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背後的王安石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背後的王安石

王荊公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我們看王荊公的這些頭銜,跟詩有關的只是一個文學家。

唐詩宋詞,所以北宋的詩人不行?王荊公的詩不行?錯得遠了。其實宋詩的成就非常高,只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盛唐詩頂峰已具,宋詞大興,才給人宋詩默默無聞的感覺。宋代理學的發展,讓宋詩的哲理性已經完全超越了以前的時代,不過相對於更受普羅大眾喜歡的詞牌,宋詩天生具有的性冷淡面孔讓它沒有競爭能力,所以宋代的文學形象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詞牌問鼎。

如果當時的人稱王安石為詩人,估計他是不喜歡的。他是一個影響巨大的政治家,一個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他的詩文創作,都是為政治、思想服務的。

北宋年年歲貢,文人帶兵,部隊長期換防,軍費開支巨大,而由於宋朝開國後的重文輕武,文官系統龐大臃腫,國庫空虛,積弱難醫,軍隊戰鬥力差,對外戰爭屢戰屢敗。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背後的王安石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几次拜相,推動變法。他的改革具有超前的遠見,充盈了皇家國庫,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但是由於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和推動得過於激進引起了普遍的反對,最終在宋神宗去世之後,新法全廢,變法失敗。他退居鐘山,鬱鬱而終。

王安石對經學的闡發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二程一朱,陸九淵都只能算是他的後來人。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詩詞對於他來說,只是服務政治和學問的末技而已。

政治、思想上的成就也不能掩蓋他在詩歌、散文上的巨大成就。

他的詩風分為兩個階段,以變法失敗、告老還鄉、退居中山為轉折點。前期他是極其反對晚唐體、香山體(白體)、西昆體的,他認為詩以致用,所有的都該為了思想、政治服務,既有反映民間疾苦的《河北民》,也有對漢家提出批判的《明妃曲》,視野遼闊、大氣磅礴。罷相賦閒後的王安石,詩風突變,一反自己早期的詩論,寫就了一手美妙絕倫的詩篇。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背後的王安石

梅花

這種特殊的美妙詩篇,被稱為“荊公體”或“半山體”,成為宋詩的一個特別的品種。

《梅花》就是這一時期經典小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韻的五絕,平仄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北宋格律詩早已圓熟,只是“梅”、“開”、“來”三字作為韻腳在平水韻中同屬於“十灰”部,所以當時是押韻的,我們在賞析的時候要注意即可。

詩意字面直白,這就是寫牆角幾隻似雪白梅的暗香浮動,沒有必要逐字解詩。我們把它和其他同時期的作品一起來看,就可以看出王荊公此時的心態,更好的瞭解詩人詩風突變後的特色。《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梅花、杏花,孤獨牆角,春風化雪,暗香幽送,勝過碾塵。王荊公對變法的執著,執拗,雖萬千人詆譭吾往矣,孤高自潔,粉身碎骨的無悔就在這些淡泊、白描的筆下忽隱忽現。

這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淡泊,字句中透露著曾經的波瀾壯闊,絕不是一眾小情調、小確幸文人才子的文藝腔。歷經風雨飄搖,無奈歸隱半山,王安石的詩歌作品雖然看起來畫風突轉,其實和他前期所痛恨的宋代文藝腔還是有著天地雲泥的差別的。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背後的王安石

半山體

熙寧變法曾經有機會中興北宋,卻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因此被黑了上千年,甚至被醜化成獾子精轉世,是禍害北宋的妖人。但在詩文上,即便是他的政治對手,也是佩服的。

王安石,是宋詩中的最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