大師曾經說“我不喜歡拿好地勢再出場,也不喜歡用大喊大叫,超刺激的怪聲、怪氣、怪象找噱頭。我要用語言把觀眾引入我為他們提供的特定情境,使觀眾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我用包袱把觀眾逗樂,又要使觀眾在感覺上並不以為我是在有意識的逗他”。正如古人所言,馬三立大師的語言藝術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達到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境界。

郭德綱和馬三立的方向完全不同

雖然郭德綱和馬三立都是相聲藝人,但是郭德綱更像一個商人,以逐利為第一目的,至於弘揚相聲藝術則是其附帶的功績,並不是其主觀追求的結果。馬三立則是一個純粹的相聲藝人,是真正把相聲融入了生命,併為之鑽研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師!


相聲演義


這個問題郭德綱就不要介紹了,來介紹一下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吧,為什麼不尊稱張壽臣侯寶林為泰斗,而尊稱馬三立先生為相聲泰斗呢,因為馬三立先生就是相聲,相聲就是馬三立,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這是馬季對馬老爺子的讚揚。

馬三立1914年生於天津,甘肅省永昌縣人,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善長貫口與文哏,馬三立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潛心探索,創作了獨具特色的馬氏相聲,是當時相聲界輩分最高,年齡最長,資歷最老,造詣最高的相聲泰斗,在全國形成了無派不宗馬的說法。

父親是相聲八德之一的馬德碌先生,師承相聲八德之一的周德山先生,改編的相聲作品買猴兒,塑造了一個聞名全國的辦事馬虎,工作不認真的人物形象馬大哈,創作了相聲作品逗你玩流傳至今。兒子少馬爺馬志明也是當今輩分最高,相聲造詣最深的相聲大師。

提攜後輩讓楊少華為其捧哏,徒弟閻笑儒,班德貴,常寶華,尹笑聲等也是相聲名家,編寫相聲譜,從藝80週年告別演出,身上掛著尿袋,醫生囑咐只能站20分鐘卻堅持說了40分鐘的單口相聲。聲音識別度極高,觀眾只聽聲音就能知道是馬三立先生。請不要拿郭德綱和馬三立先生相論。


相聲迷俱樂部


一分為二看問題,從來不會追捧誰!

馬三立和郭德綱誰的藝術造詣更高?現在很多人喜歡做對比。有人認為郭德綱名不符實,俗不可耐,有人認為馬三立相聲泰斗,無可企及。那麼,我想問大家一句:誰懂馬三立?誰懂郭德綱?

中國人歷來遵循的觀念就是“死者為大”,對於逝者,對於先輩,我們從來不吝讚美,甚至於無限拔高,都是很常見的。大家如果看戰爭片可能會有一些記憶,戰友犧牲了,會被追授黨員,或是追記二等功、一等功啥的,這時候是不能計較逝者生前表現如何的,也不管人家在世時大家是如何對待他,總得來說,就是什麼都不計較了,只記得逝者的好,這是對逝者的尊重。

說了這些和問題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

無疑在藝術造詣上馬三立先生是有很高成就的,而且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何止是家喻戶曉。貫口那也是非常了得的。馬三立先生以單口就能成就經典,可見其藝術造詣至深了。

郭德綱不用說了,如今也是大紅大紫,紅透大江南北了。其在相聲界的地位也是與日俱增,談到藝術造詣,別的不敢說,目前的相聲界可以說無人能敵。

不過二者在藝術造詣上孰高孰低,這可真不好說,喜歡郭德綱的自然認為郭德綱乃相聲界一奇才,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喜歡郭德綱的人肯定人認為馬三立先生堪稱泰斗,郭德綱算什麼根本不夠級別,自然是無法企及的。

其實,對馬三立先生的拔高,是因為馬先生已逝去,捧馬者是出於對逝者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他們基本上都是綱黑,他們遵循寧願拔高馬三立,只為唾棄郭德綱。而且對逝者尊敬,是其他人無法辯駁的。

馬三立先生已成相聲泰斗,其藝術造詣自然很深,但是我們在談到馬先生時,又有幾個人真正瞭解馬三立?那時信息不發達,馬三立先生可沒郭德綱現在這麼火,廣為流傳的好作品其實並不多。

所以,我們在比較二人時,最好的態度是,不捧不黑,平心而論。

論藝術造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功方向不同,二人各有千秋;

論貢獻,馬三立先生屬改良革新派;郭德綱屬傳承搶救派。目前看二人對相聲均有貢獻。不過郭德綱還有潛力,待到徒弟相繼成名,開枝散葉,那貢獻可就大了。

喜愛相聲的人,對每一位相聲人都應該正面看待,他們對相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貢獻,要善於讚美他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逝者已逝,還是多去鼓勵鼓勵正在努力的相聲人吧,讓他們為我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相聲作品。

我是郭哥,一家之言,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郭哥81336547


這題目誰出的,我很喜歡郭德綱不光是因為他相聲說的有意思而且尊重相聲界前輩,藝德在這呢!

有一次郭德綱接常寶華老先生的電話,常老先生叫郭德綱老師,郭德綱連忙說“師爺爺您別鬧了,我是德綱。”還有郭德綱對自己恩師的尊敬,就從這些方面我覺得郭德綱就是一個尊師的表率。

再說馬三立那是相聲界的泰斗,郭老師會跟自己的師祖比高低嗎?


霧連江


3月16日下午,相聲演員邢文昭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歲。和張文順、李文山、謝天順並稱為“德雲四老”,是最早加入德雲社並隨郭德綱和于謙隨行演出的元老級人物之一。生前代表作有《四個老頭》、《官場鬥》、《掄弦子》、《假行家》以及《打燈謎》等。

德雲社在邢文昭先生去世後,德雲社相聲演員孫越、高峰、張雲雷、周九良、張鶴倫等人紛紛發文悼念。而德雲社的官方賬號也於3月17日12時20分發出一篇悼念長文,詳細介紹了邢文昭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德雲社勤懇工作的點點滴滴。文末更是動情地寫道:“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先生千古,晚輩頓首,願您一路走好。”

但作為德雲社掌門人的郭德綱卻遲遲未更博發出緬懷文章,這也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因為有部分網友認為,邢文昭生前為德雲社奉獻十餘年,而且是德運四老之一,郭德綱應該及時表達悼念。

就在議論之聲四起之時,郭德綱也在德雲社官號發文後的一個小時後,也更新了微博,並表達了自己對邢文昭先生的哀思。郭德綱在悼文中寫道:“邢先生去世,我很難過。老人家忠厚善良,不爭不搶,後臺上下無不敬仰。音容猶在,遺愛千秋。邢先生千古,郭德綱攜弟子百拜!”

不過,引發爭議最大的,還是剛去世的邢文昭在生前對郭德綱與馬三立兩人對相聲藝術貢獻孰高孰低的一句評斷。當時邢文昭是在接受某記者訪問的時候說的這句話,但也正是這句話,引發了網友對他的廣泛質疑。

邢文昭當時對郭德綱盛讚有加,他說:“他是空前的,甚至是絕後的”,還誇讚郭德綱說學逗唱很全面,超過馬三立、劉寶瑞等相聲大家。

有網友對邢文昭先生的這段評斷質疑甚至反駁道:“論貢獻,馬三立等幾個老前輩把一個充滿低俗段子的表演形式進行革形,硬是從街頭巷尾拉到了春晚舞臺,真正上升到藝術的高度,從此相聲才正兒八經走上了正軌。”

但也有網友支持邢文昭先生的看法,這位網友留言表示:“論藝術水平,郭德綱和馬三立誰高誰低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但對相聲這門藝術的貢獻,郭德綱絕對完爆任何一位大師。”

這兩位網友的觀點其實代表了網上兩種比較流行的看法和聲音,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郭德綱和馬三立,誰的相聲藝術造詣更高呢?


劉老溼還年輕


郭德綱是網紅相聲演員,高人氣的跨界主持人,不成功的兼職演員,郭德綱早年在天津楊館長底下幹了七年,最後一個說館長貪汙,一個說小郭偽造簽名報賬,互相不承認師徒關係。

郭德綱起家於小劇場相聲,以評書和太平歌詞自得,並且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澄清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唱是太平歌詞,學唱才是歌曲戲劇。

小劇場掙錢不容易,於是三俗葷段子倫理哏開道,觀眾確實也開了眼,畢竟相聲改良以來,這些舊社會的東西有那麼五六十年沒和大多數觀眾見面了。

喜歡于謙的觀眾,個人以為比喜歡郭德綱的更多,當然也有不少觀眾特別煩郭德綱喜歡砸掛于謙媳婦于謙父母的倫理哏,反之,于謙幾乎從來不提弟妹。

不客氣的說,離開于謙的話郭德綱的相聲沒法生存,好在於謙情深義重不離不棄,至於德雲社,類似的相聲團體在國內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郭德綱于謙,誰管德雲社裡姓甚名誰?

如果演出名單裡沒有郭德綱于謙壓場子,德雲社和其他相聲團體並無區別,相聲這門手藝,光勤奮沒天賦吃不著這碗飯。

郭德綱早期創作改編的段子不少,近些年新段子不多,提起馬三立我們知道逗你玩,提起姜昆我們知道電梯奇遇虎口遐想,提起郭德綱,你什麼我什麼多的名字都記不住更別說內容。

郭德綱說的可以,學就是個弱項,流行歌曲脫口秀京劇戲曲不是他擅長的,雖然能吼幾句叫小番,講真,于謙吼的一點不比他差。

郭德綱以評書太平歌詞自得,但可惜這玩意小眾到絕大多數相聲門裡都沒人唱,郭德綱離開于謙不會是郭德綱,德雲社離開郭德綱于謙,基本沒人在乎它裡頭還有誰。

把郭德綱和馬三立比,你們不是給郭德綱幫忙,你們是在高級黑!


下一秒天使911


文物第一,武無第二!

早說藝術造詣各有千秋,馬三立大師多雅,郭德綱多俗!都是娛樂大眾,都是了不起的相聲名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

藝術高下不好分,我聽他們的相聲我都真的被逗樂了!

但我認為郭德綱的相聲成就略高於馬三立大師,因為馬三立那個時代是國家為相聲演員做後盾,給他們電視廣播平臺,娛樂節目較少,名家一時眾多!

可現在要是沒有郭德綱,相聲演員真是改行的太多!


嫩江於大夫


這不是在提問題,而是抬槓。相聲界存在嚴格的輩分問題。馬三立老大師的輩分在相聲界極高,他是“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老先生的兒子,又是“相聲八德”大師兄玉德龍的徒弟。當年相聲大師侯寶林(郭德綱老師的師爺)也是馬三立大師的晚輩,尊稱馬三立大師“師叔”,已經過世的馬季老先生當年名氣隆盛之時,見著馬三立大師極其尊敬的鞠躬並且口稱“馬老師爺”。馬三立大師的相聲不論是單口活還是對口活,造詣極其深厚。我們雖然喜歡郭德綱老師的相聲,但是我本人不贊成拿郭德綱老師和馬三立大師做比較,畢竟馬三立大師的輩分嚴論是郭德綱老師的“太師爺”。但是公道的來說郭德綱老師創造的相聲界今時今日火爆的局面,可謂是相聲自窮不怕朱紹文祖師爺創建至今從未有過的全盛局面,稱之為“相聲神話”不為過分,單這點來說馬三立大師當年由於社會,政治各方面的因素沒有達到過郭德綱老師今日在相聲界的成績和局面,畢竟馬三立大師走的是個人路線而郭德綱老師創建的則是民間相聲團體:過去馬三立大師當紅時期的藝人文化程度偏低,而如今的“德雲社”裡不乏擁有高端學歷的演職人員。總之,我們不能單一的去評價前輩大師和郭德綱老師的相聲造詣和成績,畢竟時代的不同,觀眾的不同,文化政治的不同造就了相聲演員們的不同。


天空的雲140814825


在沒有回答您的問題之先,我們先弄懂馬三立與郭德綱的真實身份。

馬三立出生於1914年10月1日,可以說是我國的老一輩藝術家。生前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顧問和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其父是我國相聲泰斗、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先生。
馬三立裡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擅長演“貫口”和“文哏段子”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繼承父輩的優良傳統,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馬派相聲],他是我國相聲界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歷最老、造詣最深的相聲泰斗。他經歷了文革和新中國的發展。從默默無聞到文藝泰斗,從普通市民到共產黨員,無不體現他的偉岸,他的代表作有《拉洋片》《逗你玩》《對對子》《蘇三不要哭》《扒馬褂》《病從口入》等近百遍作品,



可人們只要提起相聲,首先想到的不是馬三立,而是馬季、馮鞏等,其實馮鞏、姜昆以及我們熟悉的劉偉,屬於同輩中人,他們的祖師爺是馬三立,師爺是侯寶林,而馬季只能是他們的師傅。而您所說的郭德綱只能算後起之秀,與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可比之處。
其實郭德綱也算得上一個人才,沒有他也就沒有相聲藝術的革新,更沒有德雲社的今天,他所表演的相聲完全區別於傳統相聲,他將一些現代元素融入其中,便得相聲更有生機,也可以說他趕上了時代的步伐,如果將他放到那個時代,他的相聲可以稱得上“一派胡言”不被師傅逐出門外,也就不錯了。但在今天,郭德綱的相聲還具有一定的市場。所以說:郭德綱與馬三立根本就沒法比,時代在變遷,人的審美標準和喜好程度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別。您說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